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0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7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0.3“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从正面展示正确的趋吉避凶之道。 “盖闻”是大概听说,“摄”有汲取捕捉之义,“生”是保全生命,后世道家把“摄生”作为养生的宗旨,将摄生归纳为聚精养气存神,也就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精气神”。 “兕”读作(si),古书中记载的一种类似于犀牛的异兽,泛指有角的猛兽,“虎”泛指有锋利爪牙的野兽,“甲”是沉重坚硬的重型盾牌铠甲,“兵”指锐利的刀枪兵器,“刃”是刀枪的利刃。 《周易》中也以凶猛的老虎比喻人世间的险恶,《周易》第10卦是履卦,文王卦辞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咥”读作(die),是周文王家乡陕西的方言,既指野兽张开血盆大口痛快地咬,也描绘人们痛快淋漓地大块吃肉大口吃饭。履卦是讲如何遵循天道和礼节行走于社会,人世间处处充满危险,最危险的状况莫过于跟在老虎屁股后面,如果摸老虎尾巴,老虎也没有回头咬你,就说明你谨慎小心的功夫到家了。 “死地”一语双关,既说人世间的争斗犹如险恶的斗兽场,又指善摄生之人不与人争斗,那么别人也不去伤害他,把他当做朋友来善待。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的故事,一个小孩子身陷狼窝,凶残的狼非但没有伤害他,反而把他当做同类来哺育。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我大概听说他们善于顺应自然摄取天地之精华,聚精养气存神以至形神合体营魄抱一,故能百害不侵颐养天年。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遭遇犀牛猛虎等野兽的攻击,置身战场也不会遭受甲兵利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于其身无处伸爪,刀枪于其身无处下刃。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既没有置身于人生的斗兽场,所以能脱离凶险的死地,况且身上也没有致死的短处和部位,故称“以其无死地”。 所以人生在世,应清静无为善于主动避害,不给人留下任何伤害的动机和机会,更要远离是非凶险之地以免误伤,则能延年益寿颐享天年。 张武忠2017.8.27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