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有美玉于斯(9-13)

 经义工坊 2021-03-02

孔子积极入世,期待诸侯各国统治者推行周公之礼、为政之道,但又不一味求仕,体现出一种“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且择良木而栖的态度。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韫椟(yùn dú):收藏物件的匣子。
善贾(gǔ):识货的商人。
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出去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去吧!我等待识货的商人呢。”

“善贾”,钱穆《论语新解》:“贾同价,善价,犹云高价。或说:犹言良贾。惟下文言待贾,显谓待善价,当从前说。”一种解释为高价,另一种解释为识货的商人。钱穆先生认为应该按“高价”来理解更为合理。朱熹引用范祖禹“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的注释,倾向于“识货的商人”。

子贡与孔子对于“美玉”所持观念不尽相同,其差别是子贡重 “求”、孔子重“待”。朱熹《论语集注》:“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儒家认为,重“求”则会投其所好甚至不择手段,极易突破价值底线,难以保持政治清明;重“待”则合乎礼制,沉心静气积蓄能力,修养品行,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者自会得到任用。

“求善贾而沽”看似主动,实则非常被动,一心想“求”高价,并以“沽”为终极目标,就可能被“贾者”完全把持掌控。“待贾者也”看似被动,实则蕴藏主动,“贾者”一旦出现,是否卖出全由自己掌握,火候则在“有道”“无道”之间。《论语·泰伯》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是告诫弟子,要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为人之道、治国之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如果天下有道,“贾者”定为有道之贾,就坦然出来做官;如果天下无道,“贾者”定为无道之贾,就应该隐居不出,继续“待”贾。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晋苻朗《苻子·方外》:“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出身低微,前半生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满腹经纶、壮志凌云。听说西伯姬昌尊贤纳士、广施仁政,年逾七旬的姜尚千里迢迢来到西歧,但没有立刻前去自荐,而是来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住下,每日垂钓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到来。姜尚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钓钩离水面三尺,边钓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樵夫武吉看到后嘲讽:“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鱼。”姜尚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我不是为钓鱼,而是钓王与侯。”姬昌得知姜尚很有才干,便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着聘礼亲自前往,封姜尚为相。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齐地。姜尚之“待”有节,姬昌之“贾”有道,姜尚功成名就,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

子贡问得很有意味,孔子回答非常巧妙。孔子以推行周礼、礼治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期待着被诸侯各国统治者任用,自称“待贾者”,其意在言外。“沽之哉,沽之哉”连说两次,加重语气,既迫切期望卖出去甚至卖个好价钱,但绝对不会不择手段、攀附强求,“求”“待”之别,高下立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