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82)《里仁篇》第16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原文

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原文朗读

注释

“口”右“”,“”是一个象形字,船在河上为了避开礁石而随时改变航向。“”加“”为“”,所以“喻”的造字本义是拐弯抹角地说话,再引申出比喻借喻引喻诸义,也就是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人明白听懂。

:道义。

:利益,利害关系。

白话翻译

上一章说如果不理解仁和道,那么记住并践行忠恕”就行了。但是如果有一些人连“忠恕”都理解不了怎么办?别着急,孔子还有办法。

孔子说:对于君子来说,他懂得合乎道义即是行仁道,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在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有没有利可图,有时候不得不用利害关系作比喻,劝导他们走正道有好处,他们才会走正道

解读

1.为什么提到“小人”,这是孔子教化民众的因材施教

本章紧接着上一章,上一章说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告诉他们行忠恕之道就是行仁道,君子以义为利,凡是符合道义之事他们就会主动去做,这就是君子喻于义”。

君子以义为利,小人见利忘义

但是对于一些底层老百姓或者是小人,他们或者听不懂,或者还不愿去做,你怎么办?孔子还有办法,那就是小人喻于利”。“”和“”相对立,你要告诉他利害关系,比如做坏事会受到惩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便不敢做坏事了。你再告诉他们,做好事行仁道能得到好处,他们便会走正道行仁道。

为什么对于不同人的办法不一样,因为人的素质不一样,在《雍也篇第六》中,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不仅对自己的学生是因材施教,对于教育民众也是因材施教。

2.与《论语》其它篇章相互参照

在《里仁篇第三》的第2章中,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大意是,如果达不到仁的境界,就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智者,智者有洞见之明,能够认识到仁对他有好处,或者能帮助他摆脱困境,或者护佑他能常保富贵,所以他也能长久坚持施行仁道。

在《宪问篇第十四》中,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与《周易》相互参照

在《周易》中孔子也有很多类似的论述,举一个例子。

在《易传十翼》的《系辞传》中,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大意是,孔子说:“世上令人感到可耻可畏的是不仁不义,但小人却不以不仁为耻,也不怕背信弃义,甘心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以利为义,无利益可得就不知道勤勉努力,不给他一些惩罚就不知道害怕而有所警戒。如果能在犯小过之初给他们一些小小的惩戒,就不至于酿成滔天大祸了,这对小人来说实在是幸运之事”。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但愿我们每个人不要做喻于利”的小人,为了利益才去走正道做好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