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晴耕雨读天 2020-09-19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外省人都会有一个印象,'你们广东人爱吃甜!'

老广们听了,心里总是很纠结。

我们做菜很少放糖的啊,江浙沪那种大勺大勺下的才叫甜好吧。

可是,糖水又是广东人的特有喜好,于是,又真的变得哑口无言了。

但是无论如何,每一个老广心里都有点不愤,你们就是不懂广东人的甜。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这么来解释吧。

当一个外地人和广东人说'吃'的时候,广东人的第一反应是讲粤菜的味道,所以他们会'洒手兼扭头','不不不,我们不爱吃甜'。

确实,粤菜主打的白切鸡,清蒸鱼,白灼虾,老火汤,没有一个是放糖的。

糖水、点心之类只是广东人吃的偌大家族里的众多丫环和小妾。

当与外地人讨论硬气正儿八经的吃的时候,当然讲的是粤菜这个大婆,丫环小妾长得再美再得宠,在大场面里也得靠边站。

所以,先搞清楚广东人嘴里这些不一样的'甜'到底是什么就很有必要了。

'鲜'一直是大家对粤菜的默认评价。

得益于科学的研究结论,'鲜'是有别于甜、酸、苦、咸而独立存在的一种味道。

它是一类谷氨酸,肌苷酸,鸟苷酸,琥珀酸,天冬氨酸的物质,或者是它们的混合。

广东人的嘴刁,和贵贱无关,横街窄巷里的一个老伯照样可以清晰地分辨鲜美与否。

反而是最普通的平民食材,把广东人对鲜的定义固化并且完整、准确地传承。

嘴巴刁钻的广东人,觉得酸、甜、苦、咸、鲜这五味还不足以充分表现对味道的高分辨率,活生生地在'鲜'之上硬是再细分出了一个'甜'的分支。

这个不同于糖的'甜',广东人其实只稍稍加了点盐。

那广东人的'甜',究竟是什么?

比如说白鲫鱼。

白鲫鱼的价格大约是桂花鱼的1/4,是平民化的鱼类。

一般上餐厅请人吃饭,除非是特别特别熟的人,白鲫是上不了桌面的便宜菜。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但是,广东人深知所有的鱼类中,白鲫是最鲜甜的。

清蒸、白鲫煲粉葛的老火汤、萝卜丝鲫鱼滚汤,是一条白鲫在广东的3种光荣使命。

可简可繁,但是无一不被老广啖出他们为之津津乐道的'甜'。

白鲫肉非常细嫩,这是桂花鱼、石斑类的蒜瓣鱼肉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多,大多数人只喝汤或者挑出鱼腩少刺的部位。

这也是不好请客人吃白鲫的原因。

只有老广们,会耐心地、细致地把鱼背、鱼尾的肉也一一剔下来吃掉。

很多人看广东人吃鱼,连酱油都不蘸一下就光吃白花花的鱼肉,总是不能理解,淡而无味何以为美?

只有广东人才懂得,只需要那最少量的、一点点的酱油或者盐,甚至只是在淋热油时蒸发起的盐气,就足以带出但绝不至于盖过鱼本身的一丝丝的甜味。

如果一个广东人请吃饭,奉上的是白鲫三味之一,请不要怪责他是小气,那是他把你放到'至亲无礼'的亲密级别,邀请你一同分享他认为最美味的食物。

而且,白鲫是让你领悟广东人'甜'的一个标志性食物,你怎么可以错过?

类似的还有白切鸡,白灼虾和贝类、海产,切忌浓油赤酱,只需要加一点点的盐气,就可以体会到广东人说的'甜'的本味了。

所以广东人有句老话叫'要想甜,落点盐'。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洋葱、红萝卜都是自带甜味的蔬菜,煮熟后甜味大增。

但是,它们不在广东人的'甜'的本味里,因为那是来自它们含糖量很高所带来的甜。

广东人对菜心有特殊的钟爱,特别是冬天经过霜打的菜心。

广东人吃菜心有点怪,炒的也好,白灼、上汤也罢,都喜欢不摘断而保留一整棵,大约20厘米长速度地码好。

为了好看?

当然不是。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其实这个长度吃起来是不太方便的,像夹着一整棵小树一样。

菜心菜心,精华在芯。

菜尾带着未开的花蕾,吃的是嫩,但菜味不足。

前面的大片叶子,菜味很足,但纤维稍多,需要加倍咀嚼。

只有中间圆圆的菜梗才是菜心的精华。

门牙咬下去是爽脆的,再嚼就是刚刚断生的青菜梗里压榨出来的汁液的清甜。

不是糖份产生的甜,可能需要各自意会了。

在这时,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广东菜心需要是整棵上碟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多地把汁液保留起来,当你的牙齿在咀嚼的时候,清甜慢慢地释放出来。

掰成小段的做法方便了吃,但是不可避免地让菜心的甜味流失,两头变软了的菜梗也让爽脆的口感打了折扣。

广东人为了那份甜,是不会介意吃整棵菜心的不便的。

所以,请不要怪责厨工偷懒,没有好好摘菜成段,他们的这份心意是要把清甜留给你。

也千万不要在别人夹着一棵菜心正一口口地送进嘴巴的时候打扰他,不然他得叼着一棵菜抬起头来看你,确实有点不雅,也打断了他享受那份菜心的清甜。

除了菜心,夏天的丝瓜、冬天霜打过的大芥菜、刚挖起的冬笋都是蔬菜中清甜的佼佼者。

广东从深谙其道,'不时不食'要的就是抓住它们一生中最突出的鲜甜。

广东人的甜,其实只加了点盐

广东人的'甜'是基于'鲜'。

食材本身是新鲜的,在新鲜之上捕捉那一丝丝的甜。

但是'甜'与'鲜'是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新鲜的冬菇,吃到的占主要的是甜味。

冬菇在晒干的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鸟苷酸,当它们在热水释放的时候,香味就成倍增加,这时候吃的主要是鲜味。

'甜'在干燥的过程中不像葡萄干一样,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得更甜,它反而会减少,或者是转化为'鲜'也说不定。

鲜贝与瑶柱,生蚝与蚝豉,鲜笋与笋干都是相同的道理。

粤菜是广东人引以为傲的一个标签。

'会吃'就像是贴在广东人脸上的一片金子,彰显着一种老派、正统、行尊的地位。

每个食材,都有它最适当的采食时机、烹饪手法和食用方法。

也只有广东人最经常会对外地,外国人的做法、吃法摇头叹息,'浪费了这么好的东西'。

如果说追求本味是广东人务实的一个体现,那么,在吃'甜'的这件事情上面,广东人是精耕细作啊。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