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历史上的这次割让领土,却使得国家由衰到盛 ,成为世界强国

 人众众人 2020-09-18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领土,这种观念在我国古代更是强大,在清朝就有“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这一说法。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过割地卖国之事,例如大清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屈辱条约,存在着大量的分割领土,使得大清国最终走向灭亡。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有过这么一次割让领土,反败为胜使国家最终走向强国地位。

公元前362年,一生好战的秦献公因在少梁之战中身中毒箭,回国不久就毒发身亡。同年秦献公次子嬴渠梁继位,也就是史上的秦孝公。此时的秦国,正处于内外动乱的时刻,国家领土被魏国占领,虽然在秦献公时期,收复回来一半,但还有一半尽在他手,这使得新上任的国君嬴渠梁尤为头疼。

而正此时,卫鞅孤身入秦准备营救其在少梁之战被俘虏的师傅公叔痤(魏国丞相),给嬴渠梁出了一个两全之策,便是割地放人以保全秦国,最终嬴渠梁委曲求全力排众议地同意了卫鞅的计策。秦国返还秦献公收复的秦国命门函谷关要塞,再加上十八个县一共五百里领土,让给魏国,而魏国必须同意休战。但秦孝公只说了一句:“这些我会在20年后再夺回来”。

最终贪图利益的魏国国王,同意了休战。因为他知道,历来善战的老秦人虽然很穷,但是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打仗能手,灭掉了秦国自己实力也会大大削弱,最终引来祸端,何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送到嘴边的肉呢?此等好事,实在难求。至于秦国那央央弹丸之地,可密谋联盟其他国家一起瓜分。

从此以后,赳赳老秦人不忘国耻,在休战期间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并在卫鞅的帮助下实行改革(即商鞅变法),国力不断强盛起来,在嬴渠梁的治理下,开始血洗前耻,收复失地,拓展疆土,逐渐由一个穷国、弱国开始走向一个强国的地位,并经历四代人的努力下最终灭掉其他六个国家,实现全国大一统。
俗话说的好“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死总会出头”,由于秦孝公的这次委曲求全,最终保全了这个国家,保全了这个国家的人民,实属不易,堪称经典
观古今奇谈,品百味人生,我是子木,喜欢我作品的话,请多多点赞转发。若有不足之处,望读者多多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