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商”与2项能力有关,家长从3方面入手培养,让孩子胜人一筹

 IF枕边育儿 2020-09-19

最近“逆商”一词逐渐进入家长们的视野,大家都开始私下讨论起了孩子“逆商”的培养。这时或许有人会好奇“逆商”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如何从容面、解决困境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们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A家长认为,孩子的逆商应该从小抓起。



孩子小时候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有家长做靠山可以依靠。等孩子长大后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外生活时,就必须自己面对所遇到的困难、逆境。若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抗挫能力,长大以后就为时已晚。

B家长对逆商培养持比较随性的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应该自由成长,以快乐为主。过早地要求孩子去完成家长给的任务容易让孩子失去本该属于他们的童年欢乐。这类家长更倾向于顺着孩子的想法走,让其自己面对挫折从而自然而然地养成逆商。



C家长更倾向于适当地引导孩子。



孩子的成长过程必定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既不能让孩子独自一人扛下所有,也不能什么都不参与,任由孩子发展,而应该适度参与调节孩子的情绪,在孩子无法走出来时拉他一把,避免其越陷越深。

以上三种家长对于孩子逆商培养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孩子的逆商培养应从小开始重视。



逆商为何如此重要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特殊的时期都可能成为一道分水岭,有的人逆流而上,占据高地。有的人不经意间,早已被冲刷到了末游。

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会遭遇不顺利的事情,但每个人对于解决困境的做法都不同。此时就引申出了逆商这个概念。

孩子无法面对挫折,容易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近年来,自杀孩子的年龄不断地在降低。许多孩子自杀前,父母都没有察觉出什么异样,等到幼小生命无法挽回时才知道孩子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心理斗争。

当孩子无法正确处理内心的负面情绪时,就是挫折商不足的表现。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没有办法自己排解情绪,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危机,这时就容易在内心堆积垃圾情绪,造成心理扭曲,如此恶性循环,终有爆发的一天。



柴静的《看见》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逆商与心态挂钩



在处于逆境初期,人情绪低落沮丧是必然发生的, 逆商高的孩子往往是乐观的,他们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持两面性的观点。当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选择将事情有利的那一面挖掘出来,重新掩盖不尽人意的那一面。所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逆境的到来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只会让他们越挫越勇。



逆商与能力有关



逆商高的孩子更愿意在逆境中主动出击寻找解决困境的办法,不断从中积累生活的经验。当他们不断地用大脑思考时,也激发了脑部其他部分的活跃度。所以说聪明孩子的能力超乎他人有其一定的道理。



孩子的逆商应该如何培养呢?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运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孩子在一岁之前不需要进行逆商培养。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世界还处在非常模糊的认知,也不会有会积压在内心的情感。

一岁到六岁孩子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有关于大脑支配心理与生理的各项功能开始分化,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随着年龄的增加就会在探索路上就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逆境挫折感

面对需要家长引导的情况时可参考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理解并安抚孩子的情绪。



对于幼年时期的孩子,家长与其共情的态度很重要。在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理解孩子的情绪。大多数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理解孩子情绪后应进行有效的安抚,用玩具或者游戏调节孩子的心情,等他们不再被坏情绪左右时,再进一步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第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哪里出了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汉汉很喜欢自己在家和妈妈一起拼乐高玩具,当他找不到下一个形状应该放在何处时就开始着急。但汉汉的母亲并不会因为孩子出现这样的情绪而责怪他,反而会引导他开始看拼图的说明书,并询问汉汉是否正确。让汉汉自己发现哪里拼错了,应该如何修改。



第三、帮助孩子总结。



在每次引导孩子走出逆境后协助孩子总结经验,告诉孩子这次的问题是什么,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应该怎么做。教会孩子正确接受失败,培养乐观心态。

枕边育儿寄语:




张海迪曾经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有时候细节的好坏能够改变孩子的一生,家长们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孩子逆商的培养,带给孩子一项宝贵的生存技能。

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