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1月14日教学手记——精神受孕之难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为检测两个多月来让阅读转化为精神价值的教学效果,期中考试命了下面的作文考题:

22.我校将举行语文学习研讨大会,请以“精神受孕”为正标题,以“高中语文学习的体会”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800字。优秀者将在班级、年级、校升旗仪式上演讲!

作文批阅下来,感觉“精神受孕”与学生的实际阅读状况相差很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很多同学读不懂“精神受孕”这一概念,或者说根本不懂“正标题”与“副标题”的关系。有很多同学完全忽略了“精神受孕”写成了“高中语文学习体会”。而写“学习体会”又千篇一律,没有“体会”的色彩。

充分说明,很大一部分同学的阅读不仅仅是浅阅读,更准确地说是假阅读。那些优秀的文本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憨”,高一的学生在精神上似乎是个新生儿,他们只会浮在最简单的认识上说一些干枯无味的话。

2.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停留在笼统的概念上。有些同学提到了《赤壁赋》,但也只是停留在苏轼的旷达上,很少有同学能体会到“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具体心理过程,很少有同学能提到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的悲苦、欢乐,更没有同学真正理解柳宗元在西山之上“颓然而醉”的复杂情怀。对王开岭作品的阅读,能够提出具体篇目、具体观点的同学不多,能与王开岭的观点融汇生发的更少,大多数同学的表述是用诸如“热爱自然”“坚持正义”之类笼统而笼统的词语表达。笼统,就是思想中的模糊,思想模糊的根源在于读得模糊、读得肤浅。这一点,在《美的历程》的阅读上体现更加明显,几乎没有同学能从审美角度谈精神启悟的。

3.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大批初中语文学习。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大量的默写、教答题套路、视野狭窄。这三点总结得还非常准确,可是,既然总结得如此全面准确,而高中语文学习又特别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阅读素养的提高,为什么,学生还是没能快速改变呢?

这就是习惯的威力,当一个孩子的阅读形成了一种坏习惯,再去改变,就非常困难了。这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须从阅读的元点做起。元点在哪里?在文本与精神的结合处。如果阅读不能与阅读者的心灵撞击,大多都不会产生真正的阅读价值。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这样的教学建议:

1.选择经典教学。那些无关痛痒的文章要坚决舍弃。

2.一定把阅读的第一主动权放给学生,但要紧跟紧追,逼其深入。

3.通过学习活动促使文本与学生的内部世界融会贯通、转化升华。

附:优秀作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