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七雄为何唯独秦国能实现大一统

 人众众人 2020-09-18
说到秦国,大家并不陌生,这是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那在战国七雄中,为何唯独蛮荒之地的它能够实现统一华夏呢?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割据诸侯相互倾轧,那是一个生产力革命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看到,这实质是社会体制和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战国七雄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
七雄中最先变法强盛的是魏国,公元前42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主要包括:政治上选用贤能,削弱世袭制度;经济上,“尽地力”,注重农业发展。这些变法迅速使魏国强盛,形成战国早期魏国独霸的格局。为后边列国变法提供的蓝本,但是,这次变法非常不彻底,很快被守旧势力反扑,废止。另外,在战略上,频繁用兵,与赵、齐频繁用兵,极大的消耗了国力,逐渐衰落。
齐国,战国中前期一直能跟秦国抗衡的国家。大家都能看出,齐国一直是东方强国,经济基础好,政治底蕴丰厚,在多次变法中,也是小修小补,没有大的改观,在版图和战略上,受制约因素较多,没有过深得改革,后遭受列国合攻,自然不能傲视群雄。
再看看地图,在战国中前期,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就是楚国。楚国的确有统一的可能性,也进行了深层次变法,但依旧存在魏国那样的局面,变法废止。中后期渐渐羸弱,后逐渐被秦蚕食。
韩国和燕国也进行过变法,但是成效不高,也没能扭转这两国在列国中弱小的局面,统一自然 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战国中后期能跟秦国硬抗不失风骨的自然是赵国。赵国在战国后期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军队上改革使军队战斗力大幅增强,吞并中山国,侵夺胡人大片土地,在军事上,与秦国有争霸之势,自然也成了阻碍秦国统一的第一道屏障。但如果说赵国统一六国,也是不具备那个能力的,论军事动员,赵国妇女幼童可全民皆兵,如果论经济和持久战,赵国缺乏深入的体制改革,在秦国牛耕等先进生产体制下,显得有些拙然了。虽然数次击退秦国,但是也只是一时之勇,逃不过灭国命运。
那秦国为什么能越战越强,彼消此涨呢?一切都得益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变法,在社会体制上,让秦国从落后的奴隶社会转变成较为先进的封建地主社会,生产工具上,也是比六国更新更普遍,牛耕,铁器等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商鞅变法也跟其他变法不一样,其他六国基本都人死法止,而商鞅变法一直沿用。所以,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变法是成功的,更多的生产力从农业上解放出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作战工具使秦国所向披靡,军功授爵也让秦军阵前锐不可挡。在战略上,秦国君主更比东方六国格局大些,自然,列国中,秦国是唯一能实现统一的。
所以,一件事情的成功,首先要让它内部矛盾得到改观,任何墨守成规,都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自强首先要图强,图强就要有所改变。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给小编点一个鼓励的赞吧!也可以关注小编,并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好友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