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孙卜窑 我的老家在陕西关中一个叫孙卜窑的小村子,我在那里出生,那里长大,从那里走了出来,可是在梦中,我却时常回到那里,回到生我养我的孙卜窑。 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之所以叫孙卜窑,是因为它坐落在孙卜堡子的旁边。在我小的时候,村子里没有一间瓦房,村民们都住在下地窑里。这种下地窑在我们附近的村子非常普遍,因此小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独特之处。住在下地窑里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快活。
记忆中的孙卜窑是美丽的。每一处窑洞周围都种满了树,有桃树、李树、柿子树、枣树、桑树、酸枣树、苹果树、石榴树等等,这些会结果实的树,对那时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诱惑。我们会在果树刚挂果时就开始在树下徘徊,等待果实成熟的一刻。每天都有人会去看一下有没有果实可以吃。因此,我们最知道果实长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开始吃,我们一直在试吃。 村子很小,村民们相处都很友好,自己家栽种的果树也不是现在所谓的经济作物,孩子吃就吃了,只要不是刻意去浪费,村民们不会介意你去摘了他家一颗枣,一枚桃的。记忆中八爷爷家的窑洞旁有一棵很大的桑树,我们总是在割麦子的时节坐在树杈上吃着熟透的桑葚,一直吃到嘴巴舌头全部变成黑紫色,肚子吃不下为止。 五爷爷家的窑洞旁有几棵枣树,其中有一棵枣树上结的枣和平常枣形状不同,是葫芦状的,我每次在枣树下徘徊时,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它们同是枣树为啥形状会不同,总要摘下几棵树上的枣比较一下味道有啥不同。可惜,一直没有分辨出味道的区别。 兰爷爷家的窑背上有几棵石榴树,结出的石榴是黄色的,石榴子也是黄色的,味道是纯甜的,不像我家窑背上的红色石榴是酸甜味。 还有,还有......太多了,记忆中的孙卜窑,记忆中的美好回忆。 后来,村民们都盖起了瓦房,从窑洞中搬了出来,以前的窑洞慢慢废弃了。 作者简介:马瑞娟,女,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人,2008年国企下岗后随军,现任西安浐灞生态区浐灞半岛社区居委会委员,未央区作协会员。自幼喜欢文学,自学诗歌及散文等文学作品多年,2016年起自学《诗经》,感悟颇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