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的第7卦叫“师卦”,师卦是讲行军打仗的,六四《爻辞》曰“师左次,无咎”,孔子补充说“左次无咎,未失常也”。从上下爻的衔接和字面上,我们可以大概猜出“师左次”的意思,就是说当战场形势不利时,军队可以暂时后退。但却没有把“左”和“次”两个字解释清楚,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从“左”和“次”的造字本义入手,示弱后撤为“左”,驻扎休整为“次”。老子《道德经》第31章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中国人平时跟人抱拳打招呼,一般是左手压着右手表示谦让友好,如果用右手压着左手就是向对手示威,这种人或者是不懂或者是存心找茬。那么中国人“左、右”的概念从哪儿来的?来自于古老的《周易》,可以从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的排列位置看出来。左边的卦叫震卦,震卦代表春天,春天代表生命的生发。右边的卦叫兑卦,兑卦代表秋天,秋天虽然万物丰收了,但同时象征衰败枯萎死亡,古代处决犯人都得等到秋后问斩,春夏季节是不能行刑的。所以“左”代表生命、承让、谨慎等,“右”代表死亡、骄横等。“次”是会意兼象形字,由表示疲惫的“欠”和表示寒冷的“冫”组成,“欠”字像是一个人困了打哈欠,“冫”读作(bing),两点水代表结冰。象征军队疲惫不堪,也要顺应天时扎营休整。《左传》云“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驻扎一天为“舍”,驻扎两天为“信”,驻扎三天以上为“次”。我们完整翻译一下“师左次,无咎”这句话,到了战争的第四个阶段,从进攻转入到相持阶段。在上一阶段大打出手“师或舆尸”损失巨大,无力再发起进攻。当形势不利时应该审时度势,示弱后撤为“左”,驻扎休整为“次”,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么做并没有错,故称“师左次,无咎”。孔子解释说,“左次无咎”什么意思,是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暂时退却并不失用兵之常法,也非怯战而退。因为从天地时序来看,正值天寒地冻,连龙都要蛰伏潜藏,更何况是疲惫之师,这样做并没有违背天地之常道,故称“未失常也”。周易中共有3卦4处“左”字,其它分别是,第11卦泰卦大象传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第36卦明夷卦六二爻“夷于左股,用拯马壮”,明夷卦六四爻“夷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周易中共有两卦出现“右”字,第11泰卦大象传曰“以左右民”,第55丰卦九三爻“折其右肱(gong),无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