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和而随 2020-09-18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人心很难琢磨,你不行时,被看不起,你行了,遭人妒忌。

更有甚者,还会故意找你麻烦,给你小鞋穿。

现实中,屡见不鲜。

王阳明也多次遭到这样的责难。

但是他拿起了知行合一的武器,不但自己保全,还让坏人灰头土脸。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01王阳明平定叛乱后反遭陷害

王阳明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身平叛,生擒宁王,这样的壮举本来是大功一件,怎么会反遭陷害了呢?

其实也好理解,王阳明立这么大的功劳,在皇帝昏庸和奸臣当道的时代,是一定会遭到嫉妒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

宁王叛乱后,朝廷委派许泰、张忠负责平叛事宜。许张二人与刘瑾沆瀣一气,都是大奸臣,对王阳明用现在话说就是,羡慕嫉妒恨,总想找机会陷害王阳明。

就在他们调兵遣将的时候,叛军已被王阳明剿灭了,宁王也被生擒了。听到这个消息,许泰、张忠等奸臣因无法在皇上面前邀功,便秘密上疏,建议武宗御驾亲征,顺便欣赏一下江南的美景。本就喜武好战的武宗大为欣喜,于是决定亲自前往江西,御驾亲征。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听到武宗将御驾亲征的消息后,王阳明立刻上疏劝武宗不要亲征。王阳明认为朱宸濠即已被擒,如果武宗再御驾亲征的话,不但会有无妄之灾,同时还会导致劳民伤财,所以希望武宗能够停止亲征。可是他哪知道,他的奏折武宗根本看不到。

原来奸臣许泰、张忠为了争功,并没有把王阳明已经平定了叛军,生擒了宁王的奏折呈给武宗。

同时他们想出一条愚蠢的奸计,打算在鄱阳湖上放走朱宸濠,然后由武宗亲自率兵督战,生擒朱宸濠,然后凯旋返京。

由于王阳明不愿意交出朱宸濠,许泰等奸臣大怒,破口大骂王阳明,造谣诬陷王阳明私通反贼朱宸濠。

好在皇帝身边的太监张永是个忠臣,张永深知王阳明忠心耿耿,于是极力为王阳明辩护,并希望亲自去见王阳明,把事情调查清楚。

在浙江杭州府,张永见到了王阳明。王阳明向张永说明了真实情况,并将朱宸濠等一干俘虏安全地移交给了张永。

许泰、张忠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向武宗上奏说宁王余党尚多,愿亲往南昌搜捕。得到武宗的许可后,许泰、张忠等人率领北方军队两万人,抢在王阳明之前到达了南昌。他们连续挑起事端,以便找机会陷害王阳明。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但是王阳明泰然自若,以礼相待,行事规范严谨,无懈可击。王阳明对许张二人带来的北方军队也非常照顾,犒赏安抚军心。因此这些士兵从心里敬佩王阳明,都想着早日回到北方。

许泰、张忠在南昌没找到机会,他们回到南京向武宗进谗言,说王阳明企图谋反。武宗听闻之后,便让许泰、张忠等人列举证据。

许泰等人说道,陛下只要下旨召见便知,如果王阳明不肯前来,就能证明他企图谋反,其实这是许张二人的一条毒计。于是,武宗下旨,命王阳明立刻前来进谏。

歹毒的许泰、张忠为了阻止王阳明来南京面圣,伪造诏书让王阳明在芜湖待命。还是在张永的帮助下,王阳明没有上当,继续前往南京面圣。

武宗也听从了忠良的建议,相信王阳明没有谋反之心,于是下旨让王阳明返回南昌。王阳明才逃过伪诏一劫。

立了大功,不但没有奖赏,还要被小人往死里整,这就是王阳明的遭遇。而且这个小人还有权有势,高高在上,怎么办?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王阳明心里有定盘针,王阳明有贵人相助,王阳明有天理在心,这就是王阳明的底气。

邪不压正,圣人之心。

02王阳明凭借实际行动赢得领导的赏识

弘治十六年(1503年)山东巡按监察使陆偁特派使者前往京城,邀请王阳明出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

乡试的主考官必须要才学过人,而山东是孔孟之乡,能够出任山东考官,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正常来说乡试主考大多是负责教学的官员。

王阳明当时是刑部主事,按说是不应该出任主考官的。这是破格的人事调动,可见王阳明的才学。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在龙场时,贵州提学副使席元山亲率儒生向王阳明行弟子礼,足以证明对王阳明的敬重。

兵部尚书王琼对王阳明非常赏识。正是在他的支持和提携下,王阳明能转任军务提提督、设立三县,平定宁王叛乱、擢升为南京兵部尚书,平定思恩、田州叛乱,都是王琼在皇帝面前的的举荐。

王阳明也没有辜负王琼的厚望,用实际行动和出色的业绩回报了领导的赏识。

嘉靖七年(1528年)九月八日,世宗皇帝为褒奖王阳明平复两广地区叛乱的功绩,命使者携圣旨和赏银到王阳明的官署嘉奖。

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穆宗皇帝下诏追封王阳明为新建候,谥号文成。王阳明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两朝皇帝的嘉奖和封赏。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03依良知而行,知行合一

学者对王阳明的一个评价:

'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明朝的王阳明,一个是清朝的曾国藩。'

这是学界对王阳明的一个评价。

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才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为才有位,用实际行动赢得尊重,赢得领导赏识,只要行得端走得正,就是有人想找茬也没机会。

阳明心学被称为'实践的哲学',是能够在实践当中落地的哲学。

那怎么落地呢?

其实就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也就是'修心''做事'红尘炼心和事上磨练。

别人的羡慕嫉妒恨,我们无法掌控,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行为。

千万不能被牵着鼻子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就麻烦了。

王阳明:遭人故意刁难、找茬儿排挤时,知行合一是最好的武器

听从内在良知的召唤,依良知而行,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良知自知,什么事情都会各得其正。

大胆做,不违心。

心至纯,行至善。

仅此而已。

备注:图自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向金-Kimi 曾经是武警老兵,今天在闹市修行,和你一起修心,传播正能量。更多内容请关注:@王阳明心学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