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出生入死与养生的关系

 水木年华138 2017-08-01

作者: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六十五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出生入死与养生的关系

出生入死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生死不定的状况,后来多用来比喻人们同甘苦共患难的合作。“出生入死”一词是老子说的,老子是在论述养生的时候提出了“出生入死”。老子所说的出生入死原意和现代所使用的含义有很大区别。

“出生入死”。大意是人的一生离开母体来到人世就是生,而入地就是死亡。

老子在这里表达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死亡的过程,也是人的生长周期。庄子对于人的生死有精彩的表述,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的意思和老子的“出生入死”意思差不多,庄子转着圈说,人一旦出生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人一旦死亡就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出生。“出生入死”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的运行周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大意是能够长寿的人大约有十分之三;短命夭折的人大约有十分之三;本来有健康体魄却自己糟践而死于非命的大约有十分之三。

“动”字用得非常妙,表达出人在成长过程中过度消耗精力的动态,如沉湎于声色犬马中,酗酒、熬夜、吸毒等违背生命生长周期的活动,这些活动恰恰都会缩短生命周期。

人生下来有各种各样的活法,老子按照生命的长短将人的生长分成了三类,有长寿的,有夭折的,有死于非命的,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老子自问自答。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大意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得到上苍的厚爱,赋予其生命,赋予其健康的体魄,赋予其活动的能力。“生生”是动宾结构的词语,意思是生长的生命,和生生不息的“生生”含义相同。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出生入死与养生的关系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大意是听闻善于养生之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遭到犀牛和老虎的袭击,参军入伍不会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犀牛锐利的角,老虎锋利的爪,士兵削铁如泥的刀刃在善于养生之人面前都用不上。“盖”是虚词,类似于“夫”。“兕”指犀牛。“措”是放置的意思。“容”是容纳的意思。

老子的中心点在这句话上,老子根据生命期限对人进行分类,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善于养生的人在生活中应该是什么样,这是老子上述分类中剩余的十分之一的人。这样的人处于应然状态,是老子理想的养生主,现实社会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大意是为什么呢?因为善于养生的人不会踏上死亡之地。

这是老子理想化的人,这样的人一生遵循自然规律生活,尊道而活,长寿的人自叹不如,二者在精神世界和身体条件上不可同日而语。活了7百多岁的彭祖大概就是老子心中的“善摄生者”。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出生入死与养生的关系

50章通行本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帛书》甲本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矢(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矢(兕)无所椯(揣)其角,虎无所昔(措)其蚤(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