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傳 —— 說卦傳

 葉欽民筆記 2020-09-18

說卦傳,是易傳篇名,十翼之一,一篇。西漢時期該篇包含了《序傳》和《雜卦》二篇,是記述解說乾、坤、艮、兌、坎、離、震、巽八經卦所象徵的各類事物,以及闡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屬性意義,以輔助占斷吉凶的,故名「說卦」。 後人拆分成三篇並各有題名,第一篇仍名《說卦》,後人分為十一章,即為今本。其主體說卦象的部分為戰國時期的作品,本為蔔筮之書的一種,漢代時儒生對其做了改編,加入了部分儒家易傳的內容,被編入儒家經典文獻《易經》中的「十翼」,典籍中一般簡稱《說卦》。

《說卦》是所有易傳中產生最為古老的篇章,是先秦時期和《周易》並行而用的具有工具書性質的筮法書篇。《周易》本是卜筮之書,其占斷吉凶的主要根據之一就是卦象,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又要根據事物的不同特性及相關因素來判斷所得卦的吉凶,所以《繫辭下》裡很明確地說「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說易占就是一門「象」的學問;所謂「象」就是法像萬物的意思;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也說“《說卦》者,陳說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為也。因此古代掌管卜筮的巫史在編撰、創作了一些作為卦爻占卜參考底本的易書(《周易》即其中的一種)之外,又有專門記述、解說卦位、卦序、卦象的工具書並行使用,就是《說卦》之類的作品,並非是為了解釋《周易》作的「傳」。今《易經》「十翼」中的《說卦》以及本來與之同篇的《序卦》、《雜卦》在內,經過了漢代儒生的改編,加入了儒家易傳的內容並做了相應的文字改造,已經不是先秦《說卦》的原貌。正因為這三篇本來是先秦的筮法著作,不是專為瞭解經而作,故其內容很多與《周易》經文不合拍,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裡就說《說卦》所記卦象「未能滿足研究經傳之需要」,說《序卦》「或合乎經義,或不合經義」,說《雜卦》「有合於經者」、「有不合於經者」,因為它本來就不是為瞭解經而著的。

《說卦傳》本來與儒家學派創作的「易傳」不是一個體系,它與儒學無關,更與孔子無關。由於該篇很重要,解說《周易》的經文時幾乎不能離開它,所以漢初的時候儒生在編纂「十翼」的時候,還是把它編入,但是做了編輯改造,加了幾段儒家易傳的內容。今本《說卦》確是經過漢代人增改編訂而成,並不是先秦的原貌了。( 以上引自:百度百科 )


說卦傳 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從前聖人創作《周易》的時候,精虔深摯地贊祝天地神靈而創生出演卦的蓍草擬範天地奇偶的象徵而設立占筮之數觀察萬物陰陽的變化而衍譯卦形發揮剛柔推移的旨趣而化生出動靜之爻然後和協順成純美的道德而正確營治天下於是能夠窮究物理人性以至於通曉玄奧的自然天命

[ 說明《說卦傳》第一章。

《說卦傳》的章節,舊說不盡同。今依朱子《周易本義》分為十一章。“說卦”二字的名義,《正義》曰:“說卦者,陳說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像所為也。”其內容主要是辨析八卦的基本象徵意義和取像的範圍。本章先述創作《周易》的聖人對占筮之道的貢獻,揭示生蓍、立數、演卦、推爻等諸方面蓍筮程式,並強調《易》用廣大,可以和順道德、窮理盡性,為下文具體分析八卦的象徵作了鋪墊。

[ 注释

1.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幽,深也;贊,祝也;神明,猶官主宰大自然的造物之神;蓍,蓍草,這裡指用蓍草揲筮演算的方法。《集解》引幹寶曰:“生用著之法。”案,舊說蓍草為神物,生於聖人出而王道大行之世。《釋文》引《洪範五行傳》云:“蓍,百年一本,生百莖。”又《龜筴列傳》曰:“聞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著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此蓋可視為古代的一種傳說。

2.參天兩地而倚數:參,即三,“參天”指採取天“三”之數,即奇數;兩地,指採取地“二”之數,即偶數;倚,《集解》引虞翻曰:“立也”,倚數猶言創立陰陽數字象徵,即代表“陰陽老少”的“七八九六”之數。此句說明蓍草生出之後,作《易》者又創立陰陽之數以為占筮。《韓注》:“參,奇也;兩,耦也;七九陽數,六八陰數。”《正義》:“生數在生蓍之後,立卦之前,明用蓍得數而布以為卦,故以七八九六當之。七九為奇,天數也;六八為耦,地數也。故取奇於天,取耦於地,而立七八九六之數也。何以'參兩'為目'奇耦'者?蓋古之'奇耦'亦以'三兩'言之,且以兩是耦數之始,'三'是奇數之初故也。不以'一'目'奇'者,張氏雲:'以三中含兩,有一以包兩之義,明天有包地之德,陽有包陰之道。'故天舉其多,地舉其少也。”案,“參兩倚數”之義舊說不一,今取孔氏說以資參考。他如馬融、王肅之說,則據《繫辭上傳》“天數五,地數五”立論,指出“一三五”為參天,“二四”為兩地(見《正義》引)。這是把一至五看作“生數”,而生數止於五,以此為本,加一為六,加二為七,加三為八,加四為九,而“六七八九”的蓍數由是而成,謂之“成數”。此成數皆因生數而立,故《說卦》稱“倚數”(見《尚氏學》)。此說於義可通,宜並存備考。又案,有關蓍數問題,可參閱《繫辭上傳》第九章譯註。

3.觀變於陰陽而立卦:此句說明“蓍”和“數”出現之後,作《易》者觀陰陽之變而演立卦形。《正義》:“言作《易》聖人本觀察變化之道,象於天地陰陽而立《乾》《坤》等卦。”又曰:“此言六十四卦,非小成之八卦也。 ”案,孔氏之意,此句指用蓍數演繹六十四卦,故《正義》又曰:“《繫辭》言伏羲作《易》之初”,“直言仰觀俯察,此則論其既重之後,端策布爻,故先言生蓍,後言立卦。非是聖人幽贊元在觀變之前”。據此,則是先有卦象,後有蓍數,再以著數演筮卦象。這與《左傳》僖公十五年載韓簡云“物生而後有像,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之說相合,因此《正義》稱:“數從象生,故可用數求象。”上述說法似有可取。

4.發揮於剛柔而生爻:此言卦立之後,作《易》者又推展其剛柔爻的變遷。《正義》:“既觀象立卦,又就卦發動揮散於剛柔兩畫而生變動之爻。”

5.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理,用作動詞,猶言“治理”;義,宜也;性,性質;命,天命,即“自然命運”, 《正義》:“命者,人所稟受,有其定分,從生至終有長短之極。”這兩句極力推贊《周易》的蓍數卦爻可以成就和順道德、窮理盡性的重大功用。《正義》:“蓍數既生,爻卦又立,《易》道周備,無理不盡。聖人用之,上以和協順成聖人之道德,下以治理斷割(引者案,阮刻無割字,據《校勘記》補)人倫之正義。又能窮極萬物深妙之理,究盡生靈所稟之性。物理既窮,生性又盡,至於一期,所賦之命莫不窮其短長,定其吉凶。”

說卦傳 第二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從前聖人創作《周易》的時候,是用它來順合萬物的性質和自然命運的變化規律所以確立天的道理有陰和陽兩方面確立地的道理有柔和剛兩方面確立人的道理有仁和義兩方面兼合八卦天地人的象徵而每兩卦相重,所以《周易》的卦體賅備六畫而形成一卦六畫又分陰位陽位,交替運用柔爻剛爻來布居,所以《周易》的卦體六位畢具而蔚成章理

[ 說明《說卦傳》第二章。

本章指出六十四卦由八卦重疊而成,其中寓涵天地人“三才”與陰陽“二體”的象徵意義。章首'順性命之理',正概括了“三才二體”的精妙功用。《折中》引何楷曰:“此章言卦畫'順性命之理',即上章所謂'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可見,文中內容具有承接前章的作用。同時,此章既明六十四卦因八卦而重成,則八卦符號為《周易》的基本卦形,亦即《周易》象徵體系的取象要素,於是下章便轉入對八卦之象與義的全面論述。因此,本章內容又是開啟後文的樞紐。

[ 注释

1.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仁,喻指在柔,《正義》:“愛惠之仁”,即謂慈厚汎愛之德;義,喻指在剛,《正義》“斷割(引者案,割,阮刻作刮,據《校勘記》改)之義”,即正大堅毅之德。此句並前兩句,說明作《易》者創卦立爻,以體現陰陽變化規律,廣包天地人之道,故八卦由三畫組成,象徵天地人“三才”。八卦三才既備,下文遂稱重成二體六爻之卦,亦具三才的義理。《集解》引崔憬曰:“此明一卦立爻有三才二體之義。故先明天道既立陰陽,地道又立剛柔,人道亦立仁義,以明之也。何則?在天雖剛,亦有柔德;在地雖柔,亦有剛德。故《書》曰'沈潛剛克,高明柔克'。人稟天地,豈可不兼仁義乎?所以《易》道兼之矣。”案,崔氏引《尚書·洪範》語,以明地柔寓剛,天剛寓柔,頗合文義。

2.《易》六畫而成卦說明由六畫構成的六十四卦卦形,來自三畫的八卦兩兩相重,兼合了“三才”的象徵,義同《繫辭下傳》第十章所論(見該章譯註)。《正義》:“既備三才之道,而皆兩之。作《易》本順此道理,須六畫成卦。”

3.《易》六位而成章章,章理,由剛柔交錯而成。此句說明六畫的排列位次分陰陽,所居之爻分剛柔;如是交錯,蔚然成章。“成章”之義,與《繫辭下傳》第十章“物相雜故曰文”正同(見該章譯註)。《正義》:“六畫所處,有其六位,分二、四為陰位,三、五為陽位;選用六、八之柔爻,七、九之剛爻而來居之,故作《易》者分佈六位而成爻卦之文章。”案,孔氏以二、四為陰,三、五為陽,置初、上爻不論,乃承韓康伯注,韓注實稟王弼“初、上無陰陽定位”之義,可備一說。但前人多合初、上言陰陽,如《折中》引邱富國雲:“凡卦初、三、五位為陽,二、四、上位為陰,自初至上,陰陽各半,故曰'分'。”尚先生亦曰:“一、三、五陽,二、四、六陰。柔爻居陰位,剛爻居陽位,則當位,否則失位。以此為用。”(《尚氏學》)此說可從。

說卦傳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天地設定上下陰陽的交感位置,山澤此高彼低溝通氣息,雷風乘勢興動密切應合,水火相異不相厭而更互匡助八卦就是這樣對立和諧地錯落匹配依卦測事對既往的事理可以順勢推算,對將來的事理卻要逆意測知,所以《周易》的占筮功用側重於逆推來事

[ 說明說卦傳  第三章。

本章以八卦所象徵的八種基本物象:天地、山澤、雷風、水火這四對組合之間矛盾而又和諧的運動狀態,揭示了事物對立統一的變化發展規律。其義與《繫辭上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密相切合。項安世曰:“八卦雖八,實則'陰陽'二字而已。”(《周易玩辭》)

[ 注释

1.猶言接觸、介入。《釋文》:“馬、鄭、顧雲'入也'。”指雷、風興動雖各異方,卻能互為介入、交相接會應和。《集解》:“謂震巽同聲相應,故相薄。”

2.水火不相射射,音亦yi,《釋文》“虞、陸、董、姚、王肅音'亦',雲'厭也'”,猶言厭棄。此句指水火雖異性卻不相厭棄而相資助,即“相通”之義。《集解》:“射,厭也;水火相通”,“故不相射”。案,“水火不相射”五字,帛書《周易》作“水火相射”(於豪亮《帛書周易》引,見《文物》1984年第3期),據此,“不”或為衍字,“厭”則當作“滿足”解。未獲旁證,茲錄存備考。

3.八卦相錯相錯,指既矛盾又和諧地錯落相配。此句總說前四句之義。上文“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即八卦之象,皆為一陰一陽的兩相對立之卦;而“定位”、“通氣”、“相薄”、“不相射”,又均見統一和諧的情狀,故稱“相錯”。八卦在對立統一中“相錯”,正是體現自然界萬物的矛盾運動規律。《正義》:“《易》以乾坤像天地,艮兌象山澤,震巽象雷風,坎離像水火。若使天地不交,水火異處,則庶類無生成之用,品物無變化之理。”又曰:“今八卦相錯,則天地人事莫不備矣。故雲天地定位而合德,山澤異體而通氣,雷風各動而相薄,水火不相入而相資。 ”案,孔氏釋“不相射”為“不相入而相資”,於義亦通。又案,宋人據以上一節畫成《先天八卦圖》以示“伏羲八卦方位”。《本義》卷首雲:“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於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尚先生引《太玄·玄告》:“天地相對,日月相劌,山川相流,輕重相浮”及“南北定位,東西通氣,萬物錯離於其中”諸語,指出此即“乾南坤北,離東坎西”之義;又引《周易乾鑿度》:“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臣北,父坐子伏”等語,指出此亦與“乾南坤北”義合。並雲:“陽錯陰,陰錯陽,無一卦不相對,無一爻不相交也,此純指先天八卦之方位形式,故特申之曰'八卦相錯'。”(《尚氏學》)上說頗可發明此節之義,宜資參考。

4.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數,作動詞,猶言“推算”。這三句說明依據陰陽八卦變化之道,可順推往事,逆知來事;而《易》之功主於“知來”,故謂“《易》逆數也”。《韓注》:“八卦相錯,變化理備,於往則順而知之,於來則逆而數之。”又曰:“作《易》以逆睹來事,以前民用。”案,順逆之義,諸家說各異,茲舉四說備覽:一、《集解》引虞翻曰:“謂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謂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易謂乾,故逆數”。此本十二闢卦為說,李道平《纂疏》引鄭玄注《乾鑿度》以疏之;二、邵雍以為,八卦從三陰三陽卦追數至一陰一陽卦為“順”(即本章“天地”至“水火”之序),從一陰一陽卦漸推至三陰三陽卦為“逆”(即下章“雷”至“坤”之序,說見《皇極經世書》);三、朱熹以為,《先天圖》中左方四卦(起震歷離兌至乾)數已生者為“順”,右方四卦(自巽歷坎艮至坤)推未生者為“逆”(《本義》);四、尚先生以為,“數往者順”謂四陽卦,“知來者逆”謂四陰卦,陽性強健順行,陰性斂嗇逆行,“逆”猶“迎”,陰陽相遇相交、《易》道乃成,故曰“《易》逆數也”(《尚氏學》)。四說各有理致,均可參考。

說卦傳 第四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震雷用來振奮鼓動萬物,巽風用來散佈流通萬物坎雨用來滋潤養育萬物,離日用來曬曝溫暖萬物艮山用來抑止制約萬物,兌澤用來怡悅陶冶萬物。乾天用來君臨統治萬物,坤地用來儲藏包容萬物

[ 說明《說卦傳》第四章。

本章承前章文義,又將八卦兩兩對舉,揭示其不同功用。

[ 注释

1.雨以潤之,日以烜之:雨,即水,坎象;日,即火,離象;烜,曬乾,又作“暄”字,並引京房曰:“乾也。”《本義》云:“'烜'與'晅'同。”這兩句說明坎、離兩卦的不同功用。

2.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這兩句合前兩句舉卦名艮、兌、乾、坤分述四卦功用,與上文四句舉卦象雷、風、雨、日為說略異。《正義》曰:“此一節總明八卦養物之功。”又曰:“上四舉象,下四舉卦者,王肅云'互相備也'。明雷風與震巽同用,乾坤與天地同功也。”《朱子語類》曰:“'雷以動之'以下四句取像義多,故以像言;'艮以止之'以下四句取卦義多,故以卦言。”朱說亦通。案,上言八卦功用,皆陰陽兩卦對舉,與第三章同;唯所敘八卦順序,適與前章相反。此中的原因,前人有從不同角度分析者,茲舉《折中》所引四說如次:一、朱震曰:“前說乾坤以至六子,此說六子而歸乾坤。終始循環,不見首尾,《易》之道也。”二、項安世曰:“自'天地定位'至'八卦相錯',言先天之順像也;自'雷以動之'至'坤以藏之',言先天之逆像也。”此承邵雍“先天八卦方位”的順逆之序為說(參見前章譯註)。三、金賁亨曰:“上章以天地居首,序尊卑也;此章以乾坤居後,總成功也。上以體言,此以功用言也。”四、吳曰慎曰:“前章始乾坤終坎離,此章始震巽終乾坤。首乾者其重在乾,首震者其重在震,二章雖皆明'先天'卦序,而'後天'始震之義亦具其中矣。”這四說各自成理,並可參考。

說卦傳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日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日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日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成言乎艮

主宰大自然生機的元氣使萬物出生於象徵東方和春分的震,生長整齊於象徵東南和立夏的巽,紛相顯現於象徵南方和夏至的離,致力用事於象徵西南和立秋的坤,成熟充悅於象徵西方和秋分的兌,交配結合於象徵西北和立冬的乾,勤劬勞倦於象徵北方和冬至的坎,最後功成又重新萌生於象徵東北和立春的艮萬物出生於震,因為震卦位居萬物由以萌生的東方生長整齊於巽,因為巽卦位居萬物暢順生長的東南方生長整齊,表明萬物的生長狀態整潔一致離卦喻示光明,萬物都輝煌燦美而紛相顯現,這是位居南方的卦聖人坐北朝南以聽政天下,面向光明而治理政務,大概是吸取了這一卦的象徵吧坤卦喻示地,萬物都努力獲養於大地,所以說致力用事於坤兌卦喻示正秋時節,萬物成熟懌悅於此時,所以說成熟充悅於兌交配結合於乾,乾是位居西北陰方的卦,表明陰陽在此交相接會應和坎卦喻示水,是位居正北方的卦,又是表示勤劬勞倦的卦,萬物勞倦必當歸藏休息,所以說勤劬勞倦於坎艮是位居東北方終而復始之卦,萬物於此成就其終而更發其始,所以說萬物最後功成又重新萌生於艮

[ 說明《說卦傳》第五章。

本章陳述了與第三章不同的另一種“八卦方位”,並就這種方位的排列形式作出扼要的解說。前人對此章的理解,頗多歧義。朱熹指出文中“所推卦位之說多有未詳者”(《本義》)。至於宋人所畫“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的圖式,其是非也未有定評。然而“乾南坤北”與“離南坎北”這兩種方位象徵的由來已久,乃至對古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均產生過顯著的影響。因此,三、五兩章所載八卦方位學說的歷史淵源及產生原理,尚有進一步探討的價值。

[ 注释

1.帝出乎震帝,古人心目中的大自然主宰,此處當指主宰大自然生機的元氣。震卦於方位象徵東方,日月由此升起;於時令象徵春分,萬物自此發生,故謂“帝”使萬物出生於“震”。猶言宇宙的生機初萌於此。《正義》引王弼注《益》卦語:“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出震而齊巽者也”,以釋“帝”字之義。《集解》引崔憬曰:“帝者,天之王(引者案,王即旺,下同)氣也。至春分則震王,而萬物出生。”案,《說文》:“帝,諦也”,含審諦事機之義;又引古文作

今考甲骨文“帝”作

(見郭若編《殷契粹編》)、

(見羅振玉編《股墟書契前編》),其造型正像植物萌發生機、含苞欲放,與許慎所引“古文”略似。據此,“帝”的造字本像當取草木逢春,萌蒂振之狀,其義當指事物生機初萌,王國維謂即“蒂”之本字,“象花萼全形”(見《觀堂集林》),說甚可取。依此釋“帝”出乎“震”,則崔憬注義有其合理之處。

2.齊乎巽齊,整齊,指事物齊生並長的狀態。巽卦於方位、時令象徵東南、立夏,立夏為萬物順暢生長之季,故謂“齊乎巽”。《集解》引崔憬義:“立夏則巽王,而萬物絮齊。”

3.相見乎離見,顯現、呈現,指事物生長旺盛而紛紛呈現其體。離卦於方位、時令象徵南方、夏至,又像徵“光明”;萬物於夏至之時壯大成體,又逢陽光盛明,各顯其形,故謂“相見乎離”。《集解》引崔憬義:“夏至則離王,而萬物皆相見也。”

4.致役乎坤役,事也,“致役”猶言“致力用事”,指萬物繼續努力成長。坤卦於方位、時令象徵西南、立秋;萬物於立秋接近成熟,正勤奮發展,故謂“致役乎坤”。《集解》引崔憬義:“立秋則坤王,而萬物致養也。”

5.說言乎兌說,即“悅”;言,語助詞(下文“成言”之“言”同)。兌卦於方位、時令象徵西方、秋分,“兌”義又為“悅”;萬物於秋分成熟,並皆欣悅,故謂“說言乎兌”。《集解》引崔憬義:“秋分則兌王,而萬物所說。”

6.戰乎乾戰,接也,指陰陽交配結合(見《坤》上六譯註),即下文“陰陽相薄”之義。乾卦於方位、時令象徵西北、立冬;立冬為暑盡寒來、陰陽交接之時,西北為陰方,與乾之陽剛相配,而萬物於成熟之後正宜交配結合,故謂“戰乎乾” 。《集解》引崔憬義:“立冬則乾王,而陰陽相薄。”

7.勞乎坎勞,勞倦。坎卦於方位、時令象徵北方、冬至;萬物於冬至之時,已歷四季,勤劬勞倦,必當歸藏休息,以待來春復萌生機,故謂“勞乎坎”。《集解》引崔憬義:“冬立則坎王,而萬物之所歸也。”

8.成言乎艮成,成功,含有前功已成、後功復萌之義。艮卦於方位、時令象徵東北、立春;立春為舊歲終、新歲始之際,萬物於此時完成一年的生長使命而又重新萌生,故謂“成言乎艮”。至此,已見主宰大自然生機的元氣週循不已,化生萬物。《集解》引崔憬義:“立春則艮王,而萬物之所成終成始也。以其周王天下,故謂之'帝'。”案,以上八句,馬國翰曰:“幹寶《周禮注》引云:'此《連山》之《易》也',羅泌《路史發揮》亦云。”(《玉函山房輯佚書·連山》)遂以此節文字為《連山》之文。據《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則《連山》為與《周易》相類的早期筮書。尚先生以為,此處既引《連山》文,以言《周易》所用之“後天卦位”(詳下文注16條),恐人不知,故下節逐字逐句詳釋其義,並指明其方位,以見與上文所言方位絕不同(見《尚氏學》)。

9.震東方也此釋上文“帝出乎震”。《正義》:“以震是東方之卦,斗柄指東為春,春時萬物出生也。”

10.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絜,即“潔”,“絜齊”猶言“整潔一致”,形容萬物萌生之後順暢生長的清新整齊狀態。此三句釋上文“齊乎巽”。《正義》:“以巽是東南之卦,斗柄指東南之時,萬物皆絜齊也。”

11.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聽,猶言“聽政”;向,面向。這幾句引“南面而治”之典,證離卦的方位象徵,並釋上文“相見乎離”之義。《正義》:“以離為像日之卦,故為明也,日出而萬物皆相見也;又位在南方,故聖人法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也。”

12.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致養,猶言致力養育。此釋上文“致役乎坤”。《正義》:“以坤是像地之卦,地能生養萬物,是有其勞役,故雲'致役乎坤'。鄭雲:'坤不言方者,所言地之養物不專一也'。”

13.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正秋,即秋分;說,即“悅”。此釋上文“說言乎兌”。《正義》:“以兌是像澤之卦,'說萬物者莫說乎澤';又位是西方之卦,斗柄指西是正秋八月也,正(引者案,正,阮刻作立,據《校勘記》改)秋而萬物皆說成也。”

14.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相薄,猶言交相結合應和(見本篇第三章譯註)此釋上文“戰乎乾”。《正義》:“以乾是西北方之卦,西北是陰地,乾是純陽而居之,是陰陽相薄之像也。”

15.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歸,猶言“藏”,指萬物勞倦而閉藏休息。此釋上文“勞乎坎”。《正義》:“以坎是像水之卦,水行不捨晝夜,所以為勞卦;又是正北方之卦,斗柄指北,於時為冬,冬時萬物閉藏,納受為勞,是坎為勞卦也。”《集解》引崔憬曰:“以坎是正北方之卦,立冬以後,萬物歸藏於坎;又陽氣伏於子,潛藏地中未能浸長,勞局眾陰之中也。”

16.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此釋上文“成言乎艮”。《正義》:“以艮是東北方之卦也,東北在寅醜之間,醜為前歲之末,寅為後歲之初,則是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案,孔氏釋“成終成始”,用“二十四方位”說(詳李道平《纂疏》所載《諸家說易凡例》),謂艮居東北“寅醜”之間,於時令即配立春,其義可通。又案,尚先生雲終、始之義當合先、後天方位為說,謂艮“先天位”居亥為終,“後天位”居寅為歲始(《尚氏學》)。於文旨亦切,當資參考。又案,上引孔疏舉八卦的方位時令象徵為釋,與前文引崔氏注可相印證。又案,《漢上易傳》引鄭玄注,有從不同角度解說上文者,茲錄備參考:“萬物出於震,雷發聲以生之也。齊於巽,相見於離,風搖動以齊之也,絜猶新也;萬物皆相見,日照之使光大。萬物皆致養焉,地氣含養,使有秀實也。萬物之所說,草木皆老,猶以澤氣說成之。戰,言陰陽相薄,西北陰也,而乾以純陽臨之,猶君臣對合也。坎勞卦也,水性勞而不倦;萬物之所歸也,萬物自春出生於地,冬氣閉藏還皆入地。萬物之所成終所成始,言萬物之陰氣終、陽氣始,皆艮之用事也。”又案,宋人據此章所述方位,畫成《後天八卦圖》,以示“文王八卦方位”(見本書卷首《讀易要例》)。《本義》卷首雲:“邵子曰:此卦位乃文王所定,所謂'後天之學'也。”此圖頗可發明上文之義,宜資參考。

說卦傳 第六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說的是它能夠奇妙地化育萬物鼓動萬物者沒有比雷更迅猛的,吹拂萬物者沒有比風更疾速的,曬曝萬物者沒有比火更炎熱的,欣悅萬物者沒有比澤更和悅的,滋潤萬物者沒有比水更濕潤的,最終成就萬物又重新萌生萬物者沒有比艮卦的象徵更美盛的所以水火異性而相互濟及,雷風異動而不相違逆,山澤異處而流通氣息,然後自然界就能在變動運化中繁衍生成萬物

[ 說明《說卦傳》第六章。

本章綜論三、四、五章所言“先天”、“後天”八卦方位的功用。文中強調八卦變化規律的兩方面特徵:一是變動不息,主於事物對立的運動;二是交合不悖,主於事物統一的趨向。全章大旨,正是從八卦象徵的角度,揭出了《周易》辯證思想的卦象基礎。

[ 注释

1.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神,此處指大自然運化規律的神奇功能;妙萬物,猶言“妙育萬物”。這兩句承前章所言八卦的方位及其運動變化,推宗於大自然化育之神奇。《韓注》:“於此言'神'者,明八卦運動、變化、推移莫有使之然者。神則無物,妙萬物而為言也,則雷疾風行、火炎水潤,莫不自然相與為變化,故萬物既成也。”案,《漢上易傳》引鄭玄注,謂“神”指“乾坤”,認為兩者“共成萬物,物不可得而分,故合謂之神”。於義亦通。又, 《折中》引梁寅曰:神即前章所雲“帝”,認為:“帝者,神之體;神者,帝之用。故主宰萬物者,帝也;所以妙萬物者,帝之神也。”說亦可取。

2.通“撓”,《釋文》出“撓”字,曲折之義。此處指風吹拂萬物,或使舒發,或使摧折。《集解》引崔憬義:“言風能鼓橈萬物,春則發散草木枝葉,秋則摧殘草木枝條。”

3.同'暵',謂燥熱、炎熱。《說文》引作“暵”,云“燥也”。《釋文》曰:“徐本作'暵',音漢,云'熱暵也'。”

4.即“悅”(後一字“說”同)。

5.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此句即前章“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所成始也”之義(見前章譯註)。《集解》述崔憬義曰:“言大寒立春之際,艮之方位,萬物以之始而為今歲首,以之終而為去歲末。”(此與前章註引孔疏所用“二十四方位”之說同。)案,前數句均言卦象“雷”、“風”、“火”、“澤”、“水”,此句獨舉卦名“艮”者,《正義》曰:“動、橈、燥、潤之功,是雷風水火;至於'終始萬物',於'山'義為微,故言'艮'而不言'山'也。”

6.水火相逮逮,及也。此句指水火雖異性,但其氣質卻能相資及而為用。《正義》:“明性雖不相入,而氣相逮及也。”

7.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此句總結上文,說明有了雷風水火等物質的不息運動,加上其間既對立又統一的交變化合,便生成自然界萬物。義與章首“妙萬物而為言”相應。《漢上易傳》:“動、橈、燥、說、潤、終始萬物者,孰若六子?然不能以獨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也,通氣也,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合則化,化則神。”案,上文只舉八卦中的六個“子卦”為說,而不言乾坤兩卦者,《正義》云“'神'既範圍天地”,故“不復別言乾坤,直舉六子以明神之功用”;《集解》述崔憬義曰:“以乾坤而發天地無為而無不為,能成雷風等有為之神妙也。”兩說義相近,並可參考。又案,上文兩敘“六子”的變動、化合,項安世認為文義是先指明“後天分治之序”,再揭示“先天相合之位”(《周易玩辭》)。《折中》曰:“此章合羲、文卦位而總讚之。蓋變易之序,'後天'為蓍;而交易之理,'先天'為明。變易者,化也,動萬物、橈萬物、燥萬物、說萬物、潤萬物、終始萬物者也;交易者,神也,所以變變化化,道並行而不相悖,使物並育而不相害者也。”此說頗可取。

說卦傳 第七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乾,表示強健坤,表示溫順震,表示奮動巽,表示遜入坎,表示險陷離,表示附麗艮,表示靜止兌,表示欣悅

[ 說明《說卦傳》第七章。

本章指出八卦立名之義,《正義》謂“說八卦名訓”,《本義》雲“言八卦之性情”。若從“象徵”的角度理解,正是揭示八卦內含的象徵意義。這些意義,在六十四卦中得以普遍反映,是理解《周易》象徵哲學的重要前提。

[ 注释

1.兌,說也以上八句,分敘八卦的象徵意義。《正義》曰:“乾像天,天體運轉不息,故為健也”;“坤像地,地順承於天,故為順也”;“震象雷,雷奮動萬物,故為動也”;“巽像風,風行無所不入,故為入也”;“坎像水,水處險陷,故為陷也”;“離象火,火必著於物,故為麗也”;“艮象山,山體靜止,故為止也”;“兌象澤,澤潤萬物,故為說也”。案,諸卦取義依據,前人尚有從不同角度解說者,如虞翻釋“乾健”曰:“精剛自勝,動行不休”;釋“坤順”曰:“純柔承天時行”;釋“震動”曰“陽出動行”(均見《集解》引)。李光地亦釋“震動”曰:“陽在下而陰壓,則必動而出“(《周易觀彖》);邵雍釋“巽入”曰:“一陰入二陽之下”(《折中》引);張載釋“坎陷”、“離麗”曰:“陽陷於陰為水,附於陰為火”,又曰“一陷溺而不得出為坎,一附麗而不能去為離”(《折中》引》;虞翻又釋“艮止”曰:“陽在上故止”(《集解》引);邵雍釋“兌說”曰:“一陰出於外而說於物”(《折中》引)。諸說均據陰陽爻立義,亦可通,並宜參考(餘詳第十一章譯註)。

說卦傳 第八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乾為馬象坤為牛象震為龍象巽為雞象坎為豬象離為雉鳥象艮為狗象兌為羊象

[ 說明《說卦傳》第八章

本章引用八種動物形象,陳說八卦取像之例,《正義》雲:“略明'遠取諸物'也。”《周易》哲學的鮮明特點是“假象喻義”,全書所擬取的物象集中體現於八卦的象徵。《繫辭傳》反復申言“《易》者,象也”,《說卦傳》通篇立足於闡說八卦取象,正是極力解明這種“象喻”體系。《周易》的象,用今天的概念來表述,就是象徵。而象徵概念的內涵,可析為兩端:一是形象,一是意義。象徵形像是可變的,象徵意義是不變的(如獅子、老虎並可像徵勇敢,獅虎可變,勇敢之義不變)。八卦的象徵,大體上不離這一原則。前章所敘健、順等八義,即是八卦基本不變的象徵意義。唯個別特殊的卦偶亦兼具他義,如離卦兼“文明”義,巽卦兼“遜順”義等即是,別當具體分析,不可執一。由於卦義不變,象可博取,因此八卦既以天、地等八種物質為基本象徵形象,又可廣取其他事物為像:本章馬、牛等動物即是一例,以下三章所廣泛列舉的諸物又是各種象例。王弼曰:“觸類可為其象,合意可為其徵。義苟在健,何必'馬'乎?類苟在順,何必牛乎?”(《周易略例·明象》)所論至為精切。八卦取象紛繁複雜的原因,約可從兩方面推測:一、作《易》者為闡述哲理的需要,廣引物象、多方譬喻,故《繫辭傳》有仰觀俯察、遠取近取之說;二、用《易》者為占筮推理的需要,擴展卦象、旁衍其說,故《說卦傳》所列諸像或有未見於六十四卦經文者。當然,由於時代久遠,以及前人不同角度的闡說,導致《易》象失傳、失解者頗有其例。這些都有待於研《易》者認真辨析和深入探討。

[ 注释

1.兌為羊以上八句,舉八種動物,說明八卦擬喻物象的例子。《正義》曰:“乾像天,天行健,故為馬也”;“坤像地,地任重而順,故為牛也”;“震動象,龍動物,故為龍也”; “巽主號令,雞能知時,故為雞也”(案,雞應時而鳴,鳴聲如風入人耳,似合“入”義,《集解》引《九家易》“雞時至而鳴,與風相應”可參考);“坎主水瀆,豕處汙濕,故如豕也”(案,豕喜汙濕,常陷處泥坑中,似合“陷”義,《集解》引《九家易》“污辱卑下”可參考);“離為文明,雉有文章,故為雉也”(案,雉雖為飛鳥,但善走不能久飛,喜棲於丘陵或平原的草叢中,似又合“附麗”意);“艮為靜止,狗能善守禁止外人,故為狗也”;“兌,說也,王廙云'羊者順之畜',故為羊也”(案,孔意取順而悅人,即項安世《周易玩辭》謂“內很而外說者為羊”是也)。

說卦傳 第九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乾為頭象坤為腹象震為足象巽為大腿象坎為耳象離為目象艮為手象兌為口象

[ 說明《說卦傳》第九章。

本章援擧人體八種器官的形態,再明八卦取像之例。《正義》曰“略明'近取諸身'也。”

[ 注释

1.兌為口以上八句,舉人體八種器官,說明八卦取像之例。《正義》曰:“乾尊而在上,故為首也”(案,首尊高強健,居上不屈,合“健”義);“坤能包藏含容,故為腹也”(案,腹量寬厚,順容食物,合“順”義);“足能動用,故為足也”;“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為股也”(案,“股”,孔氏以“順”為釋,《折中》引餘芑舒說,謂“股下岐而伏”,可備參考);“坎北方之卦,主聽,故為耳也”(案,耳狀內陷,似合“陷”義,《尚氏學》謂“坎窞也,故為耳,取其形”是也);“離為目,南方之卦,主視,故為目也” (案,目之視須附著於光明,無光則難為視,似合“麗”義);“艮既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為手也”;“兌西方之卦,主言語,故為口也”(案,口能以言辭悅人,故合“說”義,《古周易訂詁》:“能悅物者也”,可從)。

說卦傳 第十章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乾,是天的象徵,所以稱作父坤,是地的象徵,所以稱作母震是初次求合所得的男性,所以叫作長男巽是初次求合所得的女性,所以叫作長女坎是再次求合所得的男性,所以叫作中男離是再次求合所得的女性,所以叫作中女艮是三次求合所得的男性,所以叫作少男兌是三次求合所得的女性,所以叫作少女

[ 說明《說卦傳》第十章。

本章以人類的家庭成員為喻,指出乾坤八卦含有父母及其所生三男三女之象。其義合於陰陽卦的爻序規律。尚先生雲“經之所用,不與盡同”(《尚氏學》),則本章所敘宜屬《易》筮演進過程中所擴展的象例。

[ 注释

1.一索而得男索,《釋文》引王肅曰:“求也”,文中猶言“求合”,指陰陽相求。案,前四句既明乾坤為父母,此下諸句則指出其餘六卦並屬父母相互求合所生養的男女六子。其例以乾陽求合坤陰得男性,故一索、再索、三索得震長男、坎中男、少男;以坤陰求合乾陽得女性,故一索、再索、三索得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陰陽六子卦的長幼,又見於主爻所居位序之先後,故震陽居初位(☳)謂“長男”,坎陽居二位(☵)謂“中男”,艮陽居三位(☶)謂“少男”;巽陰居初位(☴)謂“長女”,離陰居二位(☲)謂“中女”,兌陰居三位(☱)謂“少女” 。朱熹曰:“男女指卦中一陰一陽之爻而言。”(《本義》)又曰:“乾求於坤,而得震、坎、艮;坤求於乾,而得巽、離、兌。一、二、三者,以其畫之次序言也。”(《朱子語類》)尚先生亦雲:“陽求陰得三男,陰求陽得三女,而以初中上三爻為次序。”(《尚氏學》)又案,孔穎達謂:“得父氣者為男,得母氣者為女”,認為坤初求得乾氣為震、再求得乾氣為坎、三求得乾氣為艮,乾初求得坤氣為巽、再求得坤氣為離、三求得坤氣為兌(《正義》)。其義亦通。

說卦傳 第十一章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乾為天象,為圓圜象,為君主象,為父象,為玉象,為金像,為寒象,為冰象,為大紅顏色象,為良馬象,為老馬象,為瘦馬象,為駁馬象,為樹木果實象。

坤為地像,為母像,為錢幣流布之象,為鍋釜象,為吝嗇象,為平均象,為子牛母牛象,為大車象,為文采章理象,為眾多像,為柯柄象,對於地來說為黑色土壤之象

震為雷象,為龍象,為青黃顏色交雜之象,為花朵象,為寬闊大路象,為長子像,為剛決躁動象,為青嫩幼竹象,為萑葦象,對於馬來說為擅長鳴嘯的馬象,為後左足長白毛的馬象,為前兩足善於騰舉的馬象,為額首斑白的馬象,對於禾稼來說為頂著種子的甲殼萌生之象,此卦發展至極則化為剛健之象,為草木蘩育鮮明之象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巽為樹木象,為風象,為長女象,為筆直的準繩象,為工巧象,為白色象,為長象,為高象,為抉擇進退之象,為遲疑不定之象,為氣味象,對於人來說為頭髮稀少象,為額首寬廣象,為多以白眼視人之象,為親近於利而購物必獲三倍利益者之象,此卦發展至極則化為急躁卦之象

坎為水象,為溝窪瀆泊象,為隱伏象,為矯輮屈曲象,為彎弓轉輪象,為深加憂慮象,為心神患病象,為耳中疾痛象,為鮮血卦之象,為赤色象,對於馬來說為脊背美麗的馬象,為內心焦急的馬象,為頭部下垂的馬象,為腳蹄頻頻踢地的馬象,為拖曳足蹄行走艱難的馬象,對於車輛來說為多災多難的車象,為通行象,為月亮象,為盜寇象,對於樹木來說為堅硬而多生小刺之象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贏,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離為火象,為太陽象,為閃電象,為中女象,為護身甲胄象,為戈矛兵器象,對於人來說為婦女大腹懷孕象,為乾燥卦之象,為鱉象,為蟹象,為螺象,為蚌象,為龜象,對於樹木來說為柯幹中空上部枯槁之象

艮為山象,為斜徑小路象,為小石像,為崇門高闕象,為果蓏象,為閽人寺人像,為手指象,為狗象,為鼠象,為黑嘴剛猛的禽類象,對於樹木來說為堅硬而多生節紐之象

兌為澤象,為少女象,為巫師象,為口舌象,為毀滅摧折象,為附從決斷象,對於地來說為土壤剛硬不生植物之象,為妾象,為羊象

[ 說明《說卦傳》第十一章

本章廣泛援舉八卦取象的例子,是《說卦傳》的主體。文中八卦的先後排列,承前章乾坤六子之序。《釋文》曰:“本亦有以'三男’居前,'三女’居後。”全章所舉卦象,計一百一十二例。《釋文》引《荀爽九家集解》本多出三十一例,尚先生指出《易林》及漢魏人注經每見採用,不應視為“逸象”,當增入今本《說卦》(見《尚氏學》),今分列各卦條注後,以備參考。這樣,《說卦傳》舉象共計一百四十三例。在眾多的例子中,最基本的象例是: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為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這是六十四卦每卦必用之象,故可視為八卦的本象。由“本象”擴展的卦象雖至為繁雜,但其取義大體上皆不離乾健、坤順、震動、巽入、坎陷、離麗、艮止、兌說這八種基本不變的象徵內涵(參見本篇第八章“說明”)。然而,由於《說卦傳》只舉象例,不作解釋,遂致不少卦象立義的依據晦而不明。朱熹說:“其間多不可曉者,求之於經,亦不盡合也。”(《本義》)尚先生曰:“誠哉其有不合。蓋《說卦》乃自古相傳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經所用象,不盡與《說卦》同。”(《尚氏學》)今于諸象注釋中,選錄可資參考的舊解及尚先生說,並於“案”語中略參己意以試尋諸象立義所在,固不敢自謂悉當也。

[ 注释

1.乾為天《集解》引宋衷曰:“乾動不解(引者案,即懈),天亦運轉。”案,乾卦形作“☰”,三陽併升,猶天體積諸陽氣而成,故象“天”。又陽性剛鍵,天亦健行不懈,故其義為“健”(參閱本篇第七章譯註)。

2.為圜圜,圓圜,此處含周轉之義。《正義》:“乾既為天,天動運轉,故為圜也。”案,圓周轉不息,無始無終,猶“天行健”,正合“健”義。

3.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大赤,即大紅色。《正義》:“為君,為父,取其尊道而為萬物之始也;為玉,為金,取其剛之清明也;為寒,為冰,取其西北寒冰之地也;為大赤,取其盛陽之色也。”《尚氏學》:“金玉,像其純粹;西北不周風,陰寒之地,故為寒冰乾舍於離,南方火,故為大赤。”案,“君”、“父”,人之尊高剛健者;“玉”、“金”,金石之剛堅強健者;“大赤”,顏色之暖健美盛者(今繪畫術語稱為“暖色”,用以體現健強壯偉的內容):此五象均含“健”義。“寒”、“冰”義未詳,疑“冰”堅亦健,而“寒冰又可檢驗物之強健與否,故《論語》雲“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4.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瘠,瘦也,謂骨骼顯突;駁馬,健猛之馬,能食虎豹。《正義》:“為良馬,取其行健之善也;為老馬,取其行健之久也;為瘠馬,取其行健之甚,瘠馬骨多也(引者案,《釋文》引王廙曰:健之甚者,為多骨也);為駁馬,言此馬有牙如鋸(引者案,鋸,阮刻作倨,據《校勘記》改,下同) ,能食虎豹。《爾雅》雲:'鋸牙食虎豹',此之謂也。王廙雲:“駁馬能食虎豹',取其至健也。”《尚氏學》:“乾健,故為馬。凡物皆有初壯究,故由良馬而老而瘠而駁。”案,此四種馬,為典型的強健者,均合“健”義。

5.為木果《集解》引宋衷曰:“群星著天,似果實著木,故為木果。”《尚氏學》:“木果形皆圜。”案,樹木果實包含剛健之“仁”於心,春來復生,繁衍不止,似合“健”義。《郭氏傳家易說》:“木以果為始,亦猶物以乾為始。”可資參考。又案,《釋文》謂《荀爽九家集解》本“乾”後更有四:“為龍,為首,為衣,為言。”“首”像已具第九章(見該章譯註)“龍”為雄健之物(震為龍象則取其“動”義,見本篇第八章譯註);“衣”飾上體(《尚氏學》“乾上故為衣”),顯其壯偉:此二象並合“健”義。“言”象義未詳。又案,以上一節廣舉乾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健”。

6.坤為地坤卦形作“☷”,三陰並降,猶地體凝諸陰氣而成,故象“地”。又陰性柔順,地亦寬柔和順,故其義為“順”(參閱第七章譯註)。

7.為母《正義》:“坤既為地,地受任生育,故謂之為'母'也。”案,母性柔慈溫順,正合“順”義。

8.為布布,古代貨幣名。《周易玩辭》:“古者泉貨為布,能隨百物之貴賤而賦之。”《尚氏學》:“坤德遍佈萬物以致養,故為布。《外府》注雲:布,泉也;凡錢藏者曰'泉',行者'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遍。”案,尚先生引鄭玄注《周禮》語,適可見“布”之為用,廣泛流行,順通無礙,則坤取“布”象,似合“順”義。又案,《正義》謂“取其地廣載也”,與坤為“順”之義亦可通。

9.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正義》:“為釜,取其化生成熟也;為吝嗇,取其地生物不轉移也;為均,以其地道平均也;為子母牛,取其多蕃育而順之也;為大輿,取其能載物也。”《尚氏學》:“萬物資地成熟,故為釜;坤閉,故吝嗇;不擇而生故為均;坤為牛,地生生不已,今之童牛,不日又生子而為母矣,故為子母牛。”案,“釜”順承物;“吝嗇”,則生物不轉移,自然安順;“均”則物情平順;“牛”為順畜,母犢相依益順;“大輿”順載物:此五象並含“順”義。

10.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正義》:“為文,取其萬物之色雜也;為眾,取其地載物非一也;為柄,取其生物之本也;其於地也為黑,取其極陰之色也。”《尚氏學》:“萬物依之為本,故為柄。”案,“文”為章理順暢之象;“眾”物順從一尊則和,相互違逆則散;“柄”以順人把握為用:此三象當合“順”義。“黑”象取義未詳,疑土壤黝黑則肥沃,物可順暢生長。又案,《釋文》謂《爽九家集解》本“巛”(即坤)後更有八:“為牝(引者案,牝,阮刻為作,據《校勘記》改),為迷,為方,為囊,為裳,為黃,為帛,為漿。”尚先生雲:“坤文,故為帛;坤為水,故為漿。”(《尚氏學》)試尋其義,“牝”性順;“迷”者當尋一主而順從之,則可出迷途(即《坤》卦辭“先迷,後得主”之義,見該卦譯註);“方”即正,物性方正,必知所當順之理:“囊”以順容物;“裳”居下持順;“黃”為中色,性順;“帛”之紋路,順理成章; “漿”可以解人飢渴,使人順適:此八像似均合“順”義。又案,以上一節廣舉坤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順”。

11.震為雷《周易姚氏學》既引《淮南子·天文》:“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又引《說文》:“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並據以言曰:“陽氣欲信,激而成雷。”案,震卦形作“☳”,二陰下降、一陽欲上,兩相激盪猶雷震發,故象“雷”;又一陽抑於二陰之下必動,凡雷作亦動萬物,故其義為“動”(參閱上文第七章譯註)。

12.為龍取其“動”義(見上文第八章譯註)。案,《集解》引虞翻注,謂上文已言“龍”象,此處當作“駹”。尚先生指出“龍”、“駹”音同通用,非誤字(《尚氏學》),可從。

13.為玄黃——玄黃,即青黃相雜之色。《集解》述虞翻義:“天玄地黃。震,天地之雜物,故為玄黃。”案,《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譬喻陰陽交接(見該卦譯註);則此“玄黃”色生於“天”、“地”交感而動,似合“震動”之義。

14.為旉,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旉,音敷fu,花朵,《釋文》引幹寶曰:“花之通名”;大塗,猶言“大路”。《正義》:“為旉,取其春時氣至,草木皆吐旉布而生也;為大塗,取其萬物之所生也;為長子,如上文釋震為長子也;為決躁,取其剛動也。”案,“旉”為花,花開必欣欣上動;“大塗”則車馬人物通行走動;“決躁”則性好動;“長子”,性近乾“父”稟“健”能動(參看下文“其究為健”譯註):此四象並合“動”義。

15.為蒼筤竹,為萑葦——筤,音郎lang,“蒼筤”指竹色青嫩;萑,音環huan,“萑葦”為兩種蘆類植物,即“蒹葭”。《集解》引《九家易》曰:“蒼筤,青也。震陽在下,根長堅剛;陰爻在中,使外蒼筤也。”又曰:“萑葦,蒹葭也。根莖叢生,蔓衍相連,有似雷行。”《尚氏學》:“震為周、為虛。竹與萑葦皆有節,下陽象之;上二陰像其圓而中空。”案,“竹”、“萑葦”既皆有節,其生長必拔節而動;“蒼筤竹”又為初生幼竹(《正義》:“竹初生之時,色蒼筤,取其春生之美”),則當春之時,動長更疾:故兩像似並含“動”義。

16.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馵,音注zhu,《說文》:“馬後左足白也”;作,起也,《重定費氏學》引蔡淵曰:“作足,謂雙舉”;的顙,白顛之馬,《集解》引虞翻義:“的,白;顙,顛也”,“《詩》

雲'有馬白顛'是也”。此四句《正義》釋曰:“其於馬也為善鳴,取其像雷聲之遠聞也;為馵足,馬後足白為馵,取其動而見也;為作足,取其動而行健也;為的顙,白額為的顙,亦取動而見也。”案,此處舉四種馬,“善鳴”見其欲動之情,“馵足”、“作足”、“的顙”見其善動之性(與前文取馬象主於“健”者不同),故均合“動”義。

17.其於稼也為反生稼,禾稼,即草本植物;反生,指頂著種子的甲殼破土萌生。《集解》引宋衷曰:“陰在上,陽在下,故為反生,謂枲(引者案,音徙xi,即麻)、豆之類戴甲而生。”《釋文》: “麻、豆之屬反生,戴莩甲而出也。”案,“戴甲”而生,其幼芽潛萌、奮動乃得出土,正含“動”義。

18.其究為健,為蕃鮮究,極也;蕃,猶“蘩”,指草木蘩育之盛;鮮,鮮明。《正義》:“究,極也。極於震動,則為健也。”又曰:“鮮,明也,取其春時草木蕃育而鮮明。”案,這兩句說明事物“動”極化“健”的情狀,故舉草木歷春至夏而壯健旺盛為說。又案,據“其究為健”之理,則震“動”以乾“健”為歸,“動”、“健”之間頗有聯繫。故推測上文“長子”象,似取其性近“健”,遂有能“動”之義(見前譯註)又案,《釋文》謂《爽九家集解》本“震”後更有三:“為玉(引者案,玉,阮刻作王,據《本義》引改),為鵠,為鼓。”尚先生曰:“玉色白或青,故為玉”;“鵠、鶴古通,為聲音故為鼓”(《尚氏學》)。試尋其義,“鼓”義為“動”甚明;“鵠”振翼高飛,似亦含“動”義(《本草綱目》釋“鵠”曰:“其翔極高而善步”)。“玉”,取義未詳,尚先生雲“有謂為'王'之訛者,證以《易林》象,非也”(《尚氏學》);黃焯《經典釋文匯校》雲唐寫本作“主”字,可備參考。又案,以上一節廣舉震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動”。

19.巽為木,為風《集解》引宋衷曰:“陽動陰靜,二陽動於上,一陰安靜於下,有似於木也。”又引陸績曰: “風,土氣也。巽,坤之所生,故為風。亦取靜於本而動於末也。”案,巽卦形作“☴”,二陽上升、一陰下降,中空而風氣流行,故象“風”;又一陰處二陽之下則愈降愈深入,凡風行亦無處不入,故其義為“入”(見上文第七章譯註)。又案,據前幾章所敘,巽卦的基本喻象為“風”;此處先言“為木”,未審其故。但巽取木象,在六十四卦中也是常見的。宋衷謂“二陽動上”象木身、“一陰靜下”象木根,頗契卦形,而木紮根於地,其根深入,又切卦義。

20.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繩直,猶言“準繩”,謂其筆直。《正義》:“為長女,如上釋巽為長女也;為繩直,取其號令齊物,如繩之直木也;為工,亦正取繩直之類;為白,取其風吹去塵,故潔白也;為長,取其風行之遠也;為高,取其風性高遠,又木生而上也。”《尚氏學》:“巽柔故為繩,巽風故直。工,《說文》:'巧飾也,像人有規矩',徐鍇曰:'為巧必遵規矩法度,然後為工。按巽為順,能順規矩,遵循法度,故為工。”案,“長女”接近“母性”,順物能入;“繩直”謂物筆直則可順入,曲則難入;“工”,若能工巧如風,則見縫必順入,若笨拙則難入;“白”即空暢無礙,通順可入;物“長”、“高”,必能深入,短、矮則淺嚐輒止,如木高根深即是:此六象,似均合“入”義。按此推測,巽“入”當以“順”為本(見下文“其究為躁卦”譯註),適與前節謂震“動”必以“健”為歸(見上文“其究為健”譯註)相對。

21.為進退,為不果,為臭不果,不果決;臭,音嗅xiu,氣味。《正義》:“為進退,取其風性前卻其物,進退之義也;為不果,取其風性前卻,不能果敢決斷,亦皆進退之義也;為臭,王肅作'為香臭'也,取其風所發也,又取下風之遠聞。”《尚氏學》:“風可進可退,故不果”;“臭,氣也,風散則氣至,故為臭”。案,“進退”、“不果”,猶言迂迴而入,審慎而入,魯莽急躁必難入,舉“風性”為喻,至為明確;“臭”,謂氣味雖無形,卻無處不入:此三象亦合“入”義。

22.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廣顙,即寬額;白眼,傲視之狀;市三倍,猶言賈獲三倍之利,“三”謂“多”。《正義》:“其於人也為寡發,寡,少也,風落樹之華葉,則在樹者稀疎,如人之少發亦類於此,故為寡發也;為廣顙,額闊為'廣顙',發寡少之義,故為廣顙也;為多白眼,取躁人之眼,其色多白也;為近利,取其躁人之情多近於利也,'市三倍'取其木生蕃盛,於市則三倍之宜利也。”《尚氏學》:“巽隕落,故寡發,震為發,反巽故寡發;廣顙取上二陽象;多白眼,按離為目,中爻陰,黑睛,上下陽目中之白,今二陽皆在上,晴伏在下,故多白眼;利市三倍,似取流通,或取入義。”案,賈利三倍,疑指人精於盤算,順沿“市”情,少出多入,其義似亦主於“入”。“寡發”、“廣顙”、“多白眼”,《折中》謂“皆取潔義,今人之額闊少寒毛而眸子清明者,皆潔者也”,依此說,則“潔”似與“白”之義相通。又“寡發”,《集解》引虞翻注作“宣發”,謂“為白,故宣發”。此並可存之以備參考。

23.其究為躁卦《正義》:“究,極也。取其風之勢極於躁急也。”案,“極於躁急”,即朱熹所謂:“巽反為震,震為決躁”(《朱子語類》),意指巽當以“順”為“入”,躁則難入。又案,《釋文》謂《苟爽九家集解》本“巽”後更有二:“為楊,為鸛。”試尋其義,“楊”枝巽順,理合順入;“鸛”,鳥名,巽為雞,故為“鸛”,均禽鳥也。又案,以上一節廣舉巽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入”。

24.坎為水《說文》:“水,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氣也。”《集解》引宋衷曰:“坎陽在中,內光明,有似於水。”案,坎卦形作“☵”,一陽包含二陰之中,猶如水以陰為表以陽為裡(水含陽性,氫、氧均為可燃元素,似與坎像有可通之理),故象“水”;又一陽陷二陰之中,凡水所居其地必陷,故其義為“陷”(見上文第七章譯註)。

25.為溝瀆,為隱伏《正義》:“為溝瀆,取其水行無所不通也;為隱伏,取其水藏地中也。”《尚氏學》:“以乾闢坤,故為溝瀆”;“為隱伏,以陽在陰中而取像”。案,“溝瀆”皆幽陷,險情多“隱伏”:陽陷陰中,此二象並含“險陷”義。

26.為矯輮,為弓輪矯,通“撟”,《釋文》“一本作'撟”;輮,通“揉”,《釋文》“宋衷、王廙作'揉'” 。《集解》引宋衷曰:“曲者更直為'矯',直者更曲為'揉',水流有曲直,故為'矯揉'。”又引虞翻曰:“可矯揉,故為弓輪。”案,“矯輮”、“弓輪”,皆變異形態;物罹險陷,必當變態:二像似亦含“險陷”義。

27.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正義》:“其於人也為加憂,取其憂險難也;為心病,憂其險難,故心病也;為耳痛,坎為勞卦也,又北方主聽,聽勞則耳痛也;為血卦,取其人有血,猶地有水也;為赤,亦取血之色。”《尚氏學》:“為憂,為心病,皆以陽在陰中而取像。”又曰:“乾大赤,坎得乾之中爻,故亦為赤。”案,“加憂”、“心病”,謂罹險難;“耳”居首部為陷,遇險患則“痛”;“血”因傷害而流,凶險至甚;“赤”即血色:此五像似均取人遭險罹陷為像,正合“坎”為“險陷”義。

28.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脊,《集解》引宋衷雲“陽在中央,馬脊之像也”;亟,急也,“亟心”猶言“焦心”;下首,指垂首;薄,迫也,“薄蹄”謂蹄迫地,猶言以蹄踢地;曳,謂水性曳地而行。《正義》:“其於馬也為美脊,取其陽在中也;為亟心,亟,急也,取其中堅內動也;為下首,取其水流向下也;為薄蹄,取其水流迫地而行也;為曳,取其水磨地而行也。”《尚氏學》:“為美脊、為亟心,皆以陽在陰中而取像。”又曰:“為憂故下首,下首猶低頭也。”案,“美脊”,徒言脊背尚美,似隱指“脊”部以下皆陷入險坑,四蹄難行;“亟心”、“下首”、“薄蹄”,說明既陷險中,心必焦、首必垂、腳蹄必踢地(見其憂躁);“曳”,則指奮力拖拉,欲求脫險:此五象擬取馬的不同情狀,似相聯貫,且合“險陷”義。

29.其於輿也為多告眚眚,災也(見《訟》九二譯註)。《正義》:“取其表裡有陰,力弱不能重載,常憂災眚也。”案,“輿”以陷險難行為“災眚”,此象正合“陷”義,《漢上易傳》“坎陷者之病,行則必敗”是也。

30.為通,為月,為盜《正義》:“為通,取其行有孔穴也;為月,取其月是水之精也;為盜,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 ”《尚氏學》:“為通,以陽在陰中而取像。”又曰:“坎隱伏,故為盜。”案,物深陷則穿“通”(孔說“有孔穴” );“月”常虧,虧即缺陷;“盜”於潛隱中施險設陷;此三像似亦含“險陷”義。

31.其於木也為堅多心《集解》述虞翻義:“陽剛在中,故堅多心,棘棗之屬也。”《尚氏學》:“為堅多心,以陽在陰中而取像。”案,“木堅多心”,阮元《揅經室集》曰:“劉熙《釋名》雲'心,纖也'。言纖微無物不貫也。”又曰:“棗棘之屬初生,未有不先見尖刺者;尖刺,即'心'也。”據此,則“堅多心”似取“木堅硬多小刺”、物觸則險之義。又案,《釋文》謂《荀爽九家集解》本“坎”後更有八:“為官,為律,為可,為棟,為叢棘,為狐,為蒺藜,為桎梏。”尚先生雲:“坎為屋極(引者案,即棟),故為官,為棟;坎陽在中,健而直,故為棘,為蒺藜;坎陽陷在陰中,不能移動,如法律之固定,如桎梏之在手足,故為法律,為桎梏。”(《尚氏學》)試尋其義,觸“律”必險,“棟”脫則屋陷,“叢棘” 、“蒺藜”多刺含險,“狐”性陰險,“桎梏”刑具凶險至甚:此六像似均含“險陷”義。“為官”,似由於為“輿”所引申,“輿”可載人,“宮”可居人;“為可”,似由“為通”引申,能通自無不可。又案,以上一節廣明坎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陷”。

32.離為火《集解》引崔憬曰:“取卦陽在外,象火之外照也。”案,離卦形作“☲”,一陰含於內、二陽顯於外,猶如火以陽為表以陰為裡(火含陰質,視其燃燒必內發陰氣可知),故象“火”;又一陰附麗二陽之中,凡火所炎必附著燃料,故其義為“麗”(即“附著”,見上文第七章譯註)。

33.為日,為電電,閃電。《集解》引鄭玄曰:“取火明也。久明似日,暫明似雷也。”案,“日”附於天而懸,“電”附於雷而發:兩象並含“附著”義。

34.為中女《集解》引荀爽曰:“柔在中也。”案,“中女”似謂附麗於長女、幼女之間。

35.為甲胄,為戈兵——《正義》:“為甲胄,取其剛在外也;為戈兵,取其剛在於外,以剛自捍也。”案,“甲胄”須附人體,自含“附著”義;戈兵”須人執持,似亦有附麗於人之義。

36.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乾,音幹gan,謂乾燥。《正義》:“為大腹,取其懷陰氣也;為乾卦,取其日所烜也。”《尚氏學》:“中虛故為大腹。”案,“大腹”, 《集解》引虞翻曰“如妊身婦”,則為胎嬰附於腹內,宜合“附著”義。“乾”,疑取物慾乾燥必須近附於火、熱之義。

37.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蠃,音螺luo,通“螺”,《釋文》謂京房作“螺”。《集解》引虞翻曰:“此五者皆取外剛內柔也。”案,這五種甲殼水族動物,其主體均依附於硬殼內,宜合“附著”義。

38.其於木也為科上槁科,指木中空。《正義》:“科,空也。陰在內,為空;木既空中者,上必枯槁也。”《尚氏學》:“離中枯故科上槁。”案,樹木上截枯稿,必依附下截未枯者而存在,正含“附著”義。又案,《釋文》謂《荀爽九家集解》本“離”下更有一:“為牝牛。”(“牝牛”阮刻作“此字”,據《校勘記》改)此像似由於離得坤之中爻,坤為牛、為子母牛,故離亦為牝牛。又案,以上廣舉離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麗”(即“附著”);但如為“目”、為“火”、為“日”、為“電”、為“乾卦”等,實亦兼有“明”義。

39.艮為山《正義》:“取陰在下為止,陽在於上為高,故艮象山也。”案,艮卦形作“☶”,一陽居二陰之上,猶山頂為陽、其下深蘊陰質,故象“山”;又以一陽居高、止下二陰,凡山皆靜止不動,故義為“止”(參閱上文第七章譯註)。

40.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徑路,猶言“山路”《正義》:“為徑路,取其山路有澗道也;為小石,取其為山,又為陽卦之小者也;為門闕,取其崇高也。”《尚氏學》:“震為大塗,反之則為徑路;為山,故為石;門闕象形。”案,“徑路”狹小斜曲,“小石”磽埆不平,皆能阻止車馬之行;“門闕”掩護其內而止外人:此三象並含“止”義。《春秋說題辭》:“《周易》艮為山、為小石。石陰中之陽、陽中之陰,陰精輔陽,故山含石。”(《玉函山房輯佚書·春秋緯》)可資參考。

41.為果蓏,,瓜類植物的果實。《集解》引宋衷曰:“木實謂之果,草實謂之蓏。桃李瓜瓞之屬皆出山谷也。”《纂疏》云:“乾為'木果’,以其純陽也。艮上一陽自乾來故為'果’;又為'蓏’者,陽爻似果、陰爻似蓏。”此可參考。案,“果蓏”之義,似謂草木之實,出於山谷,止於其所。

42.為閽寺閽,音昏hun,宮門,又指“閽人”,即守宮門者,《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官之中門之禁”;寺,“寺人”,古代執守宮中的近侍小臣,猶後世的宦官,《周禮·天官》“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集解》引宋衷曰:“閽人主門,寺人主巷(引者案,巷,謂宮內道,見《左傳》襄公九年“令司宮巷伯儆宮”疏引王肅語)。艮為止,此職皆掌禁止者也。”案,“閽寺”義見於“止”甚明。尚先生雲“門闕、寺皆象形”(《尚氏學》),即符合艮為“門”象,可從。

43.為指,為狗,為鼠《正義》:“為指,取其執止物也;為狗、為鼠,取其皆止於人家也。”《尚氏學》:“指能屈伸制物,與手同義,故為指”,“艮為穴,鼠穴居,故為鼠”。案,“指”以止人,“狗”守門以止外人(見上文第八章譯注),“鼠”孔氏謂居止於人家:此三象並含“止”義。又案,《集解》引虞翻注,謂第八章已有“狗”字,此章“狗”當為“拘”字之誤;尚先生指出“拘”、“狗”音同通用,“不必遽為改字”(《尚氏學》)。

44.為黔喙之屬黔,黑也;喙,鳥嘴。“黔喙”指猛禽。《尚氏學》:“《易林》作'黔啄’,《說文》'喙,口也’,啄鳥食也。”又曰:“鳥之剛在喙,艮剛在上,故為'黔喙’。凡鳥之鷙者,無不黔喙,《易林》以艮為鷹、鸇、雕、隼,本此也。”案,猛禽飛降,地面之物皆懼止,故“黔喙”象亦含“止”義。又案,《集解》引馬融曰:“黔喙,肉食之獸,謂豹狼之屬。黔,黑也,陽玄在前也。”可備一說。

45.其於木也為堅多節《集解》引虞翻曰:“陽剛在外,故多節,松柏之屬。”《正義》:“取其山之所生,其堅勁,故多節也。”案,“木堅多節”,言木端剛堅可作禁人止物之器。又案,《釋文》謂《荀爽九家集解》本“艮”後更有三:“為鼻,為虎,為狐。”尚先生雲:“鼻者,面之山,故艮為鼻;乾為虎,艮得乾上爻,故亦為虎;狐穴居,故亦為狐。”(《尚氏學》)試尋其義,“鼻”被指,則遭人禁;“虎”凶,可以止人;“狐”媚,亦能迷人:三象似皆含有“止”義。又案,以上廣舉艮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止”。

46.兌為澤《集解》引宋衷曰:“陰在上,令下濕,故為澤也。”《正義》:“取其陰卦之小,地類卑也。”案,兌卦形作“☱”,一陰居二陽之上,猶澤面為陰、其下深蘊陽質,故象“澤”;又以一陰獲二陽之益而悅然上升,凡澤皆廣施滋潤以悅物,故其義為“說”(即“悅”,參閱上文第七章譯注)。《重定費氏學》引《正易心法》曰:“兌為形普施於萬物之上,為發生之利澤。”可備參考。

47.為少女,為巫,為口舌巫指巫師,以口舌用事。《正義》:“為少女,如上釋'兌為少女’也;為巫,取其口舌之官也;為口舌,取西方於五事為言,取口舌為言語之具也。”案,“少女”以天真無邪悅人,“巫”、“口舌”以言語悅人:三象均含“悅”義。

48.為毀折,為附決附,從也;決,斷也。“附決”猶言順從人裁決(如“果蓏”從人採摘即是)。《正義》:“兌西方之卦,又兌主秋也,取秋物成熟,槁稈之屬則毀折也,果蓏之屬則附決也。”《尚氏學》:“上缺故為'毀折’,陰下附于陽故為'附’,爻絕於上故為決。”案,秋物成熟之際,槁稈“毀折”則果實欣悅;熟果“附決”則物皆欣悅,凡順人裁決者又必可悅人:故兩象似含“悅”義。

49.其於地也為剛鹵鹵,音魯lu,指堅硬不生植物之地,《釋名·釋地》:“地不生物曰'鹵。”《集解》引朱仰之曰:“剛鹵之地不生物,故為剛鹵者也。”《正義》:“取水澤所停故鹹鹵也。”案,此象之義,言剛鹵地亟待施澤,潤之則悅。又案,《說文》訓“鹵”為“西方咸地”,尚先生不以為然,並引《釋名》及《左傳》杜預注為證,指出:“剛者,地不柔和;鹵者,磽確,故不生物。”(《尚氏學》)說可從。

50.為妾,為羊《正義》:“為妾,取少女從姊為娣也;為羊,如上釋取其羊性順也。”案,“妾”以容悅夫,“羊”以順悅(見第八章注):兩象並含“悅”義。又案,“為羊”,鄭玄作“為陽”(“羊”、“陽”古通),云:“此'陽’讀若'養’,無家女行賃炊爨,今時有之,賤於妾也。”(《漢上易傳》引)即釋“養”為顧傭炊婦。虞翻作“為羔”,云:“羔,女使”(《集解》引),即承鄭義。說可參考。又案《釋文》謂《荀爽九家集解》本“兌”後更有二:“為常,為輔頰。”尚先生雲:“輔頰,取卦形;常,《九家》云'西方神也’。”(《尚氏學》)試尋其義,守“常”者可久悅,“輔頰”亦以言語悅人:似含“悅”義。又案,以上廣舉兌卦象例,其義大體皆主於“悅”。

[ 總論

《說卦傳》十一章,先追溯《周易》的創作者用“蓍”衍卦的歷史,再申言八卦的兩種方位,然後集中說明八卦的取象特點,強調八種基本物象及象徵意義,並廣引眾多象例,是今天探討《易》象的產生及推展的重要材料。

《晉書·束皙傳》:“《汲塚竹書》有《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近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其《繫辭傳》中雜有今本《說卦傳》前三章(見於豪亮《帛書周易》)。可見,《說卦傳》在流傳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抄錄錯訛,或被增刪改易的現象。《釋文》所引或本第十一章卦象序次之異及《九家》本多出的象例,即可為證。

《說卦傳》值得今天繼續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先天”、“後天”八卦方位的本來面目及其在歷史上產生的各方面影響;二是早期《易》象設立的背景,推衍的規律及其在解《易》、用《易》中的重要功用。這兩方面的研究,均當立足于對《周易》“以象為本”特色的科學辨析,以利於揭示此書特異的象徵哲學體系。

《易》以像為本,故《說卦傳》專言象以揭其綱。漢儒說《易》,莫不重象,九家逸象、虞氏逸象又一再引其緒。王弼掃象之後,象學雖漸衰,然唐之李鼎祚、宋之朱震、元之吳澄、明之來知德以及清儒之講漢易者,無論其詳略深淺,皆能認識《易》象。近時研究《易》象者,尤以行唐尚節之先生的貢獻,最為卓越。先生探象的特點,是以精研《周易》經傳為本,進而深究《左傳》《國語》《逸周書》,尤其是《易林》中由來久遠而為人忘忽的象例,發現了失傳的《易》象,包括六十四卦的內外卦象、互象、對象、正反象、半象、大像等百二十餘例的應用規律。其發明見於所著《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左傳國語易象釋》《周易尚氏學》諸書。於省吾稱“先生對《易》象的貢獻是空前的”(《周易尚氏學序》),實非虛美之辭。因此,今天研《易》者如欲深探討《說卦傳》的象例,或進而廣泛研究先秦兩漢以來的各家易說,以新的科學方法總結出《易》象規律,則尚先生的學說實是不可或缺的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