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风骨

 马尔的视觉 2020-09-19

谢礼华和吴家琦算是黄宾虹画院的颜值担当了,清秀,峻拔。

拉他们俩合影,想竖个标杆,拍出来又觉得缺点劲。

很久都没见过像余建华这么酷这么帅的老男人了。

眼睛喷着光,看人是一种照射;眉宇间有股子英武之气。

胡子不长,恰到好处的艺术着。

他的率真和尖锐更有味道,就像徽菜大师的名品臭鳜鱼。

现在的文化艺术圈,赏画观书看文章,大多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包裹深藏起来,一并不露声色。

嘴里的褒赞如同深潭水习惯性的冒泡,你好他好全都好。

偶有一个出来说了真话,道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要被当做愣头青看,就是被视作脑子有病。

传统文人的风骨中,对艺术作品的苛刻,真诚相待的性情、品相,已经叫世风吹打得七零八落。

在此潜兄的望稼楼,与余建华同看一本画册,里面都是有头有脸的省内画界知名人物。

他批评说有的画只想着媚俗、艳俗,却很可笑的只知媚艳而不懂俗,就连俗之好恶也不甚分明。

手点着一幅山水,称人家画漏了气。

“画漏了气”的提法,语词浅白,却甚为精辟,富有神韵。

仔细看原画,才知余建华并非舌毒,而是眼毒。

翻到里面张此潜的一幅花鸟大画,他顿时来了劲头。

说此画为知俗、懂俗之极品,满目俗艳,色调叠加,却能赏心悦目。

其中满盈着欢喜,似俗而笔墨大雅。

这才是雅俗共赏的经典。

此潜兄叫余建华评品得收起点肚子,不好意思的要故作掩饰,也挡不住被赞时满心的欢喜喷薄而出。

看到画册里赵规划的山水,他评价说是气足韵浓,是笔墨高远的范例。

画面满,看似忌讳,却能画出传统读书人的样子,满腹经纶而虚怀若谷。

他的褒贬用语色香味俱全。

我特意挑出张此潜本人的画册里,一直让我甚是喜爱的黄宾虹肖像给他看,希冀他能口吐莲花。

谁知他沉吟一会,竟说此画为好画,但亦有瑕疵。

上半部头像可谓神乎其神,颈下衣衫也有神韵,可见纹理飘逸。

只是底部欠了托举的厚重,当泼墨黑透,才能让上部显出欲挣脱而放飞的姿态。

再去看,也觉他的话确有道理。

他对张此潜的几幅荷塘写生赞不绝口,说画出了感觉。

墨彩浑厚而层次缤纷,苍老的心思深入而意悲切。

他有些羡慕,现在的张此潜正是起兴之时,笔下如有神助,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想啥画啥便有啥,心笔相通。

我想起那一晚。

此潜兄画完那几幅荷塘写生图后我们在一起喝酒,几杯进肚便有些酒意。

慨叹决不让后代沾画,太苦心、太纠结了。

张此潜感叹时的情绪,就如同他画出的那几幅残荷莲藕。

到东篱,一见到沈怀远,余建华直接称他为世外高人。

熟悉堂主的人,对“高人”之评尚能接受,“世外”就无疑跑了题。

我在肚子里差点笑出声来:余建华啊余建华,你也有漏气的时候。

他仿佛能听到这笑声,转脸跟我说:能在城外几十里地的荒野里建个院子、种块地,只赔本不挣钱的坚持十几年而无悔,他就是世外高人。

他有些激动起来:在座的除了沈堂主,又有谁能?

这话倒也一针见血,说得我们面面相觑。

我们所见的他人,就是你内心的镜子。

我总觉得余建华在看画评人时,也映照出了他自己。

与建华相处也就半日多,他的人物和绘画品评,实在有古风古意的蕴涵。

爽朗如秋,也像畅饮了回好酒。

一众人在东篱合影,有循规蹈矩、顺顺贴贴的,也有格式、标准化了表情的,唯有张此潜交叉臂膀,而余建华则是微侧身,手插裤兜里。

那已经不是与众不同,而是始终警觉着的桀骜不驯。

作者相关文章

一个男人到另一座城市来看另一个男人(2)

东篱故事:乔鹏的琴挂、茶挂与香挂

一白先生(2)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