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东周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圃田村)。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深远。
列子的活动时期约于战国早中期,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其学说源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子)庄(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守林老人的雅座,一杯白开水,一部半导体,一盒烟,仿佛时光倒流......。
列子隐居圃田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著书立说二十篇,十多万字。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今仅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八篇,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全书共载哲理文章、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其中《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杞人忧天》等,都出自此书。
圃泽多贤,出自《列子.仲尼》篇:郑之圃泽多贤,东里多才。寓言描写了东里才子、郑国大夫、法家先驱邓析戏弄圃田贤人伯丰子,却被伯丰子的随从反驳的无言以对的故事。说明“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
《朝三暮四》,通常形容某人做事不专一。其实与原故事并不相符。原故事出自《列子.黄帝》篇,列子用通俗的寓言故事,来说明很深的道理。
《夸父追日》,出自《列子.汤问》篇。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篇。
《疑邻盗斧》,出自《列子.说符》篇。
《扁鹊换心》,出自《列子.汤问》篇。
列子御风。在《列子.黄帝》中,记载了一则有人向列子请教御风之术的故事。列子拜壶丘子为师,经过了九年的磨练,达到去尽分别、天人合一的境界,可御风而行。
庄子在《庄子.逍遥游》中也有记载:“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五日而后反。”描述列子乘风而行,轻虚缥缈,微妙无比,一去十天半月,复乘风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