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406教学手记——我喜欢这样的作文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认识自己,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哲学命题,可是看了孩子们的一句话观点,知道,他们完全有能力揭开这个宏大哲学命题的一角而发现表达自己的一些真相。这样的真相带着感情、思考,眼睛转向内部世界,有了天然的个性特征,我喜欢这样的作文。

我越来越不喜欢鸡汤式的美文了,原因即在此,鸡汤的特征是消泯个性,徐志摩的散文不如他的诗,他的诗有志摩的特殊语言而散文则没有;郁达夫的小说超过他的散文,因为小说的达夫味更浓;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但不感人,因为鲁迅的特点就是根据其思考的结论寻找一个表达主旨的故事,故事深刻但无法让人流泪,这就是鲁迅的价值。

鸡汤则不同,赞美春天,只能靠花红柳绿加点在微波炉里加热的爱的语言;写人生感悟,你看不出是谁的手段,放在谁身上似乎都可以。这类文章出生的背景是有人想当作家,为了写而写。一旦进入了这个循环,就很难从庸俗里脱身了,现在有很多所谓的作家在这样的游戏里玩得不亦乐乎。

中学生作文,当然不是作家创作,但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希望的我的学生只能肤浅地人云亦云,抒些假情,发些假论,我认为那是对他一生表达素养的损害!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写作思维,甚至还会影响到做人的品格。

因此,我坚决要求学生写真实的自己,做一个真实的人。

在涕泪交加间仍挣扎着渴望留住真相

高二(3)班 张弛

曾经一位好友这么形容我,“张弛你吧,就是这么一个开关,只有两个选择,非常开心和非常不开心。”我听了有些不悦刚想叫起来反驳,她一副“你看吧就是这样”的得意表情,我无奈,只得讪讪地闭了嘴。

关于这一点我也是自知的,情绪多变且易受感情传染,看见什么事儿不愿多加斟酌便气急败坏般地跳起来挥舞着拳头,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子小市民气息。能怎么办呢?总是气累了就忘,下次再碰上继续气,如此循环往复仍能如此精力充沛地生活,大概算是我一个可笑的优点。

过去常常蒙在被子里刷着咪蒙式文章被感动得痛哭流涕,自诩此为感性,却已在不知不觉当中失去了质疑的能力,与真相失之交臂。猛地记起柴记者说过一句话:真相往往流失在涕泪交加之间。我好像听见那帮人在背后说:看这家伙真听话,我一煽她就哭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刻奇新闻、剧本新闻,要想保持理智勘破表象后的真实是件难事,大抵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真相,其角度、立场、观点关系到个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是否有不断追求真相的意识就不一样了。于是我装腔作势般地向众人宣告:我要探寻真相!结果在通往真相的这条冗长的逻辑链半山腰还是嚎啕大哭起来。

我是一个不幸沦为煽情主义流量消费者的人。

无论无意还是有意间,我都如此轻易而毫无防备地掉进剧场效果的圈套之中,意识冥冥间选择相信故事中那个显而易见的“好人”,丝毫不废逻辑地认为此为真相,于是乎挥舞着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立面振臂高呼:“此恶人罪有应得!”而我有什么理由忽视信息的另一方?话语权明明是属于多方的东西,为什么我会如此自然而然地认为当下所见所闻定是全部。浅薄。

我的感情选择偏向过于理想化,偏执于表面的一点一滴而往往忘记为什么流泪,以致于最终沉溺于自我感动中选择忽略一切其他的干扰项,感动的本质被抽离,其不再只是单纯的情感流露。人需要感性,需要有情感的共鸣,这是智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可一旦过于偏执,难免会与唯心主义和宗教狂热沾边,将好恶凌驾于事实之上。我的一切主观情感的流露乃发自内心,但并不代表流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还是刻奇心理在作祟。

可我是矛盾的人。我享受沉沦于自我感动,也渴求探寻真相。何为探寻真相?于我而言,嚎啕大哭过后擦干虚伪的泪水,放下成见再去质疑。不断打破虚幻,不断构造可能,不断推翻逻辑。不拘泥于人云亦云的“确凿”结论中,倾听但不轻信信息不对称的另一方。

但每一个真相的尽头在何方?我不知道到何处足矣,而往往陷入不知如何进退的另一种困境之中。此谓挣扎。真相是伟大的,但我不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这是探寻的代价,感性与理性交锋的结果。

最终所呈现的我,是一个在涕泪交加间仍挣扎着渴望留住真相的自己。过程难免狼狈不堪了些,可所做一切只为尽所能探析真相而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我都十七岁了,还是最爱

高二(3)班 苏一舟

致我最爱的太阳:

我都十七岁了,还是最爱太阳。我一直有个梦想,想倚在太阳身边,和她说说话。我想快点长大,更想回到过去......

小时候,家门口的院子里种满了蒲公英,破旧的木头栅栏围起来的便是一方小小的温暖天地。角落里有着零零散散的几盆雏菊,那是外婆一手倾心栽培的。那时候,外婆总是抱着我去院子里晒太阳,一张老藤椅,一抹金黄的阳光,好像是我童年全部的记忆了。

长大些后,听外婆说起以前的故事,她总是摸摸我的头,然后带着几分揶揄对我说道:“你个小丫头呀,小时候话还说不清楚的时候,就会用你那两根小指头指指门外,然后哭闹着要我抱你出去呀!要是我不出去,你那两只小嫩脚蹬得呀可有力了,我都拿你没办法!”

这也许是我对太阳最初的记忆吧,仿佛是从上辈子穿山过海而来的喜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却对着窗外那细细碎碎的阳光有着无比的执念。她也许还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但她想要走近它,想要靠近它,想要和它说说话。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那时候妈妈总会对我说:“小丫头啊,不要每天都像个小男孩一样就知道往太阳里冲,晒黑了可就不好看了!”

可我那颗仿佛向着太阳长的心哪会听啊,太阳一出来我就只知道往外跑,把最爱的可乐糖和小熊饼干揣在口袋里便冲出门外找好朋友玩,不玩到太阳下山满头大汗都不过瘾似的,明知道回去一定会被妈妈训话,也毫不畏惧,只为了在那大太阳下多奔跑一会儿。

   上了初中,我们便搬了家。新房子虽然有电梯,周边的设施也都好了很多,但我还是喜欢那个破旧的老房子。推开门便是太阳,呼吸的空气都是一股温热的气息,暖暖的,直抵人心。而水泥铸成的大楼呢?防盗窗和窗帘的层层阻隔让我离太阳好像越来越远了,我虽然还能看见它,但伸手却永远触及不到那个温度了......

我怀念那种可以天天活在阳光里的日子,但我从来没有忘记我的那颗太阳,心里的那颗太阳。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我十七岁了,我想快点长大,这样我就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站得更高,看到更美的太阳。但我发现,我越长越大,太阳离我却越来越远,我拼命地追啊赶啊,涕泪交加地渴望拥抱到它,但它却越走越快,慢慢消失在地平线。所以我越长大,越害怕长大,我想要回去,想要回到那片蒲公英的小院子,好好看看我的太阳。我要把我的一切高兴和委屈统统告诉它,和它一起哭、一起笑。

亲爱的太阳,你愿意和我说说话,陪我长大吗?

                                                                          ————永远爱着你的那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