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蒙卦《本经》最简解读《每天学一点周易》之(58)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每天学一点周易


第4蒙卦《本经》最简解读

《卦辞》【原文】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
《卦辞》综述一卦的中心思想,“”字既象征蒙昧,又代表启蒙,蒙卦主要讲启蒙教育之道,堪称教育的一本指导书。
圣人在《卦辞》中概括了启蒙教育的原则和方向,既说小孩子的启蒙教学,还说所有成人的教育,从天地万物引申到人,再上升到社会国家层面的全民教育。 
第一句“蒙,亨”,展现启蒙教育的亨通前景。初生之人蒙昧无知,不得不求教于天地圣贤,愚昧之人经过启蒙就会有光明亨通的前途,故称“蒙,亨”。
第二句“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求学启蒙要自己主动。“”指孩童,“”包括所有的愚昧之人,就像是看病,都是病人去求医,没有医生去求病人。求学也是一样,不是我们老师求童蒙来学习,而是童蒙主动求学于我们老师,故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三句“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圣人把启蒙比作卜筮。卜筮算卦是向天地神灵求教,启蒙教育是向圣贤学习,所以古人将求学比作卜筮。卜筮有三个大原则,“不诚不占,无疑不占,不正不占”,初次占筮诚心实意,则告诉你吉凶结果,故称“初筮告”。不相信初次占卜结果,再而三地连续占筮,或者胡乱随便逗神明玩,就有亵渎神明之嫌,故称“再三渎”。心不诚而亵渎神灵,神明什么也不会告诉你,故称“渎则不告”。不正的事情,比如要问杀人越货篡权忤逆行不行,即使你的态度再虔诚,你的贡品再丰盛,神明也不会保佑你的,故称“利贞”。
第四,同样用“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这段话,指出启蒙教学的几个注意事项。求学与卜筮既有相通之理,也有不同之处。虚心好学,不懂就问,老师会耐心告诉你,故称“初筮告”。老师告诉你了,你就得认真记住,并且还要举一反三,如果不动脑筋不加思考,再而三地重复犯错,就是对求学的亵渎,故称“再三渎”。这种不用心的学生哪个老师也不会喜欢,没人愿意再继续教你,故称“渎则不告”。既要“”更要“”,不断地温习实践,才能真正固化成自己的东西,“”有收藏消化固化的意思,故称“利贞”。
最后一句,用“利贞”再次强调启蒙教育要“”。启蒙主要指道德的启蒙,不管是蒙童学,还是老师教,都要引领人走上正道,而不能教人歪门邪道,故称“利贞”。
初六爻【原文】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tuo)桎梏,以往吝。

【白话】
初六:在启蒙教育的起始阶段,如何做?圣人列出了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句“发蒙”,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圣人把初生之人比作山中的泉水,清澈透明,纯洁无暇,甘甜无比。每一个婴儿都是那么天真可爱,任何后天的修习文饰都是对纯真天性的污染和亵渎,同时不能抹杀孩子的个性,只须将孩童内在的纯善之德和个性激发出来就行了,不要添加过多的世俗东西,故称“发蒙”。
第二句“利用刑人”,是说还需要加以适当的正确引导。质地再好的玉石,不经过精心雕琢也成不了器。再好的木料,不经能工巧匠之手,跟烧火的木柴也没什么两样。所以每一个孩子也要精心培养,在启蒙之初正确引导尤为重要,从小就要立下规矩,既要明明白白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还要告诉他什么是错的。上升到社会层面,如何教育引导民众?有必要制定明确的法规制度让大家遵守,既要树立正面的榜样,让大家效仿看齐,还要对犯错犯罪之人加以惩戒施以刑法,作为反面典型教育民众,故称“利用刑人”。
第三句“用说(tuo)桎梏(zhigu),以往吝”,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桎梏”指手铐脚镣,“”读作(tuo)脱离摆脱,“”是遗憾后悔。“桎梏”既比喻愚昧之人被束缚住了手脚,还代表愚昧之人日后可能会遭受牢狱之灾。圣人用古代的两种刑具和刑罚作比喻,同时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引申哲理。
其一,从正面来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况且没有知识会贫穷一辈子,有了知识才会摆脱蒙昧的桎梏,“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长大以后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就是要及时启蒙教育的“用说(tuo)桎梏,以往吝”。
其次,从反面来讲。教育不仅只说好话,必要时要有所惩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就能使人的行为有所约束而不敢恣意妄为。如果长此以往放任自流,长大以后很容易走入歪门邪道,个别人甚至会触犯法律,必然遭受桎梏之苦的牢狱之灾,到那时悔之晚矣!现实世界中这种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这就是不好好教育导致的“用说(tuo)桎梏,以往吝”。
九二爻【原文】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白话】
九二:有了懵懂求学的孩童,就要有相应的启蒙老师。圣人在蒙卦中设置了六个角色,尽量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的教学教育状况,有两个老师,四类学生,两个阳爻代表老师,四个阴爻代表四类学生。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老师,圣人形象地用家庭中“父亲、丈夫、长子”这三个角色作比喻。
作为一个父亲,如果能包容自家孩子的调皮捣蛋,说明他有爱心,这个家就和和美美,故称“包蒙,吉”。
作为一个丈夫,如果能容纳忍受媳妇的絮絮叨叨,说明他有耐心,夫妻关系和谐,家里就风平浪静,故称“纳妇,吉”。
作为家里的长子,如果能挑起家庭的重担,协助父母将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说明他有能力,这个家就会长盛不败,故称“子克家”。
只要具备了“爱心、耐心、能力”这三个条件,不管他年少年长,都有资格做一个老师了。因为这样的老师不会嫌弃别人的孩子,也不会嘲笑别人的妇道之见,还有超过常人的能力,这就是古人对老师的最基本要求。
六三爻【原文】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白话】
六三:圣人在蒙卦中设置了六个角色,两个老师,四类学生,两个阳爻代表老师,四个阴爻代表四类学生,第一类学生是天真无邪的孩童,现在该说第二类学生了。
人之初,性本善”,初生之人犹如山中的泉水本质善良。但水越往下流越浑浊,“性相近,习相远”,有的人受世俗的侵染变得品德败坏,圣人用“拜金女”比喻这类人。什么是“拜金女”?她们见到有钱有势的男人就会见钱眼开,不知羞耻弯腰躬身,既失德又失身,故称“见金夫,不有躬”。
这种人属于品德有问题,一时半会不好教育,但必须得给他们一些教训。怎么办?大家都不要娶这种拜金女为妻,也不要任用这种小人做事,因为带不来任何好处,“”既指“娶妻”又指“取用”,故称“勿用取女,无攸利”。
引申到普遍的人事上,君子立身处世必以廉耻为本,不能像拜金女那样见异思迁见利忘义,要做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正人君子,否则必遭世人唾弃。
六四爻【原文】

六四:困蒙,吝。

【白话】

六四:还有第三类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好。身边全围着蒙昧之人,也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被深深地困于蒙昧之中,越来越蒙昧。
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社会和国家的过失,这种情形实在令人同情遗憾,故称“困蒙,吝”。
圣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但几千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然存在失学儿童的问题,这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啊。

六五爻【原文】

六五:童蒙,吉。

【白话】

六五:第四类学生品学兼优,圣人赞扬说“童蒙,吉”。
此时的“童蒙”并非懵懂无知的孩童和愚昧之人了,而是身份尊贵学识高深的人,但他们的求学态度仍犹如蒙昧的孩童那样,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这样他们的名声反而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故称“童蒙,吉”。
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这类学生也像是礼贤下士的君王,国之臣民必然群起效仿,从而形成全社会尊师好学的风尚,能不大为吉祥么?

上九爻【原文】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白话】

上九:圣人在蒙卦中设置了六个角色,两个老师,四类学生,两个阳爻代表老师,四个阴爻代表四类学生,第一类老师和蔼可亲宽严结合,但第二类老师有点过于严厉。
第一句“击蒙”,“”是击打敲击,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对一些品德败坏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惩戒,故称“击蒙”。
第二句“不利为寇”,展现不严加管教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是贼寇匪寇,有些人会往邪道上走,以后有可能变成危害社会的贼寇,故称“不利为寇”。
第三句“利御寇”,告诉我们有利的做法。但如果刚暴过度,也可能会把他们推向匪寇的怀抱,防患于未然是为了不让他们在邪路上走得太远,“”是抵御抗御防范的意思,故称“利御寇”。
教育的惩戒是有限度的,教育之道既不能太宽松,也不能太刚暴,必须宽严结合。老师毕竟不是法官,那些顽劣之徒也不是罪犯,过于暴虐很可能适得其反。最好的办法是既能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又能驾御教育他们回归正道,这始终是几千年来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主 编 推 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