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51)《八佾篇》第11章,“或问禘(dì)之说”。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祝福新年


【原文】

或问禘(dì)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原文朗读】

【注释】

有人,不确指。

不知也本章承接上一章,孔子对鲁君举行的禘祭之礼颇有微词,有人便向孔子请教怎么办才对,但孔子不愿意多讲,因为这是原则和方向问题,并不是细节上的瑕疵,一时半会说不明白,便推诿说“不知也”。

一字双关,一是“”,二是“”,安放,摆放,给人看。

指其掌孔子边说话便指自己的手掌。

【白话翻译】

孔子对当时举行的禘祭典礼看不过眼,便有人向孔子请教正确的做法。孔子不愿意多说细节,先推诿说“我不知道呀”。接着又补充说:“不过,明白这种道理的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就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易如反掌吧!”,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解读】

当有人问及孔子禘祭之礼是什么时,孔子回答说:不知道。他不是不知道,是认为人的思想出了问题,而不是具体环节出了瑕疵,这时候多谈无益,也懒得多说了。

孔子不仅仅把禘祭简单看成是一套祭祀的礼仪,更是将其上升到治理天下的高度。礼乐的作用是教化民众,而禘祭是最为隆重的仪式,孔圣人在《周易》第20卦观卦的《彖辞》中说“大观在上,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大意是,祭祀大典的气氛感染到了观瞻的民众,君王高高在上威严肃穆,臣民在下被感化心悦诚服。

正因为禘祭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孔子才说,如果理解禘祭的真正含义,那么天下所有的道理都能了然于胸。而他所处的时代已经礼崩乐坏了,天子和诸侯不能以礼治国,丢失了治国之本,所以社会失去秩序导致天下大乱。

一切都在掌握中

礼乐教化,天下和谐,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不管是一个公司企业或者社会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礼制,领导者要牢牢抓住这个治理之本,否则败坏制度,必然导致混乱和失败。

上一章:《八佾篇》第10章,“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