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1118教学手记——我们在地坛里流连:“三点式”阅读进入铁生心灵之室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我们在地坛里流连,第二阶段就是“三点式”阅读,意欲进入史铁生的心灵秘室。所谓“三点式”,即:

痛点:人生艰难、伤心之处;

悟点:生命感悟、思索之点;

美点:表达独到、有味之语。

我让同学们再阅读全文,从这三个角度来梳理史铁生的表达及内涵。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还是组内讨论,每组每点推选出一个语句来。

同学们的阅读结果还是超出于我的视野范围,有些句子,我没想到;有些语句,他们阐释的完全超越于我的认识。

下面,我们先从“痛点”来看看吧。

1.那是个晴朗而令人心碎的上午,时隔多年,我竟发现那个漂亮的小姑娘原来是个弱智的孩子。

2.算子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

3.大树下,破碎的阳光星星点点,风把遍地的小灯笼吹得滚动,仿佛喑哑地响着的无数小铃铛。

4.然后又等到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5.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单是有我的车辙,有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6.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的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7.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这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

8.她仍然算得漂亮,但双眸迟滞没有光彩。她呆呆地望着那群跑散的家伙,望着极目之处的空寂,凭她的智力绝不可能把这个世界想明白吧?

以上是二班各小组同学选的。从涉及的内容来看,同学们的选择不带有我所设想的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6、3这样的句子,可能要被我排除在外,这并不代表我的选择标准更科学,只是想说明,我的选择受制于阅读观念中既有的思维框架的限制,这种限制让我们的阅读只倾向于那些符合自我阅读习惯的语句,这显然是片面的。因此,我们要常常看看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也不论是肤浅还是偏颇,都会撬动一下我们僵化的思维、认识、观念。

在“痛点”的讨论过程中,让我激动不已的有两处。

一处是张琪同学对“算子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的解读。

她说:史铁生这一句话里用了两个人称,他没有说“算了吧我,我怎么可能自由呢”,而是说“算了吧你”,好像一个身体里住了两个灵魂,自己与自己对话。上一秒还在说你自由,下一句就啪啪打脸,说不可能自由。最痛苦的不是失去自由,是你以为你拥有了自由,而残酷的现实给了你两耳光,悄悄在你耳边说:算了吧你。你才如梦初醒,自己从未有过自由。

张琪的分析,让我极为激动,因为她意识到了史铁生在地坛里所呈现出的“我”是有层次区分的,他在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史铁生为什么要与自己对话呢?与他对话的那个自己与他是对等的吗?是我口与我心的对话吗?我接连抛出了这些问题。

同学们一时陷入了沉思之中。我引导他们思考地坛里有个实实在在的双腿残疾的史铁生,这个史铁生在地坛的景、物的启示下慢慢地对自己的心态、行为进行审视,只有当他脱离开现实中的史铁生,他才能客观地审视,才能冷静的分析,这就是我们看到他对那些不公平、生命的无奈痛苦、命运的残酷无情的理解与接纳。现实中的史铁生认为自由了,而另一个站在高处的史铁生告诉他,你还在牢笼之中。这很像西方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所研究的结论,人有……

我的话未说完,王浩宇同学接了出来:本我、真我、超我。

我让他写在黑板上,同学们感觉耳目一新。

(下了课,我查了一下,佛洛依德的学说是本我、自我和超我。霍妮认为人格结构是真我、实我和理想我的组合。)

第二处是对“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这段话的解读。这段话极为感人,单从内容上理解,或是默想,往往难以体现出那种质天问地的悲愤和无限哀怨的凄楚,它需要朗诵,在语音的变化、声调的起伏、和整个身心的融入中才能体会到史铁生的悲哀和痛苦。

朱丽君同学先读了一遍,有抑扬,但声音太硬,主要是情感把握不到。于是,我带着他们一起来研究这几句话的情感内涵。

我让他们一句一句地品味,史铁生要给谁说,在问谁,这个问有答案吗?同学们慢慢体会到,“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这是问命运,问苍天,他也知道这是没有答案的质问,可是当人们在穷途末路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只能呼天喊地。第二句,“快要碰撞一条路”里包蕴了无数的辛酸苦楚,如果能把这些辛酸苦楚的成果给母亲一看,也值,可“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自己所有的汗水心血等于白流了,这是一出多么令人委屈痛苦的悲剧!于是,史铁生再进一步质问母亲的价值与意义,显然,母亲来世上不是单单来为儿子担忧的,可是史铁生的母亲却恰恰是这样的,这就使他无法解除给母亲带来无穷灾难的愧疚。最后,“才只有四十九岁”的母亲就早早地离我而去了,这简直要嚎啕大哭了。

朱丽君同学再读进入了情境,钮婧琦同学主动要求再来读,把气氛带进了地坛,最后,我读了一遍。每每读到这里,我总是泪眼婆娑,史铁生就坐在眼前,仰望着远处寂寥的天空,眼角挂着泪滴,他在质问:为什么?为什么?“忽然熬不住了”,那个“熬”字是在暗沉低哑的抽泣中挤出来的,“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那个“一点点快乐”让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涌出;“才只有四十九岁呀”,我在课堂,不,是在地坛,为史铁生和他的母亲而流下泪水。

几个女孩子悄悄地抹泪,一个孩子悄悄地递给我一片纸巾。

同学们的掌声把我惊醒,才从地坛里走出!

语文,是要用我们的生命来教的,它不是知识,是生命!

其他两项来不及说了。

回到办公室,急急翻阅三班的作业,又让我激动了半天。

请各位朋友直接看图片吧,来不及打成文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