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文化 | 探访富平荆山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探访富平荆山

文/彭辉

在陕西省富平县石川河南岸,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山脉,名曰“荆山”,当地人称荆山塬,又名断塬,习称南塬、吕村塬。荆山位于陕西富平、三原、阎良三地交界处,素有广义与狭义之说。广义上的荆山,指今三原县嵯峨山下以东,直至阎良区关山镇,东西延绵九十余里。狭义上的荆山,西起三原县浑谷河东岸买家坡,东迄富平石川河西岸断原,东西延绵三十余里,海拔379.2-483.2米,比阎良平原高出130多米。从北面南而望,势如卧虎,颇为壮观。攀顶鸟瞰,西阔东窄,状如葫芦,故素有"金丝吊葫芦"风水宝地之称。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于荆山。”轩辕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号轩辕,是古华夏部落首领,为五帝之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故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然古籍记载轩辕黄帝铸鼎之地有三处:一是河南灵宝境内之荆山,也引用古文献加以叙说,且有汉唐宫殿和古碑等遗迹佐证,似乎也有些道理;二是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之朝阪,此说是以“洛水”为依据的。清乾隆三十五年,时任富平知县吴六鳌纂《富平县志》“地理卷”中,对大荔朝阪与富平荆山做了考证辨析,认为《禹贡》所载“荆山”在富平。


近年来,笔者多次探访富平荆山及周边山川古河,稽考地形地貌及村落及河道名称,似乎铸鼎之地在富平更为靠谱。尤以漆沮河(今称石川河)佐证更为详实。如《尚书·禹贡》上说:“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従,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又“导岍及岐,至于荆山。”《汉书·地理志》说:“怀德县禹贡北条山在南,北有强梁原,即禹贡铸鼎处也。” 在东汉以前,富平地域存两个古县,即频阳县和怀德县,频阳县始设于秦历共公年间,其遗址在今美原镇境内。怀德县始设于西汉年间,汉景帝为纪念外婆所设,其遗址在今富平县城北怀德村。东汉末年富平县治寄居怀德,到了元初,外来县富平县称谓取代了古频阳县与怀德县。西晋《帝王世纪》说:“禹铸鼎于荆山下。”唐代《括地志》载:“荆山今名掘陵塬。”《蔡氏传》说:“荆山即北条之荆,今耀州富平掘陵塬是铸鼎地。”明万历间孙丕扬纂《富平县志》载:“县治南名强梁塬,西魏富平县治处,塬之南高者为荆山,即禹贡掘陵塬也。塬西北渡漆沮河而西为盤龙塬。……县南荆山,在陕西关中渭河以北, 荆山由嵯峨六峰巡麓而东延数百里。” 清乾隆间吴六鳌纂《富平县志》上说:“北条荆山属富平之南,三原之东,临潼之北,蒲城之西,皆统一为荆山。”由此可见,富平南面之荆山,当属轩辕黄帝及大禹铸鼎之处。

荆山塬的村落名称多与“龙”有关,诸如化龙堡、龙桥沟、卧龙村等。据史书记载,荆山古时有祭祀的庙宇大殿。又有铸鼎村、三鼎村等村落,据考证为远古时期铸鼎和工匠劳作、休息的地方。位于荆山北麓的【盘龙湾遗址】,是远古先民生活居住的地方,有灰坑遗址多处,夹砂陶碎片、灰陶碎片、红陶碎片等生活器具俯首可拾。


荆山高耸富平石川河南岸,东西横贯数十里,气势非凡。清顺治间,曾任山东滨州知州、富平人韩文(家居荆山)撰《荆山记》说:“荆山振臂于嵯峨,嵯峨盖吾乡,望西山而指为日月之所入也。在泾 北东二十余里,浊浴河发源甚微,若斧凿状,直横破而南。山之阳 约有五、七十泉,灌池阳田千顷,近居多富。……荆山地长十五里,横十里。考之帝王世纪及邑志,则大禹铸鼎处。又名掘陵原,以唐末陵多掘去。……周秦汉唐,风景依然。南侧秦岭云道,华岳天亭,泾渭照其面;西则太白雪阴,终南仙馆,清霸横其眉;东与北梁山崎险,明月峥嵘,河洛束其带。从下观之,挂日摩月,星辰河汉处其巅,荆山受关中之富。天下名士,四方豪客,游之者少,俱向有名处争富贵地喧嚷耳。”富平县文化馆原馆长李问圃先生《富平赋》云“观荆山形似卧虎,看漆沮势若蟠龙。赏山川之秀美,知宇宙之无穷。”

昔时荆山草深林密,郁然苍翠,属汉代游猎放象之地。荆山富有灵气,堪称风水宝地,古迹比比皆是。昔时通往古长安的驿道东,绝顶有【法华寺】,“水清树茂,游人闲客,寄栖其上。”传说黄巢去长安赶考落第,忿于考场舞弊,后在荆山“法华寺”招数千人举义起事。东二里则【仓文寺】,据传保存有祖师法身。再一里许,有一高丘,名曰“昆仑山,山上道观森严。北里许,有深潭,幽静若仙境。又有【罗汉洞】,是为荆山胜地,僧人掘地得石碣尺许,开田百亩,常有文人墨客居此读经讲学。上述古迹今已荡然无存。

荆山中部山巅富平、三原地界处,有【唐高祖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墓冢及石碑今尚存。周边原有陪葬墓冢六十余座,今大多被毁。荆山原西端,陵前乡侯家堡村附近有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陵墓,称永康陵。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人、石马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荆山东断塬处有【汉太上皇陵】,亦称万年陵,民间俗称“八角冢”。现存遗址为四方覆斗形,高12米,边长28米,顶端有凹坑,似人为掘毁。墓南侧有石碑一通,隶书“漢太上皇陵”,为清乾隆间陕西巡怃毕沅所题、知富平县事吴六鳌立石。陵西北百米之外是刘邦的母亲【昭灵皇后陵】。荆山余脉东段还有秦始皇时期开挖的郑国渠遗迹。渠首位于泾河瓠口湾里王村和上然村之间的老虎岭,东西横贯一百五十多里,经泾阳、三原、富平,跨过石川河,向东进入蒲城县境后注入洛水。


富平境地,北依频山,中居浮山(亦称浮塬),南面荆山。又有漆沮、顺阳、温泉、金定四水萦绕,号称“三山四水”福壤之地。从阎良北望,荆山巍峨,居高临下,堪称富平之屏障。荆山北麓石川河横贯东西,确属宜居之风水宝地。今县南石川河已整修一新,拦坝蓄水,但见碧波粼粼,两岸绿茵,已成为人们休闲游玩、赏心悦目的好去处。荆山上绿树成荫,农家小院接踵比邻,又有【中华郡】旅游胜地,再现古郡风貌。荆山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未来必将更加炫耀。

《富平人征稿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