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22)《子罕篇》第13章,“子贡曰,有美玉于斯。”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ùn)椟(dú)而藏诸?求善贾(ɡǔ)而沽(ɡū)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原文朗读】

【注释】
韫椟:把美玉珍藏在匣子里。韫,藏。椟,木匣子,大家都熟悉“买椟还珠、买珠还椟”这两个成语吧。
贾(ɡǔ):商贾,商人。走街串巷贩运售货的叫商,坐在店里售货的叫贾。
善贾:识货的商人。
沽(ɡū):卖个好价。
【白话翻译】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非常渴望能有君王重用他,但一直得不到机会。
子贡便逗老师说:“假如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装在匣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求一个高价卖掉呢?”孔子说:“卖呀!卖呀!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解读】  
1、孔子也有渴望出名和被人赏识的时候。
想当年,孔子辞去鲁国的高官厚禄之时,是那样的信心满满。不曾想,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虽然大家都很敬重孔子的为人和为学,给他吃好的喝好的,但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太感冒,没有国家和君王重用他。所以孔子有一段时间非常苦闷,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干。
弟子们都看出来了老师的郁闷,子贡在言语方面非常出色,所以子贡就跟老师幽默了一把,和老师开开玩笑,以此纾解一下老师郁闷的心情。
子贡故意问老师,假如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匣子里?还是求人卖个好价钱?孔子不假思索便脱口而出,卖呀!卖呀!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呢!
从孔子下意识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多么渴望有人马上重用他呀。但孔子还有一个原则,并不是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而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孔子等着一个明君重用他,让他实现克己复礼的梦想,要不然,孔子当年怎么能断然舍弃鲁国的高官厚禄啊。
 
本段话中有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子贡说的是“”,孔子答的是“”,一字之差,意境迥然不同,高下立见分明,体现了孔子对人生原则的坚持。读书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过厌恶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官位罢了,读书人的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来买一样。历史上此类人物很多,姜太公端坐于渭水边,静静地用直钩垂钓那饱食的鱼儿,如果不是周文王求贤若渴“愿者上钩”,怎么会上演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封神演义》?后世三国的诸葛亮深居卧龙岗,静静地躬耕于林亩之间,如果不是刘皇叔求贤若渴“三顾茅庐”,怎么又会上演一场波澜壮阔激荡风云的《三国演义》?假如没有周文王刘皇叔那样“识货的商人”,他们也许会终身默默无闻,历史也不会如此富于戏剧性,我们今天也不会听到如此美妙的故事。但是,即使终身默默无闻也没有关系,他们绝不会主动去炫耀自己以求取官职,他们坚信,是夜明珠就有放光的机会,是雄鹰就会找到宽阔的天空。这就是他们本有的傲然铮骨!
 
2、《论语》中其它章节类似的记载。
本章记载的是孔子周游列国之时的遭遇,其实在孔子五十岁出仕前,也有过相同的情形。在论语中,有好几个章节有类似的记载。
在《公冶长篇第五》中,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孔子想到海外去传播自己的学说。
在《公冶长篇第五》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孔子出仕前,与弟子颜渊子路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在《子罕篇第九》中,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到偏远的九夷之地去传播自己的学说。
在《阳货篇第十七》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孔子豚。阳货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用孔子的话激将孔子,孔子无话可对。
在《阳货篇第十七》中,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佛肸(bìxī)召,子欲往。连叛乱的公山弗扰和佛肸(bìxī)召孔子去,孔子都心动了,可见孔夫子有点饥不择食了。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孔子是等着识货的人来请自己,再看看后世和当今社会,跑官买官卖官大行其道,出了那么多的贪官,真的是腐败透顶了。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