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蕃与唐朝争战二百余年,却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它为何这么做?

 人众众人 2020-09-18

公元618年,在我国今天的青藏高原上,曾经有一个强大的吐蕃王朝悄然崛起,与之同时期的中原王朝,便是中国历史上相对来说极为强盛的唐朝。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一场“巅峰对决”就此拉开序幕,从公元618年—842年的200多年间,吐蕃与唐朝的摩擦不断。

令人疑惑的是,当时与吐蕃临近的国家除了强盛的大唐以外,还有相对而言武力孱弱的印度,吐蕃为何放着孱弱的印度不动,反而频频与强大的唐朝发生战争呢?

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吐蕃与唐朝的距离要远大于与印度的距离,而且位于吐蕃南部的印度(当时称为天竺),国力与唐朝相比也要差上一大截,吐蕃与印度战争的胜率显然要大于吐蕃与唐朝开战的胜率。

印度区域虽然容易攻破,吐蕃却难以对其进行攻打,更难以将其占领,只因印度有特别的天然屏障保护,迫使吐蕃主动放弃对其入侵。


从上图来看,吐蕃生存在青藏高原,属于游牧民族。

紧邻青藏高原的南方印度区域,则属于农耕文明区域,在吐蕃崛起的200多年中,吐蕃如果愿意进攻印度地域,以印度的国力基本没有胜算。

但是,在青藏高原与印度区域之间,横着一个喜马拉雅山系。

吐蕃其实并非没有进攻过印度,历史上吐蕃曾经与印度发生两次战争,并且两度进攻到印度恒河流域。

首次,造成双方进行军事战斗的人不是吐蕃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大唐的人,名为王玄策。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作为唐朝正使带领30人出使天竺,王玄策作为“天朝上使”,在天竺受到热烈欢迎。

四天竺国王同时准备许多财物,准备跟随王玄策一起朝贺唐朝。

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恰在此刻死去,随后中天竺大乱,大臣阿罗那顺趁机篡位作乱。


阿罗那顺上位以后,根本不认老中天竺王尸罗逸多的账,对王玄策一行30人不仅没有半点尊崇,甚至将其尽数俘虏,抢掠了他们所有的财物。

会师罗逸多卒,国中大乱,其臣阿罗那顺自立,发胡兵攻玄策;玄策帅从者三十人与战,力不敌,悉为所擒,阿罗那顺尽掠诸国贡物。——《资治通鉴》

王玄策作为天朝使臣,却在天竺遭此巨变,盛怒添胸,趁夜色的掩护下,王玄策连夜逃走,他逃跑的目的地便是吐蕃。

王玄策“抵吐蕃西境”以后,一改逃命时的狼狈,拿出天朝上使的仪态,一纸檄文送出,瞬息便得到吐蕃与泥婆罗回应,分别出兵1200人、7000人助战,讨伐中天竺。

此战以王玄策一方取胜告终,阿罗那顺大败被俘,包含其妃子、王子在内,共俘获一万两千余男女,牲口两万余,皆押送回长安。

吐蕃与印度(天竺)的第一次交锋,吐蕃取胜,本质是为唐朝复仇之战。

吐蕃与印度第二次开战,是赤松德赞在位期间,此时的吐蕃已经达到巅峰期,甚至一度攻陷唐朝的长安。


赤松德赞本人,独尊佛教,对此十分痴迷,这第二次吐蕃与印度战争便因此而起。

根据《吐蕃史稿》的记载,赤松德赞听闻摩揭陀国竟然有如来佛的舍利真身,便决定发兵去抢。

吐蕃此次进军,渡过恒河,直插中天竺腹地,攻入摩揭陀国一番劫掠。

不过,这一次吐蕃没有轻易离开,而是促使恒河流域附近的国家都归顺了吐蕃,需要每年进贡,维持和平。

吐蕃如此强硬的一次进入,依然没有选择占领,主要的原因便是横在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喜马拉雅山脉。

除去交通不便的因素外,吐蕃人没有大举进入印度还有一个原因,当地的气候炎热,与青藏高原的气候有极大区别,吐蕃人无法适应那里的气候条件,无形之下,气温也成为保护印度的一个“天然屏障”。


印度与唐朝有贫富差距

从吐蕃对印度的两次出兵,就能看出吐蕃对印度用兵的目的,第一次是为讨好唐朝的附和之举,第二次是赤松德赞想获取舍利子而长驱直入,除了抢掠一番以外,使其归顺纳贡50多年。

从王玄策出使天竺时,四天竺国王纷纷带着财物去唐朝拜见的举动来看,天竺对唐朝十分恭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竺当时并非依附吐蕃,反而是在唐朝的势力范围控制下。

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国力昌盛,而唐朝正逢安史之乱,使得吐蕃空前膨胀,不仅攻入长安,还攻打印度,占领西域,大幅度扩张之下,缩减唐朝疆域图。

吐蕃从松赞干布开始,到赤松德赞时期,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对唐朝的袭扰,却一直以来很少入侵印度。

这种看似反常之举,其实其中有一个比较简单却又隐秘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经济水平远远不如唐朝的经济水平。


作为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袭扰的目的都是获得物资与资源,既然有此特定的目的,自然会择优袭扰,选择能够获取更大利益的目标。

印度并不富裕,而且袭扰他们需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大胜仗还好,一旦吃了败仗,后勤补给无法及时送达,难保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显然是风险高,难度大,获利少的一个方案。

相对而言,唐朝虽然强盛,针对游牧民族的机动部队也不是十拿九稳的碾压,而且一次袭扰成功,可以获得丰富的财物与人口。

吐蕃对西域的袭扰,远比印度要容易得多,获利也更丰富,这是他们选择与唐朝战争的重要原因。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吐蕃的这个目的逐渐放大,吐蕃占据西域以及北方广大地域,犹如一条吸血虫,吸食着这条商业路线。


可见,吐蕃一直与唐朝的战争,其实就是为了争夺在西域的利益,这也是吐蕃为什么一直与唐朝争斗,很少进入印度的原因,毕竟印度并不富裕,历经危险却达不到出兵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