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娘亲杯”征文选登│乡下的娘(小说)

 高世现 2020-09-19

娘亲杯”征文

选登

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奖赛
小说组

乡下的娘(小说)

程双红(河南)

1

北风呼呼的刮着,吹的窗户纸像无数个饥饿的小兽张开了嘴巴。一股一股的冷风呼啸着,怒吼着灌进了破败的所谓的房子里。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的说:“娘,我怕。”娘说:“孩子别怕,来娘这里。”半夜在一个破旧的房子的一个土炕上,一床被子里住着娘三个。

小女孩大约三四岁的样子。在被子的一头。妇女和一个一两岁的男孩睡在了被子的另一头。很显然小男孩已经睡熟。

小女孩看了看被子的那头,从被子里漫漫爬着,爬着,爬到了娘的身边。娘被两个孩子夹在了当中。

娘给小男孩掖了掖被角。然后小心的漫漫的转过身,用手帮小女孩把散落在脸上的一缕头发拢好。然后把一只胳膊搭在了小女孩的身上。

用手漫漫有节奏的拍着,随拍随说:“睡吧,孩子,不怕,有娘呢。”小女孩看了看娘的脸,漫漫闭上了双眼。等女孩睡熟,娘披上棉袄漫漫起身。被子太窄了,她怕万一睡着了,再冻着孩子。

娘把两个孩子往中间放了放。重新给两个孩子掖了掖被子。看着一双儿女,满意的笑了。

娘来到了被子的另一头,漫漫钻进了被窝。说是钻进去,其实也就是下半身进了被子。娘没有脱棉袄。她只是坐在了另一边。她不敢进去,怕搅了孩子,被子不是很长。也怕她如果睡着了,孩子们在登了被子怎么办。

娘就这么坐着,看着一双儿女。慈爱一直挂在娘的脸上。娘坐的时间太长了,困意漫漫的向娘袭来。她打着哈欠。还时不时的眯起眼,点着头,点着头。

娘拿了两件衣服垫在了背后,这时房间里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那分明是老鼠肯东西的声音。她听到响声,没有动弹,没有出声,也懒得动弹,懒的出声。

只是想着明天应该要去买点老鼠药了,不能再让它肆无忌惮的,啃噬了。娘知道家里也没啥吃食。有也早放好了,不会让它得逞。孩子们还没吃的呢,还能便宜了它。

就这样伴随着咯吱咯吱的音乐声,娘迷迷糊糊的睡去。她实在是太累了。

白天娘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得抽空做些家务。

娘睡着睡着,笑开了,她笑出了声。

娘梦到了过去。娘是村里出了名的美女,到了十七八岁,十里八村的媒婆,都纷至沓来,给娘说媒的都快把家里的门槛踩烂了。

娘漂亮,来提亲的都是些当地有名望的富裕户,可是娘一个也没看上。姥娘急的不行,说:“小英啊,小英,你说让娘说你什么好啊!这么好的人家,你咋就不愿意呢?哎……”姥娘唉声叹气的走了。

娘是个有主意的主,她觉得自己还小,不想这么早就成家。她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她还没有过够单身生活。主要是她心仪的人儿还没有出现。

见了一些,娘一个也没看上。虽然这些家庭都还算富裕,可那些人家的孩子大多属于纨绔子弟。她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她想找个自己喜欢的。

娘眼看就二十了,喜欢的人儿还没有出现。说媒的也不太上门了,姥娘急了,又开始叨念:“小英啊,你也不小了,你不能再挑了。娘根本就听不进去。她下决心,非要找个自己喜欢的。

其实自从第一个媒人来 ,到现在,不下百十个了,介绍的都是有钱人。还真没有给介绍穷老百姓的。

姥娘家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是经过老姥爷和姥爷的多年经营,也有了一些积蓄。在当地不能数一数二也算得上上等人家,吃穿不愁,房屋也有十多间。

在加上娘特别漂亮,其他小家小户人家的后生,还真不敢前来提亲。眼看着娘一天天长大,姥娘有些着急了。

这天姨姥姥前来串门,说话间提到了娘的亲事。不说还好,一说这事,姥娘来了精神。唉声叹气的说:”你说小英这孩子,都多大了,还没定下来。这么多给她介绍的,没有一个她称心的。你说她都多大了,还不找,唉……”

姨姥姥说:“别着急,孩子也不算太大,漫漫找,总会有称心的。我也帮助小英萨摩萨摩。”

姨姥姥好像想起了什么事,似说又至,姥娘好像看出了什么。说:“她姨你有啥事吗?有事说就行,咱又不是外人。”

姨姥娘说:“提起这事,我还真想起来一个后生。他比咱英子大五六岁,那小伙子长的,可好看了。”说完没了下文。

姥娘看着姨姥娘说的眉飞色舞,等着她往后说呢,返到卖开了关子,姥娘急切的说:“你快说,那后生品行可否端正?家世怎样?”

“那后生品行极好,我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十八岁去部队当的兵,在部队待了五年,前年专业回来,后来济南府招工,去那里上班了。”姨姥娘说。

姥娘一听,这不是挺好吗?“你接着说,他家情况怎样”姥娘急切的问。

姨姥娘说:“他家兄弟八个,各个都长的不赖,都到了成家的年纪,可就是……。”说到这里,又停下了,支支吾吾的。

她这说半句,停半天的,可把姥娘急坏了。“你这是咋的啦?你原来和炮筒子似的性格,怎么今天变得扭捏了。快说,快说,他家到底怎样啊。”

姨姥娘终于憋不住了,干脆给你说了吧,他家,一个字穷,两个字很穷,三个字非常穷。穷的都揭不开锅。这不,兄弟八个,送人了两个。剩下这几个还都没娶上媳妇,他家连房子都没有。”

姥娘听完,也泄了气,这得多穷啊,姥娘心想。不行,不行,这可不行,咱不能把孩子往火坑里送啊。姥娘摇着头。

姨姥娘又补充了一句,说:“那个后生可是在济南府上班啊,现在是穷,可以后咱孩子有可能也去呢,这不是挺好吗,那济南府总比咱着穷山僻壤的强啊”。

姥娘听了,也只是摇头,不行,不行,那都是以后的事情,谁知道以后怎样啊。

说话间,娘进了屋。“姨来了。”娘给姨姥娘打了个招呼。顺便找了个凳子坐下,说:“娘,姨你俩个说的话我都听见了,我认识你们说的那个人儿,我同意。我想见见,谈谈。”

姥娘说:“你姨可说了,他家挺穷,你嫁过去会受苦的。”娘说:“我不怕,我不怕吃苦,我有两双手,我会把日子过好的。”

姥娘看娘说的这么坚定,也没在说啥,只是摇了摇头。

隔了一天,娘和爹见了面。

见面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很谈的来,爹虽然家里穷,但是他经过五年军营的洗礼,又经过省城两年的生活。已经和农村后生有了明显的不同。

爹一米七五的个头,标准身材,眼睛大切有神,一看就特别精神。

农村大多数有钱人家的后生,仗着爹有几个臭钱,在外面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爹给娘讲他的军旅生涯,给娘讲省城的所见所闻。娘托着下巴,眼睛直直的看着爹,认真的听着爹说的每句话,生怕漏掉哪句。

娘看着爹的眼神,分明是崇拜,也有几分羡慕,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娘满脸的温柔,满脸的笑意。

“娘,我要尿尿”。娘听到叫声,猛的醒来,赶紧起身。看见小男孩光溜溜的站在那里,两手捂着小鸡,分明在瑟瑟发抖。娘赶紧给男孩披上棉衣。

娘点着煤油灯,给儿子拿尿盆,就在这时候,听到了哗哗的水声。一泻千里。

2 

娘赶紧把尿盆递了过去。可盆是到了,尿也没了。算了。娘有点着急。可看了看冻的发抖的儿子。一句话也没说,赶紧把孩子搂着怀里。

那边是没法待了。娘把儿子挪到了这边。儿子是挪

过来了。可女孩呢。看看女孩更是可怜。儿子一泡尿正正好好都撒在了姐姐的脑袋上。可怜小女孩,头发上,脸上全是尿渍。

就是这样,女孩愣是没有醒。娘安顿好儿子,又赶紧找毛巾给小女孩擦脸,擦头。擦完后,又用温水把毛巾漂洗干净,给女孩擦脸。小女孩感觉到脸上热烘烘的,非常温暖。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睡眼朦胧的问,娘,咋了,我还睡着呢,你咋就给我擦脸啊,小女孩揉眼睛的同时,触碰到了自己的头发。怎么头发也湿了。娘你这是咋了,怎么还没起床,你又是给我洗脸,又是给我洗头的,到底咋了。娘没说话,把女孩抱起来,让其坐好,给她好好的把头发又擦了好几遍。

娘把女儿也抱到了另一头,给女儿把头发包好,让她躺下睡了。

娘拿着一块破布把儿子尿到被子上的尿,用布使劲的抓了抓。也没抓到东西。尿早已经参进了棉被里。尿到的地方已经有点硬了。好像都冻住了。

算了,娘把破布扔到了一边。又看了看一双儿女。

孩子们又一次安静的睡去。

被子上没有撒上多少尿渍。自己找了个干净的地,横着进了被窝。

经过这一折腾,娘没了睡意。她又把起先垫在背后的那几件衣服拿过来,垫在了身子后面。顺势倚在墙上。墙冰冰凉,透过棉袄都能感觉的到。这寒冬腊月的真是不好熬啊!唉……,娘一声叹息。

煤油灯的小火苗正无精打采的燃烧着,还时不时的发出噼噼啪啪的轻响。墙角的老鼠看没了动静,又开始费劲的撕咬着什么物件。娘无意识的盯着那唯一的亮光。

盯着盯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眼泪已经顺着脸颊滑了出来。

破晓时分,村里的鸡开始了打鸣,鸡一遍又一遍的叫着。娘知道时间也不早了,明天还有事,就卷曲在被窝里随着鸡鸣声,沉沉睡去。

一缕阳光通过窗户的空洞照了进来,正好射在了娘的脸上。阳光有点刺眼,娘漫漫睁开了眼睛。

睁开眼睛的同时也让她吓了一跳。一双儿女一边一个睡的正香,她都不知道孩子们是什么时候来到她身边的。

孩子们起床了,她一边拍着儿女一边说。这是常态,每天都是她一声起床,唤醒儿女。她先穿了衣服。然后帮着儿子穿,女孩则自己费劲的穿着衣物。很快孩子们都起来了。

娘收拾利索,准备早饭。女孩自己洗了把脸,显然女孩的头发已经干了,她好像也忘了昨天晚上的事情。

女孩洗完,她又给男孩洗。随洗还随说,别动别动,等我给你洗完,不然又要湿了衣服了。大冷的天,衣服湿了又要受罪了。

女孩是那么的懂事。模仿着娘的样子给弟弟洗了脸。然后拿个凳子让弟弟坐了,自己也拿个凳子坐下。

一本画书正摆在了桌子显眼的地方。显然是娘放的。小女孩拿起书效仿娘的样子,给弟弟读书,讲故事。娘看着懂事的孩子开心的笑了。

半个小时后,开始吃饭,一大碗两小碗拌的疙瘩汤,还有两个鸡蛋,一个窝头。这是她们的早餐。

家里喂了几只鸡,下蛋给孩子们吃,娘平常也不舍得吃一个。孩子们都在长身体,不能亏待了孩子,就是这样孩子们也不是天天能吃上鸡蛋。

一看有鸡蛋,孩子们可高兴了,也不用娘扒,一人拿来一个自顾的扒着,一会儿的功夫,小男孩就把鸡蛋吃进了肚里。

小女孩磨磨蹭蹭的吃了一半,把另一半给了娘,谎称自己吃不了,要给娘吃。

娘接过鸡蛋顺势往嘴里咬了一点,又给了女孩,好了娘吃过了,剩下的给你了。

小男孩看着娘和姐姐推让着鸡蛋,奶声奶气的说,给我吧,我想吃。

小女孩想把剩下的鸡蛋给弟弟,可娘没让。娘说你还没喝完疙瘩呢,快点喝,不然就凉了。

又对小女孩说,你赶快吃吧,你还要长身体,等你长大了,再把好东西给娘吃。小女孩小心的把鸡蛋放到了嘴里,漫漫咀嚼着,吃的很慢很慢。

说话间饭吃完了。小女孩要帮娘收拾碗筷,娘没让,大冷的天,娘怕小女孩弄湿了衣服。孩子还小。

娘说,到了开春你在帮娘洗,到那时候你也五岁了,天也暖和了,你把桌子擦擦吧,然后陪弟弟看书。

小女孩擦完桌子,又开始给弟弟讲故事。

娘想着要给女孩洗头的,可天太冷,今天还有事,不如中午去她姥姥家再洗吧。

娘收拾完后,高兴的对两个孩子说,喜不喜欢去赶集啊?姐弟俩异口同声说,喜欢。好,穿上新衣服咱们出发。

3

娘仨准备好,上路了。七十年代早期的中国农村还比较穷,吃饭还多少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交通工具了。

娘一手牵着一个,高高兴兴的上路了。天已不早,路上走着三三两两的赶集人。

走在路上,未免会遇上熟人,都会互相打个招呼。寒暄几句。

路上走着,为了避免无聊,有娘提议,三个人分别讲故事,娘讲一个,女孩讲一个,男孩说一个。

娘说了讲故事的规则,娘说:我先讲一个,你们认真听,听完你们再讲,你们可以讲娘现在讲的,也可以讲原来听到的,看到的,什么样的都行。

如果谁讲不出来,就要惩罚。怎么惩罚呢?就是随便想,编一个故事讲出来。

好了娘开始讲故事了:

古时候,有个小孩叫孔融,孔融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这就是有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好了你们两个现在可以开始讲了,谁想先讲?

男孩说:娘我先讲,好,你说,从前有个小孩,叫孔融,他有哥哥也有弟弟,娘亲洗了一盆梨,孔融拿来一个最小的,爹问为啥不拿个大的,他说,他要让着哥哥和弟弟,爹爹垮了他。

娘听完小男孩讲个故事,别提多高兴了,夸奖到,没想到我们家哲哲这么厉害,我们给弟弟鼓掌。娘和女孩给小男孩鼓掌。

行人看着这娘三个,有说有笑,还欢呼雀跃,不时回头看看,投来善意的目光。

这时候有个本家伯伯赶着个小牛车从她们身边走过,热情想邀,让娘仨坐上车一起出发。

伯伯喜欢哲哲,抱着哲哲坐在前面。在车上小男孩别提多高兴了,他向伯伯问这问那。

一会问伯伯,为什么要让牛拉车啊,牛多累啊,我和娘走了这么一会儿,都累的不行,难道这牛不累吗,他拉着车还要拉着你,姐姐,还有娘?

伯伯听了笑着说:“他不累,他可有力气了,你娘没给你说过有个成语叫什么什么牛?哲哲笑的前仰后合,笑着说,那叫力大如牛,这个你都不会?我娘早就跟我讲过,牛可有劲了。

娘给我讲的有关牛的词语可多了,比如,九牛一毛,气壮如牛,牛气冲天,牛马蛇神……等等。

伯伯越听越高兴,一直夸着小男孩。你这孩子,感情刚才你是给我下了个套啊。

几里地的路程,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集市已经挤满了行人,牛车是进不去了。伯伯把我们放下,让我们先走,他去安置牛车。

我们下了车。娘领着我们往里走。娘说:“今天我领你们玩个痛快,怎么样?姐弟俩都说好。可是怎么玩呢?娘想了想,我还是先领你们随处转转吧!你们还小,转的地方多了,累着你们,咱可就回不去了。姐弟俩异口同声的说好。

集市上,各种各样的物品已经摆满了街道。娘说,你们两个好好看,如果有啥不懂的就问娘,娘给你们解答。姐弟俩个点头。娘还说:要牵好娘的手,千万别走丢了。

说好后就上路了。走了不多时,看到前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好像是前面出事了,好多人都往这边跑来,原本就拥挤不堪的道路,现在更显得拥挤了,娘三险些被挤倒。娘一看不行。拉着孩子去了另一条小路。

这边人不是很多,也有一些摊位。有卖锅碗瓢盆的,还有一些卖杂货的小摊位。娘三个漫漫悠悠的毫无目的的走着。正在这时有个吹糖人的小摊位映入眼帘。孩子们拉着娘的手向那里走去。

捏糖人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摊位前已经摆了几个刚刚捏好的糖人。有小狗,小鸡还有刘关张三员大将。

小狗,小鸡的孩子们是认识的,可刘关张三员大将,她们就没有听说过了,哲哲看着关羽的糖人,来了精神,问娘,能不能给他买一个,娘答应了,问小雨要个啥?小女孩雨雨喜欢蜻蜓。娘给他们一人买了一个。

老人一看来了生意,立马制作起来,老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

老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一会儿就把栩栩如生的关羽捏了出来,然后再涂上颜色,更是逼真。

一双儿女看的入了神。老人再用同样的手法给女孩捏了个蜻蜓。

这时又过来了几个孩子,各自要了自己喜欢的糖人。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一直盯着看。

眼看已过中午,日头偏西。我听到孩子们的小肚子时不时的发出抗议,“我都饿了,你咋还不吃饭啊! ”可孩子们好像早把吃饭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他们都仔细的看着老人如变戏法似的捏着各种各样的糖人。

我拍了拍孩子们,咱们该走了,你们没发现你们的小肚子已经抗议了吗?

他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的跟娘走了。

看到前面有个包子铺,娘给姐弟俩一人买了一个小包子。你们两个先吃点,吃完咱去你姥姥家。

吃完,娘仨上路了。娘问他们喜欢糖人吗?嗯,喜欢,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我给你讲个关于糖人的历史吧。

据说啊,吹糖人儿的祖师爷是刘伯温。传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传下去,就造“功臣阁”火烧功臣。

刘伯温侥幸逃脱,被一个挑糖儿担子的老人救下,两人调换服装,从此刘伯温隐姓埋名,天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

在卖糖的过程中,刘伯温创造性地把糖加热变软后制作各种糖人儿,有小鸡小狗什么的,煞是可爱,小孩子争先购买。

在路上,许多人向刘伯温请教学吹糖人儿, 刘伯温一一教会了他们。于是,这门手艺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现在据说有600多年的历史。

集市离姥姥家就两里地的路程,说话间就远远看到了姥姥家房屋。两个孩子一看来了精神,加快步伐向姥姥家跑去。(完)

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爱是一切的开始,由母爱转变为对革命的爱更是一种升华与蜕变!学会珍惜,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再去后悔,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去体会去包容,母亲是我们的避风港,长大后的我们要成为母亲的避风港,回报母亲给我们的爱。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孩子是她们生命的延续。我们的每一次成长与进步,母亲都感到无比光荣与骄傲;也因为母亲的鼓励与支持,我们同样感到光荣与骄傲。

点击进入: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奖赛征稿启事

主办单位

我们娘的形象太老了,只有孟母与岳母,到近代,只有艾青的大堰河,但也是封建地主的奶娘,所以我们认为主办首届“娘亲杯”至少是有现实意义的。


点击进入:首届“娘亲杯″全国征文大奖赛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