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134)《雍也篇》第14章,“有澹台灭明者,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a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原文朗读】

【注释】

子游、偃: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子游小孔子45岁,吴国常熟人,是孔子学生中唯一的一个南方人,孔门十哲,与子夏同列“文学科”高足,在《论语》中提及8次。在孔子去世前,他便回到南方,为江南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孔子评价说:“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
武城:地名,鲁国城邑,今山东费县西南。
:有才干的人,人才。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曾经到孔子处学习,因形貌太丑被孔子忽视,后来离开了孔门,子游当武城宰时,他在子游手下做事。孔子听取子游的汇报后,觉得当初对澹台灭明不公,看走了眼,后悔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前面还有一句“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把澹台灭明列为了弟子,从子游的语气分析,子游显然知道澹台灭明的往事,故意说给老师听。 
:小道,捷径。引申到人事上,指抄近道、走后门。
:卧室,与办公室和公堂相对,登堂入室。引申到人事上,是指私下接触。

【白话翻译】 

上一章说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既然要做君子不做小人,那么不管是身为领导还是作为下属凡事都要正大光明。
孔子的学生子游做了武城邑的县令。孔子问他:“你在那儿得到什么人才没有啊?”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做人循规蹈矩,走路不抄近道,行事不走捷径,没有公事从不进我屋子里。”

【解读】

行不由径”就是不抄近道不走捷径,别有事没事得空就往上司的宿舍里跑,延伸开来就是不走后门。老子《道德经》第53章也云“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意是,大道虽然非常平坦,但人却喜欢找捷径,容易走到邪路上去。
这些是什么样的人呢?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作为领导的子游很欣赏澹台灭明,至少说明子游为政是比较清明的,子游的县衙风气也是比较正的。另一方面,澹台灭明作为下属不走后门,不管怎么说,澹台灭明也算是孔子的学生,子游是他的同门师兄弟,他也没有去套近乎。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向澹台灭明学习,不走后门,不拉关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廉防腐,匹夫有责!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