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4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2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4.3“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老子用“小”描述道的作用微小,用“大”形容道的境界伟大,辩证地看待大和小。 万物在道母的子宫内孕育,道默默无语,永远是无色无声无形,也没有占有主宰的欲望,故称“常无欲”。没有任何欲望,其作用看似也很微小,故称“可名于小”。 但万物最后都回归于道,它包容了世间万有,也可以叫做“大”。按理说它该是多么的富有啊,但它却不把自己当作主人而肆意主宰,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境界啊,故称“可名为大”。 《道德经》中共有4个“无欲”,另三处是,第3章“常使民无知无欲”,第37章“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第57章“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描述大小的辩证关系,共有58个“大”,有10个“小”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