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如何跨过60分?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有多少同学渴望高考作文跨越60分这一大关!

跨过60分真的那么难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作文。

行藏在我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夫子一言,必当慎思。

这句话教导我们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表面上看来,与夫子的临川之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透露出一种达观。但是,那些被任用者真的就能够一展宏图,不被任用者真的就甘于藏身自好吗?

李义山诗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心存疑问,半夜便接见了贾谊,足可见贾谊是被任用的。可惜文帝寻问的,并非天下苍生,家国兴亡之事,却是一些牛鬼蛇神。如此看来,贾谊并没有机会在无治国之心的文帝面前施展抱负。以隐逸自居的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也会因为耐不住生活的寂寞,不惜名望主动出仕为官。于是,骨感的现实生活扎疼微弱纤尘的人们的心灵,“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豁达的愿望在变化多端的生活中是多么难以企及。真正像元亮一样欲沾衣于南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隐士无多矣,真正像张居正一样有能力翻云覆雨,叱咤朝野的贤相,其几人欤?

反观孔子,纵使名噪一时也不被国君任用,他真的隐逸于山林,出世于尘俗了吗?难道我们不曾看见那一席布衣,用了十四年周游列国,向着各国君主“推销”自己的学说,“祈求”自己的思想被采纳吗?

我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此言更多流露出的情感,不是豁达,而是对理念不被他人所接受的自我安慰,对怀才而知音难觅的无奈惋惜,与近年流行起来的“小确丧”如出一辙。不可否认,尽管孔子不被任用,他仍是将救济天下的宏图背负在了脊梁上。

背上了抱负,步伐便沉重起来,路途有了目的性,我们便将选择的权利拱手让与他人。是行是藏,不在己身,那么难免要像孔子一样聊以自慰。然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君不见多少有志有才有德之士被遗忘于江湖?

真正的“行藏在我”出于我们对生命圆融的把握,对己身的自爱与自信,自尊与自怜。石涛对八大山人赞语云:“个,个,无多,独大,大莫载兮小莫破。”禅师船子和尚诗曰:“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己身虽小,心灵却可无限宏大,唯有我们了解生活的起伏,无需理会是被任用还是不被任用,都以平常心应对,方能拥有能够沉着面对逝者如斯之宇宙,清心把玩盈虚如彼之浮沉的心境。

此时,我们才可以说是“行藏在我”。

这篇作文阅卷老师给了57分,我问同学,可不可以给60分以上,他们不置可否。我告诉他们,不可以。

一篇作文首先看立意,其次看结构,要从大处着眼,不可拘泥于某词某句。同理,写作文亦是从大处起笔,胸有丘壑,不可段句累积,只有文字,而无整篇构想。

本篇作文语言流畅雅致,有较好的阅读积累,内涵丰厚,说明该生写作素养较好。

但是,它却有一致命的弱点。

题目是“行藏在我”,标明了写作的立足点,也就是立意的核心。可是从下文来看,破多立少。批判“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了697字,正面阐述“行藏在我”只用了195字,显然,着力点偏离了论述的中心。这属于大问题,严格起来,57分也过高了。

分析之后,我让学生修改正面阐述部分。同学修改为:

真正的“行藏在我”出于我们对生命圆融的把握。圆融之处其一在于对己身生命的自尊。石涛对八大山人赞语云:“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垂,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的自尊就出于此,一个怀有自尊的人是绝不会放纵生活与时机的波浪将自己的心颠来覆去,而是超然立于海浪之上,静观万物,自得于心。而后是对己身才能的自信,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怀千古之才却隐于街市,即便帝王屈身征召,是否施展才能的选择权依旧紧握在自己手中。其次是对己身名誉的自爱,“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的伯夷孤傲的性情,高风亮节的品质与《庄子》中“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澧泉不饮”的大鹏相似,纵是饿死在首阳山,亦不为叛国之贼。

把握住了圆融,无论是被任用还是不被任用,都能以平常心应对,都遵照自己的本心。禅师船子和尚诗曰:“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己身虽小,心灵却可无限宏大,用这无限宽广的心灵化这“用”或“舍”,岂还是难事?

此时,我们才可以说是“行藏在我”。

显然,修改后的文字丰满多了。对“行藏在我”分别从“自尊”“自信”“自爱”等多个层次论述了“圆融”的含义。

但我给同学的回答是:还是不能给60分。

因为,正面论述,对提出的概念,须有阐释、有分析,有较为充分的论证过程。改文虽然丰富了内容,但还只是停留在“观点+事例”的水平上。比如,对“自尊”的论证即如此。这种情况也是中学生写作的常态。这样的常态文字怎么能进入到一类作文里去呢?

议论文,必须论。论就要把道理讲清楚,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富有逻辑地阐释。不然,何以叫议论文。

另外,论证论证,本身即要求层次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上文虽然分出了“自尊”“自信”“自爱”,但这三个层次之间没有体现出内在关联。

在此基础上,作了第三次修改。改稿如下:

真正的“行藏在我”是生命的圆融状态。

不以用而行,不以舍而藏;不用,依然要肩负起个体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处涸辙而犹欢”,而是“处涸辙”而谋求奔向大海的道路;用则不一定就行,不当之用,宁藏不行,梅兰芳先生蓄须罢唱,自藏而不用,不让生命的美玉溅上一点污水,是“行藏在我”的典范之笔。

之所以能处于“行藏在我”的圆融状态,首先取决于生命的自尊意识。所谓生命的自尊,就是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界定,有判断,不以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以功名利禄为转移,遵从于自我灵魂的呼唤,行藏在我不在他。石涛对八大山人赞语云:“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垂,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对生命的自尊使其自由出入于红尘与世外。

当然,对自我生命价值充满自信,则使“行藏在我”体现出圆融之内的柔与韧。不以自身命运不济而减损生命的高远目标,不以外在环境的压迫而改变理想的航向。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怀千古之才却隐于街市,即便帝王屈身征召,是否施展才能的选择权依旧紧握在自己手中。“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的伯夷孤傲的性情,高风亮节的品质与《庄子》中“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澧泉不饮”的大鹏相似,纵是饿死在首阳山,亦不为叛国之贼。从外在的性格行为上看,可能有些坚硬,如果从生命价值的行藏来看,则圆熟至极。

把握住了圆融,无论是被任用还是不被任用,都能以平常心应对,都遵照自己的本心。禅师船子和尚诗曰:“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己身虽小,心灵却可无限宏大,用这无限宽广的心灵化这“用”或“舍”,岂还是难事?

此时,我们才可以说是“行藏在我”。

本次修改较前大有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行藏在我”作了全面的阐释,体现了深入思考的过程和独到的见解。

2.第二段对“行藏在我”的全面阐释与下面的论述层次构成了因果关联,使论证落到了实处。

3.对“自尊”与“自信”都作了内涵阐释,借此把论证引向深入。

第三稿的修改体现了议论文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且语言富有韵味。

我认为,这样改了之后,可以给60分以上了。

如此看来,跨越60分并不难,如果你能好好体会领悟以上的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