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714教学手记——《潮流如糖果》作文批改记录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有同学问我,为何作文总是在切入分上下徘徊?

我们就以下面的这篇作文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苏州市高二期末考试作文题如下:

潮流是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服饰打扮、言语形为、思维观念……处处都有潮流。面对潮流,有人顺势而行,有人独持己见。

第一段:重复了作文材料,这是许多同学的思维习惯。

这个重复有没有价值呢?没有价值,因为你表达的与材料上文字意思没有区别,甚至语言还远不如原材料。为什么很多考生乐于再把材料重复一遍呢?有人认为那是不会开头的原因,只要学会几种开头的方式就可以了,于是人们编写了开头三十六法之类的宝典,事实证明,拥有了这些宝典,依然写不出高妙的文章来。因为,重复材料,大多是他的作文立意还未明确,还不清楚。他需要先走起来,慢慢启动思维。也就是说,他还没把整篇作文主的思路、框架想明白,就开始动笔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从这篇考场作文可以看出来,该考生作文的观点就是:既不可亲近潮流,又不可远离潮流。这个论点是非常空洞的,没有什么实质性见解。即使如此,如果开篇之初能用精练的语言把这个论点置于开头第一段,就无须重复作文材料,效果也比现在好,因为,谁愿意读一开头就来一段毫无意义的重复性表达呢?

第二段:潮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

作文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作者是否有见识,本文的这个观点对不对呢?对,完全正确,但没有见识。这也是大批考生的写作状态,说的话全对,但没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识。潮流当然是社会发展到一程度的产物,这个产物的特殊性在哪里,你对潮流的个人界定是什么,从这段表述里看不到。

为什么没有见识,他不也读了许多的书吗?因为缺乏思考。潮流代表着这个时代人们怎样的文化意识、思想观念、审美心理……需要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与认识,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很多同学不具备这种思维能力,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思维习惯。这就是低幼化的表现。这与一直以来的学习理念直接相关,把学习看作是记忆别人所给予的结果而不是自己思想的建构,是长期以来整个教学界最大的弊病。

第三段,是个过度,把源流比做糖果。

用比喻论说的关键是如何借喻体特点深化说理。

第四段,潮流是快餐文化,沉浸其中精神与灵魂就会空虚。

潮流一定是快餐文化吗?潮流一定会使精神灵魂空虚吗?唐诗宋词就是唐宋时期的潮流,它们不仅丰盈了多个时代人们的心灵,直到现在它们还被“咏流传”。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考生的逻辑思维是多么薄弱。逻辑薄弱,实际就是思维力欠缺。思维力欠缺还表现为概念的混乱与话题的交杂。本段中“像近年的‘网红’,虽带火了一些人,但这些人的文化素养真的高吗?未必。让他们去解释一些呛爆鲜词讲得头头是道,一到严肃的语言运用又原形毕露。”当考生无法从概念的逻辑层次上区分潮流的内涵时,只能用一些个别现象来代替潮流这个综合概念,导致以偏概全,逻辑上漏洞百出。网红的素质高与不高,是用呛爆鲜词与严肃的语言来判断的吗?

从整个语段上看,缺乏对源流本质的正确认识和严密的逻辑分析。

第五段,单独成段,有警醒作用,这种形式不错

第六段,潮流快餐适当吃一点可以劳逸结合缓解紧张的工作学习。从正面肯定潮流之必要性。

这种思维被同学们认为富有辩证性, 一面批其不利作用,一面肯定其本应有价值。思维方向正确,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这段文字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存在的问题还是思维停在概念的外面而无法进入概念的内部。“能忍住一辈子中吃糖吗”,这并不是必须吃糖的理由。下面罗列浏览热点、发表情包之类的例子,由于之前对潮流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随意举例,把时下流行的现象都归到自己的论题之中,就显得混乱不清。

联系上文可以看出,该生笔下快餐文化、网红、世俗文化生活等等全纳入潮流之中,当然,这些全是潮流,没错,关键是当缺乏认识的角度与标准,随时抽取其中一种现象来立论,就难以形成完整有力的统一论证结构。这就是该文缺乏论证力量的原因。

第七段,禁止潮流就会思维僵化。

第八段,总结全文。

回顾整篇文章,可以发现,这类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界定概念的意识和能力;

2.缺乏分析阐释的能力;

3.语言表达基本功不足。

解决问题的路径:

1.改变阅读习惯。写出什么状态的文章,表明他阅读的样子。写不清晰,说明他读得不表晰,虽然读了很多书,他只读了内容,而没有读出文本的表达形式,读书的标志是知道了一些具体的事,却不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些内容的。这是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

要改变这种阅读习惯,要时时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他是如何让我们信服他的观点的?这些语段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2.作专项逻辑思维训练。可以说,被评为本次考试的许多优秀佳作,在逻辑思维上也是漏洞百出。只不过卷面好些、语言更漂亮一点而已,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

建议阅读斯特拉科特雷尔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手册》,按照上面的一些练习设计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写分析笔记。每天坚持读报,分析报纸上通讯报导、学术论文的思路框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