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话与史实

 僰俗 2020-09-18

作者: 李洪焱

神话,是将故事或事实施用夸张的手法编作的,可供人们茶余饭后用作笑谈话题,更是为某种政冶利益服务的产物。有时与真相和史实差之千里,可起到人们对事件本来面目的误导和偏执作用及效果。
"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及"后羿射日"是人类史前的四大神话传说。


共工怒触不周山,《史记.补三皇本记》载:“诸侯有共工氏,仼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触山传说众多。共工为何怒触(撞)不周山,一说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为吃天鹅蛋之争;二说共工与颛顼的帝位之争;再说是共工与女娲的帝位之争。
共工怒撞不周山神话故事的大意:共工与颛顼争帝位而开战。败而怒触不周山,致天柱折,地维绝。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向西易位;地向东南蹋陷,江河湖水都向东南而汇集。
而女娲补天,因收拾共工撞山,致天塌地陷,千疮百孔破烂不勘局面,故炼五色石补天。换句话说,也是解决共工所破坏而为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也有说此战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共工,炎帝裔。颛顼,黄帝裔。共工颛顼之战,说的实为炎黄战争的继续。与共工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大禹朝(夏)才彻底解决。
这个故事(事件)垮越历史数千年,东拉西扯,前后倒置,令读者迷茫,听则别扭。对此,笔者曾为找解释而彷徨纠结。
原来,这是史前氏族联盟时代,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向社会文明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世族联盟时代,中国人类的祖先已经走出青藏高原,其足迹遍布长江、黄河、黑龙江三大流域。陆续形成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部落。各自圈地为营,各守彊土。
但时间一长,人口猛增,生计不能维持。于是发生战争,结果是胜利者拥有土地,失败者流亡他乡。
隨之为求自保,便与相邻部落结盟共同抵御外敌。但这种联盟并不牢靠,常常因利益撕裂,引发新的战争。
屡战胜者氏族联盟势力越大,地域越宽,便形成以图腾为标识的更強大的氏族联盟机构。
这些联盟机构又联盟,成为以"帝"为中心的中央氏族联盟总部。这个总部就是国家的前身。
氏族联盟起于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晚期文明时代,迄于公元前2071年帝舜有虞氏政权结束。
从伏羲女娲政权开始至虞舜共十二个氏族联盟政权,历时五千七百余年。
伏羲(公元前7774—前7707) ,风姓。又称伏羲氏、庖羲氏、庖牺氏、宓牺氏。
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首任帝。生于九夷山(今甘肃陇南西和县南洛峪),长于大帝湾(今甘肃天水秦安县)的一个小村子"成纪"。
自幼求学于燧人氏弇兹门下,因聪明好学深得老师青睐,燧人大首领便把祖创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的绝学《河图》、《洛书》传授于他。伏羲得到《河图》、《洛书》后,刻苦专研,深有所悟。
于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探天地运行法则,创立出"八卦",以八卦来与神明之德相通,概括出世间万事万物的形状。
同时以木星为观测星,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节之始。
以日表八索为定表游表,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为三百六十度。
以每月为三十六日,每年为十个月,每年三百六十日。
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九十日,每节四十五日,总共三百六十日。
伏羲的才华、贡献赢得了天下信赖。公元前7724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百个部落联合罢免了隧人氏的最后一位大酋长,推举伏羲为帝。年号罗奉,立都榆中(甘肃)。伏羲女娲政权自此开始,后传七十八帝,历2717年。
伏羲在位十八年,终年六十八岁,逝后葬盘古山(今河南驻马店盘古镇)。
女娲 (前7759-前7653年),凤姓(伏羲的风姓,女娲的凤姓同出于大伏羲氏的两个分支,虽称兄妹,并非同胞)。
女娲生于凤州(今陕西宝鸡凤县)。伏羲女娲政权第二任帝。
立都凤城(今河南济原市西北),年号女皇,在位54年,享年107岁。逝后葬风陵渡(今山西运城芮城县西南)。
前7744年,十六岁的女祸与三十一岁的伏羲完婚成为夫妻,先后生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儿子。
伏羲去逝,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这一年(前7706年)女娲53岁。女娲即位后对执政的官员进行调整,命(伏羲时仼上相)的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
女皇二年(前7705),共工氏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
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于是暴发了远古史上最早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体战争。
共工败而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榆中县)。
共工率部攻上山顶,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祭天中心遭到严重破坏。
女娲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了祁连山以北。
由于祭天中心遭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侧不能正常进行。
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众多生灵葬身其中。


女娲立刻组织砍木制排,下水营救幸存。苦战三天三夜,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获救的青年拜倒女娲脚下致谢感恩,尊称她为圣母。

至于女娲补天,按神话传,因共工撞断顶天之柱的不周山,致天塌地陷,女娲炼方24丈,厚12丈的五色石36501块补天,感动众神,一起帮助补天。由于石是五色,用了36500块补好,天空中就出现了彩虹。实为神话之传。
早在罗奉十二年戊子(前7713年),正月廿三日,日全蚀和月全蚀同时发生,天地黑暗,万民皆惧。
女娲认为是天道不滿所致。她便亲临王屋山顶峰设坛祭天,釆山上石洞中五彩石布成东南西北中五宫,于中宫积柴草引火燎祭离火太阳,以表对上天旳诚意。
果然日蚀月蚀很快解除,正常运行如初。
于是女娲向伏羲建议,重新颁布了补天历。规定新历每年仍为十个月,每月三十六日,过年补五(天)日,全年合计三百六十五日。
这样一来,完善了历法,授以了民时,农耕稼穑不误。至此社会局面呈有绪循环万象更新。
此,乃真实的"共工触山"、“女娲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