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陆小曼的婚姻,从婚前5次不吉暗示,便已注定悲惨结局

 昵称50737480 2020-09-18

左:陆小曼 右:徐志摩

徐志摩陆小曼这对著名的爱侣,从相遇到相爱再到走入婚姻殿堂的过程始终盘旋于风口浪尖之上。

郁达夫曾这样评价二人:

忠厚柔艳的陆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这二人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籍放火花,烧成一片。

这句评语也正恰好印证了他们的结局,火焰意味着汹涌澎湃的激情,也意味着无可避免的毁灭。

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确度过了一小段的安逸时光,但是人活于世总是要回归现实的,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活的一地鸡毛。

因陆小曼不改过往的奢靡习气,徐志摩不得不同时于三个大学中任教,业余时间尽力写作赚取稿费,来供养妻子。

然而陆小曼总是不知足,这间接摧毁了徐志摩年轻的生命,结合他们婚前的五次不吉暗示来看,不知应说这是一段佳话还是一场不幸。

陆小曼

暗示一:夫妻有恩则和,无诚则离

一直以来,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最为人诟病的便是他们各自面对婚姻与伴侣的态度。当时徐志摩已有发妻张幼仪,陆小曼也是有夫之妇,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徐志摩竟与陆小曼的前夫王庚曾是知己好友。也就是说,徐志摩与陆小曼是双双婚内出轨后结合。

陆小曼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精心为她准备的“礼物”。王庚出身名门,才学自是不必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因成绩突出被保送至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多所知名大学取得学位,最后被西点军校看中留他攻读军事学。

此外,陆家父母最喜爱王庚沉稳专一的个性,恰好与陆小曼的活泼开朗互补,不管是从何种方面来说,王庚都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结婚对象。

1922年,十九岁的陆小曼被父母半推半就着与王庚踏入了婚姻的殿堂,从相识到结婚,他们仅仅经历了一个月,如此之快的“闪婚”速度,更不要提双方之间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基础。

但是实际上王庚是深爱着陆小曼的,只不过他对于爱的表达是深沉内敛的。婚后,王庚为了让陆小曼安心在家做起“太太”,于是选择更加努力工作,拼命满足妻子的一切物质需求。

左:王庚

然事业和家庭总是不能两全,陆小曼一贯爱玩喜欢热闹,王庚头脑中时刻紧绷着一根弦,他轻易不会使自己纵情于声色犬马当中。

每当此时,王庚便会想到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徐志摩,“你能不能帮我去陪陪小曼?”一开始王庚总是这样请求道,却未曾想这会使自己的婚姻逐渐走向分崩离析。

原来王庚与徐志摩是旧相识,他们同为梁启超的门下弟子,徐志摩往日出入王家便如同出入自己的家一样,这直接为他与陆小曼的爱情提供了便利条件。陆小曼终于找到了那个愿意与自己一同喝茶跳舞看电影的人,遇到徐志摩后她才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恨不相逢未嫁时”!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陆小曼决定鼓起勇气向王庚提出离婚申请。

陆小曼

要知道此举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开放的西方思想刚刚进驻中国,大多数人还未能真正接受婚姻是平等自愿的结合,尤其女性总是被许多封建礼教思想禁锢着,三从四德仍然霸占着审判女性品格的制高点,因此愿意主动提出离婚的女人少之又少,溥仪皇帝的文秀妃子算一个,陆小曼也算一个。

王庚先是愤怒,再是不解,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好友与妻子之间竟然产生了爱情,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与陆小曼的缘分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细思下来他们之间的三年也仿佛是偷来的时光,如果不是陆家夫妇的包办,恐怕他此生也不会有机会接近这样一位让人又爱又恨的女子。

既然不能使她快乐不如放她自由,王庚提笔在信上写下唐代名相魏征的一句名言,“夫妻有恩则和,无诚则离”,他同意了陆小曼的离婚申请,只愿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王庚留给陆小曼的临别赠言,像是一句宽慰,更像是一个提醒,暗示着夫妻之间最重要的便是彼此真诚相对,徐、陆二人是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相知相爱,感性大于理性,激情褪去之后,他们二人之间又相互了解多少呢?

暗示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王庚虽然同意了与陆小曼解除婚姻关系,放手成全这段爱侣,但是别忘了在中国的婚姻中,家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不管是陆小曼的父母,还是徐志摩的父母都对子女的选择表示强烈的反对。

陆小曼的母亲一度听到“徐”这个姓氏,便要头晕目眩好一刻才能缓过精神,总是不顾礼节的破口大骂徐志摩拐带了自己的女儿,徐志摩因此与陆母发生言语上的龌龊,至死未能和解。

徐志摩的父亲先是好言规劝,为儿媳张幼仪撑腰,评价她为“一品夫人”,而称陆小曼为“二婚头”,怎会有人放着“一品夫人”不要,偏偏要娶一个“二婚头”?

此外,徐父在外闻听,陆小曼是一个行为放荡、举止轻浮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娶回家中只能是个祸害,而不能利于丈夫。

人类是经验主义动物,许多事只有经历过,方知如何取舍才能够使个人利益最大化,历经多年岁月的洗礼,双方父母深知一个道理——婚姻绝不等同于爱情。

徐志摩与张幼仪

婚姻是赤裸裸的人情交易,因此才要讲求门当户对、势均力敌,你来我往之间要相互扶持携手共进,这样听上去“夫妻”好比是生意场上的固定合作对象;而爱情往往使人蒙蔽双目,失去理智,除了一时的欢愉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或许许多人一听到以上言论,便会嗤之以鼻,自以为利益至上之念庸俗至极,世间唯有情义无价,然这句话本身就是钻了一个言语上的空子,的确情义无价因为除了情义之外剩下的哪一样不要明码标价?

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的父兄皆是政界的风云人物,徐家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富商,政治与商业的结合,让两家从中获利颇丰,正是这样的条件,才能使徐志摩放心大胆的追寻诗与远方。

陆小曼从小是蜜罐里泡大的,父母娇养着长大,而后遇到王庚这样一个死心塌地对她好的的丈夫,她从未关心过粮食或蔬菜,也不懂什么叫做“当思来之不易”。

未曾尝过生活的苦,怎会珍惜周围的甜。即使父母极力禁止他们的交往,徐志摩与陆小曼也只当做耳旁风,殊不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一定有它不被祝福的道理。

张幼仪与徐志摩

暗示三:婚前的约法三章

左右不得子女的意愿,双方父母也只好点头同意了他们的结婚请求,但是事情绝不会就这样轻易结束,徐志摩的父亲与他定下了三条婚前协议,只有达成全部条件,才肯放他与陆小曼踏上婚姻的红毯。

首先,徐志摩与陆小曼要保证婚后经济独立,绝不伸手向家中讨要任何金钱物质上的援助,二人婚礼的费用自理;第二,必须向外披露,胡适是二人的婚姻介绍人,在婚礼现场要由梁启超作为证婚人致辞,否则家族不予承认二人的婚姻事实;第三,婚后必须南归,在个人的小家庭当中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一般来说当时很少有父母会与子女做出这样的约定,然而现在读来心头却感慨万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其深远。这三条协定听上去既有合理合理之处,也有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地方,细究下来每一条都是对于儿子婚后结局的提醒暗示。

胡适

第一条经济独立,看上去十分冰冷无情,好似在说既然已经组建了个人的小家庭,便要与家族做出清晰明确的分割。

但是徐父这一条实际上是希望徐志摩与陆小曼可以从经济独立开始,养成真正独立的人格,前瞻性地看出徐志摩陆小曼婚后最大的阻碍便是金钱问题,所以提早点出关键所在,以作警醒。

第二条的不确定性极高,若胡适和梁启超始终未能同意亲临婚礼现场,岂不让徐志摩的婚事就此搁置。

然徐父这样安排大有其深意,胡适不仅是久负盛名的文人,更是一位有些怕老婆的男人,他的发妻江冬秀是一位狠角色,虽与胡适是包办婚姻,但是她始终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胡适至死只有她这一位夫人。

胡适与徐志摩的经历相似,然而人生走向却因一场婚事而变得大相径庭,由胡适做介绍人听上去大有讽刺意味。

梁启超是徐志摩的恩师,在文坛地位德高望重,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本就有错在先,师父不加以规劝反而为其证婚,此乃严重失职,弟子将师父放置到如此尴尬境地,实在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徐父一箭双雕,目的还是希望徐志摩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加以改正。

梁启超

第三点则是充满了温情,也是作为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安分守己”四字恰好为他们指明了一条人生的康庄大道,其实只要徐志摩与陆小曼肯听话,在南方地区好好生活,他们日后也会生活的一样安稳富足。

只可惜他们二人没有领悟到父母背后的苦心,这三条婚前协定终究是未能圆满执行。

暗示四:不翼而飞的定情信物

获取父母谅解后的徐志摩,又惊又喜。现在他只需与妻子张幼仪定好离婚事宜,便可万事大吉。

张幼仪晚年时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究竟有没有爱过徐志摩?”,张幼仪的回答耐人寻味: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你们口中的‘爱’,每个人都说“你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你一定是爱他的”若是按照这个标准,我的的确确是爱他的,而且是他的众多女人当中最爱他的一个!

张幼仪和王庚更像是同一种人,他们只喜欢做,而不爱表达,张幼仪对于丈夫的任何要求都不忍心表示拒绝。

听闻徐志摩与陆小曼即将结婚的消息,张幼仪沉默片刻后只说:“我不反对。”徐父徐母见状也只得哑口无言低头默不作声,只有徐志摩面上的表情是欢天喜地的。

张幼仪

听到张幼仪的话语,他顷刻之间激动地跳起来,伸出双手像是要拥抱天空一般,可正当此时,徐志摩手上的翡翠戒指却突然脱落,飞出窗外。

这让他激动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原来那枚翡翠戒指,便是他与陆小曼的定情信物,婚前丢失信物,是多么不吉利的事情,徐志摩虽然命人马不停蹄的寻找,但是那枚戒指就好像凭空蒸发了一样,始终无处寻觅踪影。

时隔多年,他忽然再次想起那枚翡翠戒指,戒指犹如他与陆小曼的爱情一样,到达顶点过后,不受控制的跌落,最终不了了之。

翡翠戒指

暗示五:别开生面的证婚词

时间走到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当天,1926年十月三日,在北京北海公园,他们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因为经费有限,所以无论是排场还是婚礼的细节,都不可同陆小曼的首次婚礼相提并论,但是这次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到场宾客无不为当时中国文坛的风云人物,这样看来这场婚礼规格也是盛况空前的宏大。

梁启超如约而至为弟子担任证婚人,并且发布了史无前例的证婚词。梁启超为人耿直,爱才惜才的同时,对于徐志摩的私生活十分看不过眼。

早前徐志摩因为林徽因便要与张幼仪离婚时,梁启超便狠心敲打了他一番,但徐志摩只梗着脖子说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与林徽因乃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后来结局未得圆满。

梁启超

梁启超本以为徐志摩会就此收敛,但未曾想他的情感越发荒唐。

婚礼之上,梁启超突然起身,发表了史上最不中听的证婚词,先是称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为社会做出了恶劣示范,然后不加掩饰表达了对徐志摩的批评: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便可以结婚,不高兴即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最后以一句“我希望这是你们二人最后一次结婚”作为结束语,梁启超发言完毕,在场之人无不敛声屏气,新郎新妇险些连表情都失控。

徐志摩心中还有放不下的林徽因

第二日梁启超在书信中写道:“孩子们昨日我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情,为徐志摩证婚……我又看着他找了这样一个人作为伴侣,只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那个人当头一棒,盼她有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累死……”

梁启超的担心不无道理,然而徐志摩与陆小曼未能听懂这弦外之音,问题逐渐在婚后显现,徐志摩心中还有放不下的林徽因,陆小曼总是不肯告别歌舞场、浮华梦,还染上了鸦片恶习。

“恨不相逢未嫁时”终变成了“如今才道当时错”,其实结局早就写在了每一件事的开头,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纵使有千般暗示万般提醒,局中人未能醒悟也是无可奈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