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03)《泰伯篇》第15章,“师挚之始,关雎之乱。”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原文朗读】

【注释】

师挚之始:师,太师,乐官名。挚,鲁国的乐师,名挚。古代奏乐时,开端称“”,又叫“升歌”,由太师领先演奏,所以叫“师挚之始”。
关雎之乱:古代奏乐时,结束称“”,高潮时也叫“”。《关雎》这首曲子是最高潮的部分,所以叫“关雎之乱”。
洋洋:盛大、恢弘,像江河一样连绵不绝。
:充满,充塞。

【白话翻译】

上一章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说各自要安分守己,孔子接着用音乐作比喻。
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一直到关雎的高潮和结束,整个篇章是多么恢弘盛大呀!听起来似乎很杂乱,其实各种乐器和声音交相辉映,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断,美妙的乐声灌满了我的耳朵啊!”

【解读】

1.孔子用演奏乐曲比喻社会的分工合作。

孔子有很深的音乐造诣,所以常常用音乐来比喻人事。上一章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本章接着用演奏乐章作比喻。
古人用礼乐之道来教育民众,“”代表社会等级,“”是说要维持社会和谐。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五六百年以后,孔子提到周公制礼作乐的事还赞赏不绝!
在西周,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zhǐ)、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xūn)、笙、鼓、管、弦、磬、钟、柷(zhù)等。
一首完美的乐章需要各种音调各种乐器的协作,同样一个社会也分工明确。

2.《关雎》是一首什么乐曲。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诗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子编辑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诗经、尚书、周礼、易传、乐经和春秋,只不过《乐经》失传了,非常可惜。在《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曾经为《诗经》配乐的历史,在《子罕篇第九》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yuè)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后,才开始对《乐经》进行整理,给《诗经》中的《雅》和《颂》都配上了乐曲,使它们得到了应有的位置。 
孔子非常喜欢《关雎》这首诗,不仅给它谱了曲,还多次提到。在《八佾篇第三》中,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论语》中其它章节对音乐的描述。

在《八佾(yì)篇第三》中,子语鲁太师乐(yuè),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在《述而篇第七》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yuè)之至于斯也”。
在《泰伯篇第八》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yuè)”。
在《先进篇第十一》中,子曰:“先进于礼乐(yuè),野人也。后进于礼乐(yuè),君子也”。

4.《周易》中对礼乐之道的论述。

周易的第16卦叫豫卦,孔子在豫卦的《大象传》中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豫卦展现的天象是,震雷从地下迸发,春回大地万物振奋。
圣人看到雷出地奋的天象,知道了声音有振奋万物使之欢乐的作用,受到启发模仿雷声创造了鼓乐等音乐,用来歌颂天地造就万物的功德。看到震雷适时而出顺应自然的现象,明白了依理而行的美德,就这样逐渐地制礼作乐举行典礼,祭祀天地祖宗。
古人把陶冶性情的“”和行为规范的“”巧妙地结合起来,用来教化民众,这就是豫的精神在政治伦理上的应用,也可以说是寓教于乐吧。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一首完整的乐曲需要各种乐器各个音调的配合,一首社会的乐曲也是这样,我们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职。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