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出生入死

 崔竣豪 2016-05-10

【题记】

本章老子指出,善于摄生,不在于物质上如何注意、享受、厚待有形身体,如《道德经》章句:厌饮食、服文采、财货有余;而在于:德全不危、不入死地。

【正文】

出生①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

动②之死地

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③

盖闻善摄生者

陆行不遇兕④虎

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用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⑤

【保存微学卡到手机,方便背诵巧学习】

【注释】

:生地,安全的地方。

:迁移。

:厚待自己。

:[sì],犀牛。

死地:危险的地方。

【直译】

离开安全的地方,就会进入危险的地方

在安全地方活的很好的人,占了十分之三

在危险地方走向死亡的人,占了十分之三

本来在安全地方活的好好的

却走到危险地方的人

也占了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太过重视自己的养生

我听说善于维护生命的人

在陆地行走,遇不到犀牛老虎

在战争之中,不会被兵器伤害

犀牛没地方用上它的锐角

老虎没地方用上它的爪牙

兵器没地方用上它的锋刃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没有死地

【绎读】

出生入死:离开安全的地方,就会进入危险的地方。

万物皆有对待,地方也是如此,不是在安全的地方呆着,自然就是进入到危险的地方,这是可以理解的。也说明,在老子那个年代,危机感很强,到处都是危险。

生之徒十有三:在安全地方活的很好的人,占了十分之三。

老子对生之徒的比例有个估计,为30%。

死之徒十有三:在危险地方走向死亡的人,占了十分之三。

老子对死之徒的比例也有个估计,也是30%。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本来在安全地方活的好好的,却走到危险地方的人,也占了十分之三。

三种情况加起来才十分之九,那还有十分之一是什么情况呢?应该是包含了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老子给自己留了余地。

夫何故: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为什么本来能活的好好的,却走向了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生生之厚:因为他太过重视自己的养生。

隐含的意思是,不要把有形生命,看成是孤立的存在。《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大道巨系统包含了天地人,故要把个人生命放在天地系统与大道系统之中来思索长生久视的内涵。

太爱惜自己生命也是一种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养生,不去考虑他人、天地;只看重有形身体,太过厚待自己的身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反而达不到养生的目的,结果走向了反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益生曰祥。可见,老子对厚生也是不看好的。

盖闻善摄生者:我听说善于维护生命的人。

摄,本意收敛、整饬,这里应有节制的意思,与生生之厚形成对比。

陆行不遇兕虎:在陆地行走,遇不到犀牛老虎。

兕,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有一个独角。《说文》:如野牛而青,象形。

入军不被甲兵:在战争之中,不会被兵器伤害。

这两句讲,善于摄生的人,会自然规避危险,远离危险的人和地方。

兕无所投其角:犀牛没地方用上它的锐角。

所,在这里是现代汉语“地方”的意思。

虎无所用其爪:老虎没地方用上它的爪牙。

兵无所容其刃:兵器没地方用上它的锋刃。

夫何故:这是什么原因呢?

以其无死地:因为他没有死地。

无死地一语双关。

一个理解是:德全不危。德行完美没有瑕疵,所以,野兽、兵器没有地方可以逞凶;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可与“无死地”相互启发印证。

一个理解是不入死地。那如何做到不入死地?

在识神上,就要对可能危险的地方预判,远离危险的人、事、地。比如,不见陌生人、不做危险动作、不去危险地方;具体如:坐不垂堂、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按照信号灯走路、不坐黑的士,等等。

在灵感上,当内心特别不想做某个事情的时候,这可能就是玄览的作用,反应到识神上,形成一种直觉的判断。这时,要听从心音,而自然规避危险。

【旁通】

《庄子·达生》: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慑。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