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之境界,您到了哪一层?

 博搜茶文化 2020-09-19

  禅茶的主角一直都是僧人,在茶之世界里,他们悟道、修身、养性。在古时,僧人们坐禅时,通常会放一壶茶在身边,以对治昏沉。到今天,“禅茶”已经成了可以与“道”相契合的一种境界,成了高品位的文化人一种高雅气质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茶才配得上这“禅茶”之名呢?有人说是龙井,有人云是毛尖,有的猜是碧螺春,有的则断言是铁观音……

  

  一盏茶的时光,和乐美好,倍感温馨祥和,这是属于一家人的欢乐时光。老老少少一家人,泡着一壶好茶,谈天唠嗑,其乐融融。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 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具体内容为: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茶以清心,茶以雅志,茶以助禅。品茶要品出茶叶生于深山幽谷,汲取山水灵韵,远离尘俗的意境。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 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饮茶的同时,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雅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

  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至纯至简。想想吧,“寒雪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是多么清淡,又是多么丰盈。

  

  茶的味道,没有咖啡苦烈,不像小锅酒一样老辣,而是苦中有甜,涩中带鲜。工作之余,一杯清茶在手,除了解渴,还可养心——在某一瞬间,仿佛蓦然走进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清风浩荡。腾冲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不论什么茶,每一芽嫩叶都集天地之精华;每一片茶叶都出自火山灰和黄土地;每一棵茶树都长于幽谷峻岭、高山云雾间,尽享日月光华、饱餐风霜雨露;每一块茶园都远离污染、嘈杂的环境,与青山绿水相伴。

  时光不老茶香有情不是被时光磨掉了棱角,而是被茶温润了灵魂。年少轻狂,曾给了多少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那时候的梦想很轻,笑容很长。后来,在某个无言的深夜,对着一盏茶,你可曾听到了人生的重量?曾几何时,喝茶成了习惯,没有任何目的,不为任何人与事,单单只为了喝茶而喝茶,在生命的长河里取一段清流,与茶共享,品咂出人生的又一种况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