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米尔的救赎 ——读《追风筝的人》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人的成长也许就是不断地寻求平衡吧。要么自己与外界和解,要么自己与自己和解,达到平衡状态时,人就成熟了!但这个跨越何其艰难,也许有人要终其半生。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里,那个青年人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过炼狱般的焚烧,百般的苦楚,最终放弃了偏执,抛弃了非主流信仰,与常态社会妥协,找到了平衡点,使生活得以继续!尽管要做八年的苦役!

而《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尽管38岁时才真正像个男人一样独闯虎穴,救出孩子,但他毕竟战胜了盘踞多年的懦弱,自责惭愧也从心底被揪了出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直至蒸发,潮湿的心干爽了,尽管差点命丧塔利班,但心灵得到解放,自己与自己握手言和,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但时隔当年他陷害哈桑,已经整整过去26年!

解放自己谈何容易!十年,二十年?时光无情如秋风,一切都会随之飘散,自责,惭愧,懊悔,也会淡去,也会消释。但是,事情发生了,就永久抹不掉,有时会不期然的悄悄爬上心头,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只是被时光隐藏在心箱底下!

好人的心是软的,负罪感始终如影随形!

是的!人更多的时候是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心灵洁癖的人,尤其如此,郑振铎误以为是黄猫吃了芙蓉鸟,狠狠的打了它一棒子,使它致伤而死,等到明白真相后,良心受到谴责,“从此我家永不养猫”,就是类此!

12岁的阿米尔,无法面对哈桑(家里仆人的儿子,从小情同手足),因为哈桑受辱被欺时他没有挺身而出,他眼睁睁地看着事情的整个过程,却因害怕而躲了起来,没有上前相救,佯作不知,事后他被羞耻、惭愧折磨着,煎熬着,因无法排解苦闷而错上加错——陷害哈桑偷了钱和金表,将哈桑和他的父亲阿里赶出家门!

暂时缓解了伤痛,却带来了半生的悔愧!

俄军侵占阿富汗,为了逃难,阿米尔和父亲先是到达巴基斯坦,后来到了美国,在美国和平自由的环境中读书,写作,娶妻,为父亲送终!

婚后多年无子,他冥冥中认为是真主在惩罚他而默默接受了真主的安排!

而哈桑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硝烟弥漫的阿富汗战战兢兢的活了二十多年,娶妻生子,埋葬了踩了地雷的父亲阿里。又为幼儿时抛弃他、年老时找到他的母亲养老送终。

自己为了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被塔利班射杀,妻子上前相救也遭射杀!

宝贝儿子成了可怜的孤儿!

这一切,都是阿米尔在26年后才得知。

而此时,他虽悲痛万分,但陷害哈桑遗留下来的心里阴影也还是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层面上,只有当他知道了哈桑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时,他的愧悔才无以复加!这时的心情真是复杂到极点!

其实他是很爱很爱哈桑的,尤其在哈桑承认偷了钱和表保护了他的自尊、在父亲面前成全了他的尊严的时候,他对哈桑的爱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只是他回避哈桑——回避羞愧,只是他心里还有那么一点种族歧视,只是他不懂为什么父亲对哈桑的喜爱超过了对他的喜爱,他为得到父亲的爱而苦苦奋斗,包括设计陷害赶走哈桑。

现在,他明白了!哈桑是父亲亲生儿子!父亲理应爱哈桑,哈桑也不属于“低贱”的种族,而是和他一样属于“高贵”血统。哈桑理应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和他一样被父亲带到美国,在和平自由的国度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和他一样,这是哈桑应有的权利!

可这些都被他剥夺了!

    他觉得自己万劫不复!

   因此,他踏上了解救哈桑儿子的艰难之旅!

   直面塔利班杀人恶魔!

   鼻梁骨被打断,7根肋骨骨折,钉子扎进后背……可他却哈哈大笑!“在我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期待这样的事情。”“我体无完肤,但心病痊愈”。

     阿米尔完成了心灵的救赎!

    这是叙写一个人内心斗争的故事,为少年时期所做错事而负疚,为自己造成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悲苦命运负疚,为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和爱而负疚……这是写一个人内心挣扎的故事,我们看到很多斗争的故事,往往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在各种各样的斗争中展露个人的才华和人格,而《追风筝的人》把关注点放在人的心里,自己如何从愧疚中走出来,一步一步完成心灵的救赎!就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内心掀起的波澜也似惊涛骇浪啊!在风云激荡的阿富汗战争背景下,个人何其渺小,而这部书,还是让万千读者了解了战争背景下的独特的心灵救赎,也在主线以外再现了阿富汗人民非常态生活,种族歧视,非正规政府执政,塔利班的野蛮凶残等,一部了解穆斯林宗教国家生活的书!获益无穷!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