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每次你做了非常棒的一天规划,充分合理的利用了所有的时间,但是到了下午你却发现,你的完成的速度远远的低于你的预期,你根本就完不出规划的任务,然后你沮丧的想做规划根本就没用,还不如不做呢 ●这个月你定下了目标:要每天晚上学习/读书/写作1个小时,但每当忙碌完回到家后,感觉身体已被掏空,只想瘫在床上目光涣散地刷手机。又或者拿起书/打开课程打算听课后发现自己半点都看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甚至提前安排好了计划,却还是不能够保持高效并获得满意的结果呢?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只注重管理时间而疏忽了精力管理,也因此就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时间,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完成目标。但实际上精力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除掉睡眠时间,每天有超过16个小时的可支配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如果我们的精力在质量、多少以及集中程度等方面缺乏良好的管理,那么我们就会持续“心有余而力不足”,“计划很完美,身心不配合”的状态。 精力管理的三个维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我们的精力呢?我把精力管理总结成三个维度,分别是:体力、心力和脑力。 体力:指的是身体的能量,它能够源源不断为我们的精力续航,可以说体力是精力的基础来源。比如体力好的人精力会更旺盛,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长时间工作更不容易疲劳。体力和我们的健康状况、饮食选择、运动习惯、睡眠质量都有关系。 心力:就是指情绪、思维意识、精神意志等,是乐观积极还是悲观消极的情绪、思维会影响到效率的高低、意志力的强弱以及行动力的转化等等。如果早上起来后遇到了好事,心情非常好,一天都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更有行动力。 脑力:指的是我们大脑的创造力和注意力,它对人的学习、记忆、认知决策、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都有影响。有意识的训练和有规律的充电能够让我们的精力更加具有可塑性,且持续有效的输出,能够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体力、心力、脑力这三个维度既是独立存在又是互为影响,比如说,当一个人的身体不好时,那么他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而糟糕的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到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而反过来也是同样的,当你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时,你的精神意志也会变得脆弱,然后产生焦虑压力等情绪,影响体能恢复。 所以在认识到精力是一种状态,是调用了“身、心、脑”的综合状态后,我们就能对很多没法做下去的事情有重新的理解 比如说某运营人员,要写一份推广方案,却总觉得自己找不到感觉,认为自己是没有休息好,太累了,没有心情写。但在假期中连睡两天,却发现自己依旧没有休息过来,写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因为这种状态,并不是身体的疲劳导致的,而是大脑的精力不足,所以补觉是没有用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充大脑上面的精力,比如说换个脑子,看看书,去散步,跟有趣的人沟通,交换思想。 再比如,有人总是觉得工作很累,提不起精神,往往是在心力维度缺乏精力,需要的是在自己的工作中间找到意义感,辞职或休假可能会让自己觉得工作更加没有意义。 你的计划总是完不成是哪个维度的精力不足?下一章给大家分享体力管理锦囊,快速提升精力,让身体支撑起你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