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鲁迅学教育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读后感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篇幅不长,但是蕴含的信息量可谓是极大,其呈现出的观点也给我带了巨大的冲击力。随手摘录几个语句如下:

1.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2.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3.孝、烈这种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4.世间又有一类长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并且不准子女解放他们自己的子女;就是并要孙子曾孙都做无谓的牺牲。

  这几句话直指中国传统的所谓的孝道,我们常常用孝来约束自己,类似“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之类的心酸语铺天盖地。我生养你,你要报答我,要顺着我,所谓“孝顺”,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不由地想起几年前,某所学校高三楼上贴的标语:努力学习,为了父母头上少一丝白发。又想起好些老师在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时,通常的招数:“你看你爸妈容易吗!你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他们吗!”愤然之状仿佛就是那学生的亲生父母般,而这个冠冕堂皇的指责不仅让不认真学习的孩子后脊背冒汗,更迅速的把老师和家长聚拢到一个战壕来,同仇敌忾,把不学习的学生以“不孝”的名义进行谴责。

   可是,学习是为了父母吗?学习仅仅是为了父母吗?学习主要是为了父母吗?持有这种观点的老师和家长不仅抹杀了学习的意义,让学习沦为廉价的回报父母的工具,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过程的独立体验,更用一种落后的道德观绑架了孩子:你是我的,你必须做我要你做的事,做令我高兴的事。于是,父母之于子女之间的恩义变成了一种交易。

   因此,我一直觉得用“你看看你父母容易吗”来鞭策学习是一个很笨拙的教育学生的理由。

   前几年央视有一个公益广告,似乎是一个母亲在向孩子诠释自己对于幸福的感受,内容大体上是这样的:小的时候,妈妈辛苦的照顾孩子,说,等你长大了我就幸福了;后来孩子长大了,又说,等你工作了我就幸福了;后来妈妈老了,又对着孩子说,等你怎样怎样我就幸福了。看完这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我很是愕然,中央电视台到底想宣扬什么呢?高尔基说:“爱孩子是一个母鸡都能做到的事。”那么把一生的幸福全部压到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压力是不是也太大了点?这样完全没有自我的母爱是不是也狭隘了一点?一个陪伴着孩子成长的母亲,一个能把自己的精彩时时和孩子分享的母亲,一个用自己的勇敢、乐观的行为教育孩子的母亲,是不是更能促进孩子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更能给孩子带来一种幸福和快乐?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是要孩子快乐还是要我们自己快乐?孩子到底是独立的个体还是我们的附属体?

由此看来,爱孩子,不是把自己的爱当作筹码重重的压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延续,当成是自己梦想的载体,时时在孩子耳边敲打着他的负罪感,而是真正的让孩子以他想要的方式生活,是你幸福我才幸福,是我的爱就是对你时时的祝福。

用孩子需要的方式爱孩子,是父母所能赠与孩子最好的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