分享

【教师节献文】散文丨我的母校(一)

 高骏森 2020-09-17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东村六组与观西村二组的分界处,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许多野生松树、花栎树、板栗树,以及一些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奇花杂草。山坡最顶处,有一长排、两短排低矮的土坯房,那是我的第一座母校——白鹤小学。 


  白鹤小学,全名白鹤观小学。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座道教觀(观是觀的简体字)。观里住着一批精诚团结,友爱互助的道士。观外方圆百里的百姓,纷纷前来烧香敬神,秉承着一颗虔诚忠实的心,点燃一柱香,默默的在心中祈祷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农耕风调雨顺。观里的香火四季不断,祈福的人越拜越旺。在这座观里,还有一只神鸟,叫白鹤。每天清晨,当所有的道士还沉浸在香甜的梦中时,它便早早地飞到观内的西面一块沙石板处,石板上有一块用凿子凿穿的小坑,白鹤在这个坑里屙出一兜又白又大的米,不多不少,刚好把这个坑填满,供这里的所有道士吃饭。一个道士吃刚好吃饱,一万个道士吃也刚好吃饱。从没有因为人多或人少吃不完或不够吃,也从来没有因为什么其他原因少过一餐米。就这样过了好多年,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位和尚,彻底摧毁了这座观。当他被这里的道士热情款待,吃上这香甜润滑的大米饭啧啧称赞,问起大米的来历后,便在心中生起了一个邪念。当夜深人静时,众道士都还在睡梦中,这位外地来的和尚便悄悄穿好衣裤,手中攥一把铁钻,蹑手蹑脚来到那个米坑处,抡起铁钻将它准备钻宽钻深一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装多一些米,这样他就可以带一些回去。可当他一钻钻下去后,悲剧就出现在他的眼前――米坑里面流了一滩血。顿时,这位和尚傻眼了,害怕地连夜逃出了观。第二天道士们起床后,煮饭的道士拿着盛米的器皿去坑里盛米时,看见的是一滩殷红的血迹与一只死去的白鹤。当他惊慌失措地丢掉器皿跑去向众道士报告时,才发现,那个外地来的和尚已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众道士悲痛欲绝,他们把这只白鹤就地埋了。以后的日子,观里再也不宁静,接二连三的事情不断发生,百姓来烧香祈福也不再灵验,香火渐渐弱了下来,百姓越来越少。道士们失去了粮食的供给,生命没了保障。无奈中,道士们含泪道别,出了观各奔东西。留下来的一座空空的观,像一座孤灵灵的坟。民间为了纪念这座观,把它命名为白鹤观。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这座被冷清多年的道教观被当地政府重视起来了,把它改建了一座民办学校。根据当地村民留下的传说,取名为白鹤观小学,简称白鹤小学。我们读书的时候,为了图笔画简单,把“白鹤”写成了“白合”。 

     我是1989年9月上的小学,1996年7月毕业。七年时间,这里既是我知识启蒙的摇篮,也是我童年戏耍的乐园。七年时间,留下了我的足迹,留下了我的声音,留下了我永远都忘不掉的美好回忆。 

  由于入学的年龄超过了六岁,学前班(现在叫幼儿园)报不了名,就直升入一年级了。入学后,因为没有任何学龄前的教育,老师又讲的比较快,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成绩排到了最后一名。无奈,被迫留级。第二学期别的同学都升二年级了,我仍然在复读一年级,我的小学比别人多了一年。 

  有了一年的基础,加上心灵上的打击,更在母亲的严厉辅导下,第二学期,我的学习成绩出奇的好,在班上成了骄子。 

  朦胧记忆里,仍清晰记得我的两位启蒙老师,一位是教语文的李述英,一位是教数学的彭以凤,两位是我一生都忘不掉的伟大教师。如果没有李老师教我识a、o、e等汉语拼音及第一个汉字,就没有我今天能写出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如果没有彭老师教我1+1=2,也就没有我今天能在外面和南来北往的人交易,我的生命就会枯竭。 

  读了两个一年级,都是李老师教我语文,并教我第二年的数学。她和我是同村人,结了婚嫁到了另外一个村。为了教学,一直住在娘家。李老师比我母亲小几岁,人和蔼可亲,对学生很好,课讲得风趣,深赢同学们的爱戴。我的拼音是出奇的好,直到今天使用电脑、手机打字,都是用的拼音,这成果都是李老师的功劳。六年级毕业前半年,由于教我们语文的翟老师要送他的大儿子到外省去读大学,请假了一段时间,学校临时又请不了代课老师,就把李老师叫过来了(她一直教学前班和一年级)。看见昔日迎接我们入学,今天又要送我们毕业的李老师,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与激动。她的课讲的依然风趣,只是长期没有教过高年级课程,讲解起来比较费力,我们听起来也有些费力。但她那颗热忱的教学爱心,深深感染着我们,我们学的也更加认真,努力! 

  深深记得在小学毕业升初中的语文考卷上,最后一题30分的作文叫《谢谢您,×××》,我不加任何思索,提笔就写了《谢谢您,李老师》。文章的内容就是写我们和李老师之间的师生情深。 

  毕业后,呆在家里一直都很沉闷,多方面的思想压力,导致我有了轻生的念头。在几个日夜辗转斗争中,我提笔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大至内容是与我当时的思想有关,信写完后我委托读小学的妹妹带给了李老师。两天后,妹妹带回了李老师给我的回信。信的全部内容我记不住了,但大概内容还是记得的,用的是学校普通信纸写的,不长,一页多一点儿。信中说,现在的你是由儿童转变少年的一个生理反应,同时也是因为家庭的一些原因,造成你现在的这种思想怪异。叫我慢慢调解心态,缓解压力,多看一些有益的健康书籍,多做一些家务,这样就不会让闲下来的心去东想西想。还说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小男子汉了,父母远离,我同妹妹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他们都很不容易,要我坚强地去承担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要理解两个老人的难处,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等等。最后,李老师十分诚恳地邀请我,若有时间,就回母校看一看,玩一玩,这里的老师们是非常欢迎你的。看得我热泪满面,心中的那份阴霾也渐渐退去,那种不良的思想也不再有了。这封信我一直保存在身边好多年,直到在郑州换房时搬来搬去不幸给遗失了,我痛苦自责了好多日。 

  升初中后,离家远了,功课多了,又在校寄读,一星期两天休息,星期天下午就要返回学校,所以回母校的机会一直没能如愿,和李老师也没有了再见面。只听妹妹说,李老师一直教学前班,每次见到她,她都会问问我的情况。每当听妹妹说起,我都要决心找个时间回去见见她,可每次都是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推卸了,直到李老师不再教书,离开学校在家务农到最后出门打工,我都没能再见上她一面。每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都自责难受,无数个梦里梦见她的音容笑貌,站在三尺讲台上给我们上课。李老师,您现在一切都好吗?学生很想您,祝您同您的家人健康幸福。 

      记忆深处还有一位老师让我念怀,他姓翟,四十七八岁,中等身材,是国家正式教师,也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翟老师连教我们两年语文,五年级和六年级。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他,每次的课堂上,气氛都很活跃,课讲得风声水起,不失幽默。平时调皮捣蛋,一点儿都不爱学习的男生,也被翟老师制的服服贴贴。每次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都要比邻班的高,(我们年级共两个班,我在二班)。翟老师教学的严厉最让我记得的是,每次做完作业,他不象别的老师让组长收齐后放到办公桌上,等到晚上有空时再来批改。他是这样的,课讲完后,马上布置作业,在下午放学前,有一堂自由活动课,翟老师就在他宿舍门口放一张桌子,搬一把椅子坐在那里,等我们排队一个一个看他亲自批改。如果发现一个错别字,男女各有两种惩罚,第一种是男生写错了字,他就要用红笔在你下把上画胡子,然后一个错别字罚抄五十遍,如果再错就加倍罚;女生用红墨水涂口红,再错一样加罚。这吃亏不讨好还丢脸的事,谁都不想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在当时,我们背地里说这是关门打狗,跑不出。连那些调皮的男生也乖乖地听起话来,认真地写着,一遍又一遍地检查。 

  记得有一次,在写“烤火”的“烤”字时,我很喜欢把右边的“考”字里面多加一横,翟老师批改时,十二个生字“烤”,我只写错了其中一个就被他发现了,毫不留情地在下巴上画了一撮细细的红胡子,还被罚抄五十遍。本来就羞涩腼腆的我,在心中难过了好多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写错这个字了,在别的生字中,我也是认真地看清它的每一笔画,再下笔书写。翟老师上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课堂中,他在黑板上写的所有内容要我们一定用心记,要记得滚瓜乱熟,不准用笔去抄。待下课后,值日生擦掉了黑板上的内容,在中午或是下午放学后,利用休息时间,再来静静回想今天上的课,写在黑板上的内容,然后通过记忆把它誊写到笔记本上,等到第二天上课抽样问话,回答不出来就又有不同的惩罚。翟老师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记忆力与在课堂中聚精会神的学习态度,课后懂得温故知新,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他说,许多老师都喜欢同学们在课堂上用笔把黑板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看似是好事,殊不知,老师在上面讲,为什么要这样讲,学生只为了记笔记而根本都没有用心去听,到头来什么也没学到,读了一堂死书,长大后走出社会什么也不会做,不仅没有帮助学生,反而害了他们。 

  翟老师这一伟大的教学创新,的确给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好处,工作效率、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后进了初中,和翟老师在一起的机会几乎不再有了。幸运的是他的爱人也是一名老师,姓徐,教数学的。我小学毕业一进初中就是她教我数学。在小学数学成绩一直不怎么样的我,进了初中在被她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起色。闲暇聊天时,我也时常问起翟老师。       

       毕业后,也偶尔去看过他俩老,再后来由于我长期在外很少回家,就失去音讯了。我只知道,他们退休已经很多年了,现在都六十多岁了。不知他们现在的身体怎样,也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的学生时时还惦记着他们。 

    我读小学的那个年代,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当薄弱。我所在的白鹤小学学生,都是观东观西两个村的。偶尔某个班上新来一两个同学,也是我们本县从别的山区搬来这里安家的,老师也基本都是本地的,没有一个外地操普通话音的老师,所以,我们课堂上也基本上讲的是方言。       

       学校条件差,简陋的不敢言语,一间教室有三十八到四十五个学生,教室的地板没有任何铺垫,坑坑凸凸,窗户也是木齿的,冬天用一块塑料糊在上面,门都关不紧,碰上大雨天,屋顶上的瓦片缝隙特别大,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落在课桌上全是水,身上也淋湿了。夏天太阳射进来热的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呼呼,冷的刺骨,冻的两只耳朵,两只小手僵硬硬的,生起了冻疮。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我们的老师没有任何抱怨,同学们也都很坚强,每天按时上课,按时上学。直到我读到小学五年级,学校才来了一场全所未有的大整修,将破乱不堪的房子拆掉重新建了一座新的教学楼。墙壁全部用雪白的石灰粉刷,窗户也安上了透明的玻璃,木齿换成了钢筋,瓦片换了新瓦。教学楼的门口修起了花坛,里面种上了美人焦、黄杨等花草,真正变成了一座崭新优美的绿化校园了。
 
  新建起的学校,每天早上的晨读,一张张稚气写满在希望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希望,书声朗朗,打破校园的宁静。老师们都恪守其职地在各自班里来回走动,看着一张张脸上的稚嫩生生气息,透露出知识的美。他们无比自豪。透过窗户朝外远望,勤劳朴实憨厚的村民,正在田地里农耕,希望在田野上。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和我同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游戏都是和泥巴竹棍打交道的,不象现在的儿童,什么都是高科技电动化玩具。在学校,每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一听见下课铃响,老师后脚刚迈出门,我们就蜂拥而至地冲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叉在一起,玩起了各种游戏。由于在学校不准玩泥巴棍棒,男生便爱玩的游戏是滚铁环、打烟盒、斗鸡,女生爱玩的游戏是跳绳(橡皮筋)、跳房子、抓石子、掷沙袋、踢毽子等。因为学校的操场是一大块草坪,所以在相互逐打嘻闹时并不怕摔倒跌伤。小学时的我,生性文弱,像个女孩子,游戏中,总夹在一帮女生中,从不和男生玩。跳绳、踢毽子,抓石子,凡是女孩子会玩的游戏我都会,甚至比她们更胜一筹,相反,男生的游戏我好多都不会。在校,同学们都叫我“假女子”。很多时候,我们本是很要好的一对朋友,往往为了一颗石子或是一颗弹珠的丢失,马上翻脸不认人,吵了起来,有时还撕打,输的那个同学就哭哭涕涕的跑去老师那儿告状,被告的那个同学就少不了老的一顿批评,于是就怀恨在心。如果是同座,就用一把小刀片在课桌的正中间划一条深深的“三八线”,如果对方一只手肘超过这条线,对方就有足够的理由说理了。于是,另一方也就自认理亏,默不作声了。过了两天就又什么都忘了,和好如初。 

  学校在农村,每个星期全体师生都有半天的劳动课,劳动的主题每个星期都不同,在我的记忆中,经常的劳动是带上镰刀割草,带上锄头、锹、粪筐等工具修理操场。有时还要提一个蛇皮袋跑到离学校好几公里路的河滩上装沙子或石子回来。那时的劳动特别辛苦,我的身体不好,性格又内向,一般都是两个同学叉在一起,一人带锄头或锹,另一个同学带粪筐或水桶,这样合作起来办事效率高很多。每次的劳动课,我都很担心自己没人跟我合作,好在班上我有一个很好的同学叫李成,他的家就住在学校下面,是我们观东村离学校最近的一户。人长得没有我高,但身材比我结实,学习也很刻苦,做任何事情从不斤斤计较,更喜欢乐意助人。每次他只要见我没人合作,都主动过来找我。由于我的家住的比所有的同学远,中午回去不方便,他就一人带上两人的工具。每次劳动,只要是出力的,脏的,累的活儿,他都不让我做,自己一个人揽手。每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不是滋味,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他,他从不抱怨什么,直到小学毕业,我们的友谊都很深。升入初中,我俩又在一个班上共读了两年,初三才分开。初中毕业后,就很少联系了,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最近听家人说,早两年他已结婚生子。静静一想,岁月不饶人,儿时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转眼已成云烟,为人父母了。岁月流逝,我们已不再年轻。想着这些,眼泪就不知不觉流了出来。 

  长大后有太多的烦恼,为了生活,家庭,穿行在不同的社会底层。那些昔日的同学情,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走远,甚至淡忘。在社会,接触的人群虽然很多,但知心的友谊很少。城市太大了,太喧嚣了,心却孤独了,倾诉变得狭隘了。每当夜深人静,思念最多的,就是儿时的那份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那座儿时的后花园白鹤小学,我的母校,更让我时时想起。 

  去年有幸回了一趟老家。多年不回家的我一下汽车,就听见了久违的乡音。家乡变化太大了,变得有许多我都认不出来。和外婆的交谈中,她告诉我,白鹤小学几年前瓦解了,学生都转到了镇中心小学了。老师全部调走,有的辞退了。现在的学校已经被远方的一户人承包下来养了一坡野猪,四周都用围墙筑了起来,叫我千万不要去,会遭遇野猪袭击。外婆讲的轻描淡写,可我听得却是晴天霹雳。我尽量克制住情绪,不让外婆看出脸上的破绽。在一个黄昏,冬日的阳光即将下山时,我偷偷跑到观脚下,伫立在那儿很久,看见的是山的四周被高墙围了起来。山还是那座山,教学楼还在,只是昔日的人影已不在,似乎又恢复到了多年前被那个外地和尚破了观里的规律,留下的一片荒凉。
 
  那位曾经和我友好的同学的房子也还在原地,只是土房改成了两层小洋楼。我轻轻敲了两下门,里面静悄悄的。隔壁的一位十来岁小女孩儿告诉我,主人进城做生意去了,很晚才能回来。 

  抬头望了望山顶,夕阳已沉落。冷风轻起,我感到全身冰冷。转身往回走,耳畔依稀响起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恍惚中看见了一个个学生脖子上系着的鲜艳红领巾,一张张阳光灿烂稚气的小脸…… 

  冷风吹湿了我的心,摘下眼镜,用手轻轻揉了揉生疼的眼,疾步离去…… 

                           2010年8月31日广州·天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

尚自然,展个性 —— 蔡元培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 陶行知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礼记》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 马卡连柯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 陶行知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孔子

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 华罗庚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 夸美纽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