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电商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个人诉讼保险!千亿级诉讼服务市场逐渐受保险机构青睐?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律新社主笔丨谢珊娟
打官司可以报销了!
 
2016年11月3日,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赢了网”召开发布会,宣布和平安产险达成合作,针对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版权侵权三大法律纠纷领域推出“个人法律费用补偿保险”,该产品也称为“个人诉讼保险”。
 
简言之,就是买了这个保险以后,打官司所支付的律师费和诉讼费,能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据律新社了解,这是中国首个由保险公司和专注提供诉讼法律服务电商平台共同推出的个人诉讼保险。也就是说,老百姓以后不用担心“找律师难”、“诉讼费高”的问题了!
 
诉讼保险是一项在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的保险制度,是我国法律移植过程中的舶来品,目前在国内的运用还比较少。但随着法律服务业的发展,许多保险公司也瞄准了这一市场蛋糕。从诉讼服务市场规模来看,2015年全国法院处理案件近2000万件,以平均每个案件两位当事人、单笔诉讼保险保费100元计算的话,保守估计个人诉讼保险市场也有近40亿元。
 
让老百姓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
 
今年5月,“赢了网”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 轮融资后,将会把重心放在产品优化和市场拓展上。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新动作了!
 

11月3日,很多律师发现,“赢了网”平台新上线了“诉讼保险”服务,目前这款保险的保障领域为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和版权侵权,针对每个保障范围又匹配了两组定价,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保障期限则均为一年。

其中,劳动争议纠纷的保费金额分别为50元和100元,交通事故纠纷的保费金额分别为10元和20元,版权侵权纠纷的保费金额分别为70元和140元,保障额度均为10000元和20000元。

 

也就是说,在这三个诉讼领域发生案件纠纷,你就可以找保险公司报销了!不过,打官司找律师得上赢了网。

赢了网CEO 李磊

赢了网CEO李磊向律新社介绍,用户购买一个月后,保险正式生效,一旦被保险人在保障期限内因遭遇上述三个领域内的民事纠纷后,通过赢了网的竞标模式委托律师打官司,无论是去法院起诉还是成为被告,只要法院受理,无论官司输赢,都能拨打平安保险95511报案,平安的理赔人员审核相关资料后,将在保障额度内对被保险人所支付的律师费用和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其中案件受理费包括一审、二审以及再审时候产生的受理费用)进行理赔。承保形式为电子保险单,法律效力等同于纸质保单。

 
“我们认为这三个领域是诉讼保险适合切入的法律纠纷领域。”李磊告诉律新社,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权威发布的案件类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法院新收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888615件,上升11.44%;新收劳动争议案件483311件,上升25.02%;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09386件,上升14.51%。此外,在赢了网平台上累计的案件中,劳动纠纷和交通纠纷也是排在前几位的主要法律纠纷领域。
 

“第三块保障领域选择版权侵权纠纷,是由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版权侵权行为逐渐增多,虽然大家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但因维权成本相对较高,很少人会真正选择法律途径维权。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版权所有人更加便捷地去维权。”李磊说,诉讼保险上线后,也会逐步了解和摸索用户需求,将来会尝试拓展至合同纠纷、房产土地、婚姻家事等其他常见法律纠纷领域,让每一位有需求的老百姓都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

“诉讼保险制度在国内的推广和落实很有必要。国外的经验表明,诉讼可以与商业化的保险相结合,从而缓解老百姓不断增加的诉讼需求与司法资源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李磊表示,个人诉讼保险的推出,不仅有助于降低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力。而且也将有效分摊法律援助的压力,平衡有限的法律资源。整体来看,有利于推动律师行业发展。

上海鼎善律师事务所 尹马庆

作为赢了网平台的常年入驻律师,上海鼎善律师事务所尹马庆律师也是这两天才刚注意到赢了网新上线了诉讼保险服务。在他看来,平台购买了足够的、使委托人放心的保险额度,可避免和减少委托人的疑虑,使平台产生可信任和重诚信的社会效果,还强化了律师业社会信用,防范和降低律师执业风险,保障律师顺利开展业务。


保险机构瞄准千亿级诉讼服务市场
 
和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联合推出个人诉讼保险,这是平安公司首次试水。不过,这并非全国首例,早在2015年,平安产险新疆分公司就联合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共同推出全国首个个人诉讼保险城市试点,标志着我国诉讼保险制度从空白期走向试点期。
 
一家保险公司切入诉讼服务领域,和法律电商平台进行深度合作,这背后的合作市场空间有多大?诉讼保险市场会吸引更多金融保险机构进入吗?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电商部总监 辛振中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电商部总监辛振中告诉律新社,由于诉讼保险在我国的运用非常少,该市场规模现阶段很难预估。不过从一些相关数据来看,诉讼保险市场规模还是可预期的。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5985件,审结14135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951.1万件,审结、执结1671.4万件,结案标的额4万亿元,律师费市场总额约1400亿元。从诉讼服务市场规模来看,近2000万案件,以平均每个案件两位当事人、单笔诉讼保险保费100元计算,保守估计这个市场也有近40亿
 

诉讼服务市场的规模已达到千亿级,相信随着诉讼保险制度在国内的推进,诉讼保险的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辛振中表示。

这几年,保险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用户购买保险的消费习惯也逐步养成。除了传统的财产险、人身险,各保险公司也一直在探索新型保险品类,并陆续推出一些特色保险产品。而诉讼法律服务市场,便进入了平安产险的视线,在其看来,法律是低频服务但也是刚需服务。随着国民法治意识提高,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法律渠道诉讼维权。
 

辛振中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团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诉讼保险,去年选择了几个试点城市做了初步尝试。此前,他们原认为,当事人不愿意找律师是因为律师费太贵了!通过诉讼保险制度帮助大家解决律师费贵的难题,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来找律师了。

辛振中说,后来实践证明,这个想法太片面了!即使有了保险来解决律师费贵的问题,如何找到合适律师才是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后来我们才意识到,不同于车险、意外人身险,诉讼保险这个险种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做法律服务。”
 
事实上,在和赢了网合作之前,平安产险也试过找律所合作,但由于保险面对的用户基数庞大,律所的律师有限,很难支撑这个量。
 
“赢了网深耕诉讼法律服务市场已久,其创始团队由资深法律人和互联网人组成,非常了解用户找律师打官司的痛点和需求。其‘律师竞标模式’能够助力解决传统方式中找律师费时费力的问题。”辛振中认为,在律师竞标模式下,律师和当事人之间属于双向选择,最终的委托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能有效避免“骗保”行为。此外,赢了网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0000多名合作律师,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保险用户的委托需求。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保险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 范小强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保险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范小强律师告诉律新社,其在十几年的法律服务实践过程中发现,诉讼保险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们好多客户有这种需求,特别是个人、个体工商户或私企,在诉讼标的比较大,同时又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这种诉讼保险的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范小强律师表示,如果个人诉讼保险产品的推广比较成功,相信各大保险公司也会相继推出其他相关产品
 
在范小强律师看来,将来保险公司跟律所、法律电商平台、法援单位等法律服务机构,会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前景
 
诉讼保险能否在国内大范围应用
 
诉讼保险制度在西方已经运行上百年,并逐渐成为一种规范化、体系化的制度。而在中国诉讼保险制度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目前市场上也有出现与个人诉讼保险类似的诉讼保险产品。如众安保险推出的一款互联网法律诉讼维权保险“维小宝”。很多业内人士提出疑问:法律诉讼保险能否在国内大范围应用? 

赢了网CEO 李磊

赢了网CEO李磊透露,目前已有用户在赢了网平台上购买个人诉讼保险。在和平安好车合作赠送交通事故纠纷法律费用补偿保险的活动中,也有1000人参与领取。“在推广方式上,赢了网会适当考虑一些使用场景,比如和母婴类平台合作。准妈妈、新晋妈妈们面临被企业在三期非法开除的概率会高一些,这部分人群购买保险的意愿度也会高一些。”

 
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新忠律师看来,赢了网联合平安产险推出“个人诉讼保险”的创意虽好,但大规模推广从而让老百姓接受则并非易事。该产品要求被保险人必须通过赢了网找律师,设定了限制条件,对于找不到律师的人可能更有需求。袁新忠律师认为,该产品较大的作用可帮助赢了网律师找到更多案源。
 

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讲师、华东检察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王晓华对“个人诉讼保险”制度的设计初衷表达了认可,但她也针对该产品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第一、该保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第二、该保险是否会进一步扩大目前存在的诉讼压力?


“大企业因有成熟的法务制度和外聘律师制度,一般不会买这个保险。中国人普遍厌讼心态以及对保险的态度也不会让太多人主动为规避风险去买这个保险。如果说业务对象,更多应该是小微企业和个人,这就需要赢了网有靠谱的律师资源。但企业的诉讼风险又比个人大,保险公司能否承受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王晓华认为,个人诉讼保险是否会大范围应用,还有待时间考验。
 

“一旦有了这个保险以后,在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当事人对诉讼的谨慎程度,反正有人买单,不告白不告。在立案登记制的环境下,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法院案件压力,浪费司法资源。” 王晓华告诉律新社,该保险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目前存在的诉讼压力。 

范小强律师指出了个人诉讼保险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两点问题。 

第一、监管问题。目前对新型保险产品还没有成熟的监管制度,各个保险公司对于法律赔偿保险责任标的、风险保障、条款保障范围等也可能都是各自拟定的。

第二、道德风险问题。法律诉讼专业性比较强,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有些被保险人谎称发生保险事故或串通他人“骗保”。
 
范小强律师认为,对于新的保险产品,能否发挥责任保险的终极功能,是否符合保险法律规定以及保险监管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应当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对待。

“互联网+诉讼保险”推动我国保险制度发展
 
诉讼保险制度最早诞生于法国,其后被英国、美国等国家引入。目前,欧洲为开展诉讼费用保险较为活跃的地区。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诉讼费用实行败诉者负担原则,败诉一方将承担所有诉讼费用,包括胜诉方的律师费。所以,败诉的当事人承担高额诉讼费用的风险。为了转移这一风险,诉讼保险成为英国国民重要的选择手段。

英国的诉讼保险有三类,第一类是纠纷发生前投保的诉讼保险,被称为事前保险;第二类是民事纠纷发生后与律师订立胜诉酬金契约时投保的诉讼保险,一般称为事后保险;第三类是专门以可能成为被告人为被保险人的保险。

赢了网CEO李磊和辛振中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均认为,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合作双方在运用诉讼保险时,就能结合中国法律的实际情况来借鉴类似的制度,从而做一些本土化的改变。不过,他们均认为,比起借鉴国外的经验,培养国内老百姓的法治观念与保险意识更为重要。

李磊说,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捷、高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保险行业也是。就目前中国法律资源相对有限的前提下,诉讼保险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非常有用。他希望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够意识到这份保险的存在意义并且自发购买。
 

在范小强看来,个人诉讼保险的推出使得原被告的诉讼成本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转嫁,解决律师费贵,诉讼费高的难题,减轻当事人关于维权成本过高的顾虑,鼓励当事人采取合法手段化解诉争。赢了网和平安产险联合推出个人诉讼保险,是商业保险在法律诉讼领域继诉讼责任保险后的又一新产品,推动了保险制度的发展。

点击可获取更多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