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肉就是息肉病吗?

 钱首相小泉 2020-09-19

息肉与息肉病无论在症状、性质、数量、恶变程度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差异,不能混淆,应予以区别开来。

息肉就是息肉病吗?

息肉是指突入肠腔的局限性组织肿块,是胃肠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从临床上看,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入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息肉。

息肉病则是指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非常多的息肉,并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称为息肉病。息肉病属祖国医学息肉痔的范围,大多为腺瘤性。息肉病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结肠和直肠,三分之二生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其中直肠受累的发生率最高,约占 90%。息肉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而息肉并无家庭遗传因素。

息肉和息肉病的主要症状

1.便血: 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便血是消化道出血的象征,是病灶发展恶化的危险信号。便血的量、颜色、性质与粪便的关系,对于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临床意义,多因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引起,当息肉脱落时可致出血,甚至贫血。柏油样便应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血色鲜红,应考虑到直肠出血或者结肠出血。便后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多为直肠下段出血。当用力排便时由肛门射血或滴血,多为内痔出血。若排便时出鲜血,而且伴有剧烈疼痛为肛裂出血。儿童排便时有鲜血滴出或血液污染肛门,或粪便表面有血液附着为直肠息肉的特征。脓血便发生在成年人应首先考虑结肠、直肠癌的可能;若以黏液脓血便为主,应考虑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痢疾。

2.脱垂: 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脱出肛门外的有蒂直肠息肉色淡红,质较韧,便后能自行还纳或需要手托扶还纳,儿童多见。

3.肠道刺激症状:当息肉表面糜烂、溃疡,继发感染坏死时,或当多发性息肉受亢进的肠蠕动牵拉时,均可出现胃肠道的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出现脓血便、黏液便。

息肉就是息肉病吗?

而直肠息肉则多见于2-8岁男性儿童,其特点是,息肉初起在粘膜上有一个小的突起,渐渐长大,有的基底宽阔,有的带有长蒂、大小各异,呈圆形或椭圆形,质软有弹性,色多鲜红,小者如粟粒,大者如核桃,形卵圆,色黄白或粉红至暗红,质软。可以遍及全大肠,不累及小肠,有的群生,多不胜数。最常见的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息肉增大增多刺激肠壁时,可产生里急后重感、腹痛、腹泻、便血。便血最常见,往往出血量较多。有时成串的息肉可伴着直肠粘膜从肛门脱出,同时发生直肠脱垂。息肉病的恶变率很高,约占60%,一般在临床上,对35岁以上成年人息肉病,应需常规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在诊断和治疗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息肉就是息肉病吗?

直肠息肉应与哪些疾病区别?

1.内痔:直肠息肉便血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所带之血虽不与粪便相混,但血与粪之间,也无明显的分界,尤其位置较高者,更是如此,这是与内痔便血的主要区别。

2.直肠癌:早期指诊可摸到坚硬不规整、活动的范围小、基底粘连而有压痛的肿物,晚期指诊可摸到周边隆起而坚硬的溃疡,指套上可见脓血分泌物,有特殊臭味,同时有腹泻和里急后重症状。

3.肛乳头肥大:位置低,在齿线处肛管侧,椭圆形呈灰白或灰黄,不出血,表面光滑,触之质地坚硬,有压痛,常伴有肛裂。

4.肠壁淋巴结:指诊时,可摸到圆形、光滑、较硬、压痛的肿物,活动范围小,指压不变形,直肠镜检查不易发现。

5.肿瘤性疾病:直肠息肉是直肠粘膜上赘生的肿块,为良性肿瘤。临床上需要与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肛管乳头状纤维瘤等疾病区别,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则可鉴别。

6.其它:直肠息肉的发生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但肛裂、直肠脱垂、肠套叠诸疾病,在病因、症状、体征等方面是可以加以区别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