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跟眼镜say goodbye?先了解近视眼手术发展史 | 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小编按:周围好多小伙伴都通过近视眼手术摘掉了眼镜,但是种类繁多的近视眼手术究竟哪一种更好呢?近视眼手术会有什么副作用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近视眼手术的发展历史吧~       

图片来源:wikipedia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视人群的数量与日俱增,佩戴一副黑框眼镜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选择,它不仅外观时尚,还可以使人平添几分智慧。然而,佩戴眼镜也会给人带来运动不便、冬天起雾等烦恼。好在,近视手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近视人群提供了矫正视力的另一种选择。

一种治疗方法的发明,往往有赖于对疾病机理的认知,近视手术亦然。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形式,即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因此,治疗近视的基本机制是将入眼光线经过发散后再聚焦到视网膜上,眼的屈光结构主要包括角膜和晶状体,改变二者的屈光力,即可达到矫正的目的。据此思路,手术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是使用切口、激光或热力学方法,改变角膜的屈光度,即角膜屈光手术;二是在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人工植入一块有屈光力的人工晶体(相当于镜片),即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此外,去除天然晶体后更换人工晶体亦可矫正视力,不过这种方法会损失天然晶体本身具有的调节能力,长期安全性有待验证,因而较少使用。


图片来源:wikipedia

手术原理仅仅是空中楼阁,最终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进步。下面,就让我们沿着角膜屈光术和眼内晶体植入术两条线索,来回顾近视手术的发展历程。

  • 角膜屈光术

通过手术改变人类角膜形状的临床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885年,挪威眼科医生 Schiotz 利用角膜缘松解切口(Limbal Relaxing Incision,LRI)治疗一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病人,发现在角膜子午线上的切口愈合后变平了,这为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打下了基础。

1939年,日本医生 Sato 为治疗圆锥角膜切开患者角膜的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观察到患者屈光度的改善,然而由于手术损伤了角膜内皮,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了大泡性角膜病变。七十年代,前苏联医生 Svyatoslav Fyodorov Sato 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开展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 RK,该方法是在角膜上做一系列放射排列的切口,使得角膜周边部提升,中央区相对而言就变的平坦。RK 1978 年被引入美国,然而,由于其矫正视力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较差,且存在诸多并发症,随着其他类型屈光手术的发展,RK 逐渐退出了治疗近视的历史舞台。


图片来源:MCALINDEN C. Coreal refractive surgery: pastto present [J]. Clin Exp Optom, 2012, 95(4): 386-98.

而准分子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促使屈光手术从机械切开向激光消融转变。1983 年,美国医生 Trokel 及其团队运用激光对牛的角膜进行切削,并定量测得激光切削的最佳波长为 193nm1987 年,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医生第一次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人类近视眼的矫正,具体方法是先用机械方法去除角膜上皮,再用激光对角膜基质进行切削。这种手术被称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其精确度、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与RK相比大大提高,不过由于角膜的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被破坏,术后存在发生角膜浑浊的风险。


图片来源:wikipedia

同样使用准分子激光,与 PRK 直接作用于角膜前表面不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则作用于角膜基质的板层。

板层屈光手术的先驱是西班牙眼科学家 José Ignacio Barraquer,上世纪50年代,他发明了角膜板层刀用于切割角膜瓣,并在冷冻车床上对角膜后表面的基质部分进行打磨,角膜瓣解冻后被植回创面,视力得到矫正,这种方法被称为角膜磨镶术80 年代末, Barraquer Ruiz 进一步改进手术方法,在切下或掀起角膜瓣后,用角膜板层刀直接切削创面,原位角膜磨镶术诞生。


图片来源:wikipedia

90年代初,希腊医生Pallikaris与意大利医生Buratto各自独立地将准分子激光技术与角膜磨镶术结合,Pallikaris更进一步,采用了原位磨镶的方法,并将这种手术命名为LASIK。在LASIK中,准分子激光取代角膜板层刀对角膜进行切削,切削完成后,掀起的角膜瓣复位愈合。相较于直接作用于角膜前表面的磨削术,LASIK的优势在于其术后恢复速度快,疼痛小,发生角膜混浊的风险也较低;然而,由于涉及角膜瓣的制作,术后可能会出现角膜瓣移位、滑脱等并发症。


图片来源:SUTTON G L, KIMP.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in 2010 - a review [J]. Clin Exp Ophthalmol,2010, 38(2): 192-210.

目前,基于PRKLASIKLASEKEPI-LASIKSMILE等新方法不断涌现,手术效果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1953年意大利医生Strampelli首次应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以来,这项手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未发生质的变化,都是从一个小切口向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注入人工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pIOLs)并将其固定。因此,这一领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晶体质量、可折叠度的提高,固定位置的变化和切口的减小。


图片来源:LOVISOLO C F,REINSTEIN D Z. 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 [J]. Surv Ophthalmol, 2005, 50(6):549-87.

目前,获得 FDA 批准的两款 pIOLs 分别是 Artisan 晶体和 COLLAMER 可植入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它们分别固定于虹膜后房,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所需创口小、可自愈,因切口造成散光的几率低。

图片来源:wikipedia

相较于角膜屈光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视觉效果更佳,可矫正更高度数的近视;同时,由于未对角膜进行不可逆操作,它还具有稳定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尽管如此,根据固定位置的不同,pIOLs可能损伤角膜上皮、虹膜和天然晶状体,造成相应并发症。

图片来源:wikipedia

了解完一百多年来近视手术的发展史,你是否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和眼镜说再见了呢?手术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每种方案都有利有弊,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祝你眼中的世界永远清晰多彩。

五年执医 三年模拟

精选每日一题

更多精选题可回顾历史推送文末

题目来源: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往届真题

本期主播:闲闲闲兔

参考文献:

[1]  MCALINDEN C.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 pastto present [J]. Clin Exp Optom, 2012, 95(4): 386-98.

[2]  LOVISOLO C F, REINSTEIN D Z. Phakic intraocularlenses [J]. Surv Ophthalmol, 2005, 50(6): 549-87.

[3]  CHOI D M, THOMPSON R W, JR., PRICE F W, JR.Incisional refractive surgery [J]. 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 2002,13(4): 237-41.

[4]  TANERI S, WEISBERG M, AZAR D T. Surfaceablation techniques [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1, 37(2): 392-408.

[5]  SAKIMOTO T, ROSENBLATT M I, AZAR D T. Laser eyesurgery for refractive errors [J]. The Lancet, 2006, 367(9520): 1432-47.

[6]  MCDONALD M B, LIU J C, BYRD T J, et al. Central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for myopia. Partially sighted and normally sightedeyes [J]. Ophthalmology, 1991, 98(9): 1327-37.

[7]  SUTTON G L, KIM P.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in 2010 - a review [J]. Clin Exp Ophthalmol, 2010, 38(2): 192-210.

[8]  BARRAQUER J I.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keratomileusis [J].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clinics, 1996, 36(4): 1-7.

[9]  GUELL J L, MORRAL M, KOOK D, et al. Phakicintraocular lenses part 1: historical overview, current models, selectioncriteria,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0, 36(11):1976-93.

[10]  https://en./wiki/Refractive_surgery

作者:燕白黄瓜

编辑:毕日阳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