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三碗不过岗,武松却喝下了18碗。这让很多人都对古人的酒量都一知半解:是不是古代人都“千杯不醉”?
事实上,真相并非如此。在翻阅古代喝酒文化资料时,我们还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冷知识:比如,原来古代就出现了“酒驾”;唐宋时期,竟然还出现过专业的“陪酒小妹”?万万没想到,中国古代最能喝酒的朝代,99%的人都猜错了...
今天,四维时代联合义乌博物馆,通过3D动画+3D数字文物展示手段带你“涨知识”。点击下方视频,马上带你鉴赏最酷炫的3D动画,你绝对不容错过。

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喝酒,美酒在手,呼朋唤友。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的这样一个朝代,喝酒是要被砍头的,这个朝代便是3000年前的西周。
这不禁让现代人疑惑:古人下班喝喝小酒,竟然还要面临“砍头”风险?
事实上,这个“史上最严禁酒令”还得从商朝讲起。由于商朝纣王整日只会喝酒玩乐,“嗜酒”导致商朝最后因此而衰败灭亡。周朝推翻商朝后,马上颁布了一个禁止聚众喝酒的法令。
在“史上最严禁酒令”的西周,禁酒令对平民要求还宽松一些,只要你有稳定经济收入,酒可以独自在家适当饮酒。但贵族男子就不行了,他们只有在大型祭祀活动时才被允许喝酒。在祭祀活动现场,还会出现专门的“禁酒器”,喝酒时需将盛酒的器皿放在铜禁上。
▲ 西周“禁酒器”:以此来警示人们要适度饮酒
类似于现在印在香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
古代喝酒规矩多,喝酒也玩“谐音梗”。在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愿望特别强烈,喝酒时最好用上鸡首壶(“鸡”和“吉”谐音),要铭记前朝的血泪教训,才不会让自己喝酒乱了性子。(请大家来评评分:在战乱年代,下面这尊来自隋朝的鸡首壶,能不能上榜“古代畅销酒器Top10酒具”呢?)
到了唐宋,风气逐渐开放,因此酒文化也逐渐盛行。唐朝贵族聚会少不了酒,唐朝的酒桌很少出现妇女,而是请专职的“陪酒小妹”捧场。
作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养的“陪酒小妹”,这些女性不光会学习琴棋书画,还会学习酒桌上如何聊天,不过她们不像现在陪酒小妹这样,自己咚咚咚喝完,而是要主持“行酒令”。
在喝酒成风、酒令成行的朝代,唐代的“行酒令”主要以猜诗,或猜物,或猜拳等形式进行赏赐或罚酒。据记载,唐代有至少7000首酒诗,如今脍炙人口的与酒有关的诗词中,不少诗词就是从这些行酒令中诞生的。
喝最醇的酒,玩最高雅的行酒令,还得用最贵的酒杯。身在酒文化最繁华的唐宋年代,贵族们都在“暗中较劲”的高级酒具——带有金花银台展的酒器了解一下,这可是古代VIP尊贵人士才能用上的酒杯呀~
▲ 北宋錾刻人物故事纹金花银台盏3D文物展示 | 义乌市博物馆
冷知识3:为什么古代人酒量那么大?
真相原来这么简单
古人的酒量如此大,为什么总是“千杯不醉”?
从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喝酒都是大口酒,完全像喝水一样,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很难喝醉。难道古代人喝的是“假酒”?还是说,古人真的有“千杯不醉”的基因?真相是,古代人喝酒大多数在15度左右,等于喝啤酒。
在这里还要科普一个知识:宋元前,古人喝的酒基本是发酵酒(等同于现在的米酒),宋元后才开始出现蒸馏酒。在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喝酒动辄就是十几碗甚至是几十碗,而鲁智深更夸张,喝了十多碗酒后还要再喝一桶,其实...只不过是甜甜的米酒而已。
所以下次看到教科书上描述文人雅客豪饮的名场面,也基本可以大胆地下结论了:古代人一般都喝不过现代人,只是他们没找到高度数的酒喝罢了。除外,3000年前的古人还会“调酒”(用一种叫做“盉”的青铜酒器对酒注水),用来控制酒的浓度,没想到古人还有这种“小心机”,也难怪会千杯不醉了。
▲西周中期丰姬铭青铜盉3D文物展示 | 义乌市博物馆
古代便有酒驾事故吗?答案是“有”。据闻早在光绪26年(1900年),慈禧66岁寿辰,当时袁世凯投其所好,花了一万两白银买了一辆杜里埃汽车送给慈禧作为生日礼物。
有一次,慈禧心情大好,赏给司机孙富龄一碗米酒。后来这位司机酒劲上来了,不料前面冒出一个小太监,这时孙富龄已酒性发作,情急之中怎么也找不到刹车的位置,撞死了这个太监。这起“交通事故”被载入酒驾史册,估计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起酒后驾驶交通肇事案。
说到爱喝米酒,还得说说慈禧的曾祖父——乾隆爷(看来爱喝酒还有“祖传”基因)。
作为清代宫廷品味最独特的一位皇帝,乾隆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权势与最丰厚的财富,更还拥有最敏感的味蕾和最挑剔的眼睛。(据说乾隆在晚膳时喜欢小酌一点,最爱喝的饮料就是米酒。这不禁让人猜想:乾隆一生作了4万多首诗,莫不非就是在这一杯杯米酒的“助攻”下发挥出来的吧...)
?? 点击下图,解锁来自清乾隆的犀角兽面纹杯 ??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名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以7000首酒诗“问鼎”诗歌届的唐朝,也有人提名坐拥竹林七贤的魏晋南北朝。不过中国最爱喝酒的朝代,是明朝。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明朝帝王相比于唐朝对酒文化更重视。明朝皇帝对酒到底有多重视?首先,酒馆就遍地开花。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下令在南京城内建造十座酒楼,后来增至十六座,简称“十六楼”。纵使唐代有7000首酒诗,也比不上明朝皇帝亲自下令建多座酒楼来得真实。(网友:“皇帝都有这爱好,全民能不追随嘛?”)
第二个原因,明朝还有严格的酒制度,规定了有些酒类是身份和荣耀的象征,且有专门的给宫廷造酒的皇家酒坊。
如今明朝有很多史料都记载着它前所未有的酒文化,如“此皆山人家养生之酒,非甜即药,与常品迥异,豪饮者勿共语也”,狂夸自己的酒非常好喝,且能入药治病,是养生酒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明朝时期的酒文化确实兴盛。因此到了现在,人们也普遍承认明朝是史上最爱喝酒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