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彖辞 【原文】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白话】彖传说:口腔中有坚硬的异物,是噬嗑卦象。咬断咀嚼下咽后,就能享用到美食,铲除了犯罪分子社会才能复归和谐亨通。 口中食物有软有硬,犯罪情节也有轻有重,执法者要加以辨别分别对待,执法时刚柔兼济,既有雷霆之威又要明察秋毫,雷声电光和谐成章,相互配合完善法治之道。 六五柔爻居于上卦之中,像太阳一样高居中天,虽阴居刚位不当位显得软弱,但刚柔相济光明正大,既不姑息养奸,又不滥杀无辜,正好有利于刑狱之事。 【解读】 21.2.1“彖传”和“大象传”与卦辞的关系。 卦辞是文王所做,因其过于简练晦涩难懂,故孔圣人博采前贤见解精华阐释卦辞,分为彖传和大象传,孔圣人一般只述不作,比如在《论语》中,凡是孔子之言,都注上“子曰”二字。 “彖”读作(tuan),本义是宰猪,泛指动物解剖,引申为剖析分析。彖辞一般是从内卦到外卦,从下卦到上卦,从开始到结束,从内因到外果,一层层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各种情况,就像现在所说的“可行性报告”,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彖传一般强调困难消极因素多。 而大象传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注释卦辞,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已经形成的的现象和结果来看走过的路,就像“事后总结”,捡取一两个关键点给君子以忠告。 彖传和大象转珠联璧合,像两颗夜明珠一前一后映照着文王的卦辞。 21.2.2“颐中有物,曰噬嗑”,解释卦辞的“噬嗑”。 “颐”是脸颊,主要指人的口腔,周易第27卦是山雷颐卦,颐卦上下两个阳爻代表上下牙床,中间四个阴爻代表柔软的食物,颐养天年大快朵颐。但在噬嗑卦中,第四爻变成了阳爻,表示在柔软的食物中夹杂着一块坚硬物,在和谐的社会和组织中出现了梗阻,就需要咬断嚼碎铲除,嘴巴才能合上,社会才能重归和谐。 “物”指口中的食物,下震为草为蔬菜,下互艮为“果蓏(luo)”,木实为“果”,草实为“蓏”,艮还为山石像是饭食中的石头颗粒,上互坎为“豕”为“猪”,代表猪牛羊鸡等肉食,这样瓜果蔬菜肉食荤素都有了,还夹杂着石头土粒等不能下咽的异物。 此处的“物”,既指所有食物,又特指食物中的九四这个坚硬异物,或社会组织中的梗阻毒瘤犯罪分子。 21.2.3“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解释为何能“亨”。 先说“刚柔分”, 以食物的软硬来描述犯罪的轻重和执法者的素质作为。从食物来看,坚硬的异物与柔软的食物区别明显,有蔬菜果蓏有五谷有肉有骨头,如果啃到一块骨头,卡了一根鱼刺,或者咯着一块小石子,马上就能感觉到。引申到人事和社会治理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违法乱纪的犯罪分子,与遵纪守法的民众格格不入,罪行的轻重程度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遁形。最后引申到执法者本身的刚柔素质和治理刑狱的宽严尺度,过刚则暴虐,过柔则纵容,重罪不能轻罚,轻罪不能重判,要刚柔相济宽严适度,这就是治狱之道的“刚柔分”。 “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是从上下卦的组合来看的,下雷为“震”为“动”,上离为“日”为“光明”,雷动迅猛电闪光明,雷电交互而成章。 “章”,最少有三层含义, 首先,“章”,上“立”中“日”下“十”,与噬嗑卦的卦象相符,下震为雷为“颁布法令”,引申为立法的“立”。下互大离和上离为“日”。雷电交加铲除了九四之梗阻,这样中间四爻全变成了阴爻,组成了两个坤卦,坤为顺,重坤更加顺畅,在河图中,坤对应的数字为“十”,比如屯卦六二爻“十年乃字”,就有了“十”的象,所以圣人在此系上个“章”字,合“立、日、十”之意境,引申为规章法律,是说经过雷电之刑狱整治,重新巩固了法律的规章制度。 其次,“章”字还可以拆分成上“音”下“十”,下震为雷为鼓为八音之首,去除了九四之梗。中间四爻重坤数字为“十”,代表音乐,“十”为数字之终,表示一段音乐的结束,也表示一段文章的结束,乐章文章章节。苏轼《前赤壁赋》中“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现在所说的“文章”,是说既有纹采又分层次还能“乐竟”完整表达一个意思。所以圣人系上了“章”字,综合“音、十”之意,表示演奏了一段音乐,完成了一件事情。 第三,“章”通“彰”,雷声隆隆电闪明明,万民都能看到感受得到。 “雷电合而章”是取“乐竟文毕为一章”、“刚柔相间”、“彰显在外”、“巩固规章制度”的综合之意,表示雷电配合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21.2.4“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解释卦辞的“利用狱”。 主要是说卦主六五之德,六五居于上离卦中爻,就像太阳上于中天。虽然阴居刚位不当位,但刚柔相济明察秋毫,正好适合于整治刑狱之事。 “用”,表示不是自己亲手来做,在周易中有很多“用”字,基本上都表示不是亲力亲为,而是任命大臣和下属,不必事必躬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