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思夜想一百七十四——语文应该驾驶语言之舟奔向人文的彼岸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说明:翻检资料,翻出2009年写的札记一则,十年过去了,发现,当时的思考还有一定的价值,比如,文中被我反红的文字,与2017版课标精神完全匹配,严格地说,我走在了它的前面。走在前面未必是好事,走在前面,如果碰上……都会成为大谬;十年过去了,语文课堂究竟有何发展,看看眼下的情景,发现没前进,反而有向后走的迹象。

再看看,十五年前,我的学生学习《陈奂生上城》的作业,发现现在仍然还属于超规破矩的行为。

语文,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生龙活虎的学科被生生变成了应试的方法与技巧,难道这个民族的后代就为了走进大学之门必须让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干枯无味吗?尤其可怕的是,当有人用这种方式尝到了甜头后,就认为这是唯一通道,然后把它神圣化。教者,终其一生,留下的除了苍白,还有空无;学习者,用十年美好的青春换来一生的厌恶语文,踏入大学之门后把这块砖扔得越远越好。我们大多时间用辛苦的劳动做着于人于己都没有太大意义的活。大家的能耐的就是能在这种没有意义的劳苦中还能自认为很有意义,不信,你看看那些老师的眼睛。

语文是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简化为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性质的界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个“统一”究竟怎样理解。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指向人文内涵,而在奔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却要脚踏实地地走在工具性的语言学习之路上。因为只有指向人文内涵,我们才能发现语言这一工具的魅力,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工具的价值意义,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一工具;同时,只有走在语言工具的路上,才能深入理解其人文内涵,才能真正体现这门学科的性质。

由此,我提出了生命化阅读观。阅读是一种对他人生命过程的体会,也是自我生命过程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生命化阅读观关注文本的精神内核,关注的渠道是语言文字,因而语文知识是为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落点。

它与过去阅读教学观的最大区别,首先是阅读目的不同。传统阅读教学观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接纳固定的语文知识,比如字词,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整体趋向于文本的外在特征。生命化阅读观是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媒介,增加阅历,陶冶情操,砺练毅志,丰富生命内涵,从而达到改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趋向于文本的精神内核。

其次阅读内容不同。传统阅读观把文本当作语文知识的载体,主要的阅读内容是语文知识。如记叙文,抓六要素;说明文,抓十余种说明方法;议论文,抓三要素等等。生命化阅读观,把文本当作一个平等的生命对话体,关注其人文内涵,有关的语文知识自蕴其中。

再次是阅读形式不同。由于传统阅读观以获取语文知识为主体趋向,往往对文本进行分解式剖析,一篇文章常常被脱离其精神核心而分割得七零八落。生命化阅读观,视文本为生命体,文本的每个文字都闪烁着其灵魂的光芒,因而它往往从文本的精神内核处入手作整体解读。

再次是阅读结果不同。注重知识化的阅读结果往往给学生留下的是一些虚空的概念,比如,学生可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可是并不关心这个比喻与文本主旨的关系,许多同学学过了几本书,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些空洞的中心思想。生命化阅读的结果以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表达生命成长的结果,经典的语言文字因与其生命融为一体而获得真正的理解、长久的记忆和灵活地运用。

语文教什么?

简言之,语文应该教富有人文内涵的语言。人文内涵是其核,是语文的灵魂所在,失却了这一点,所有的文字都是死的。语言是语文的血肉,没有语言的塑造,灵魂无所依托。因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立足于这些人文内涵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语文应该怎样教?

我以为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所谓走进文本,就是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置于共同的生活情境,达到读者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而不是立于文本之外去作纯理性的剖析,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入到文字的深处去。

其次,还要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如果文本中的情境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该如何面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文本中找依据。其实,这是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比如,教学《三块钱国币》,我让学生假设吴太太是自己的邻居,会出现哪些生活场景。借此让学生全面阅读文本,把握吴太太的思想观点、语言风格。

再次,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开放、引导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八种对话类型:读出词汇的语境义,与文本展开理解性对话;读出语言之美,与文本展开意境性对话;读出语言的留白,与文本展开情感对话;读出语言规律,与文本展开生命对话;读出文字的灵魂,与文本展开文化性对话。我还设计了四种对话方式。其目的是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绳索去攀登人文精神的高峰。

总之,我认为,语文课应该驾驶语言之舟奔向人文的彼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