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1)

 问拍天下 2020-09-19

从小就喜欢厦门,我的2位舅父居住在那里,十几岁我就经常独自一人到厦门,每次到厦门,最首要的事就是到鼓浪屿,爬日光岩,游淑庄花园,永远如此,从不厌倦,因为鼓浪屿是我怀揣梦想的地方,迷人的自然风光,优雅的艺术气息,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中国最美六大城区, 鼓浪屿排列榜首.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正是这些老建筑造就了鼓浪屿在中国独一无二的美. 真正引起我关注鼓浪屿历史老建筑是在2010,我才进入街区,顿时让我大吃一惊,原来鼓浪屿有这么多深藏不露的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多样,有太多的历史积淀,说不完的故事,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好好保存.

厦门鼓浪屿第一批历史风貌建筑已于20016月评定,当时有40幢建筑入选;20118,经过历史风貌建筑评审专家组严格评审,鼓浪屿上又有351幢建筑将被列为第二批历史风貌建筑,其中重点保护建筑80幢,一般保护建筑271待它们通过公示期及市政府批准之后,鼓浪屿上的历史风貌建筑将达到近400幢。这对鼓浪屿申遗中核心遗产要素的保护工作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推动。

我心中开始有个计划,要把鼓浪屿这些风貌各异的历史建筑逐一拍下来并介绍给广大的网友.

今年330日我专程到鼓浪,开始实现我的计划.那天上午9:30鼓浪屿后,马不停蹄走了5个多小时,非常累,加上天转阴,下起小雨,只好放弃拍摄,共拍了二十多座,并参观了八卦楼的风琴博物馆,成绩斐然.我会继续做下下去的因为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乐此不疲.

下面分3集来介绍这些我看到拍摄到的建筑吧.1集有12座.

    1.协和礼拜堂(福建路)是鼓浪屿上最早的教堂。19世纪中期,不少西方人来到鼓浪屿,他们多为虔诚的基督徒,为了有一个礼拜的场所,他们决定在鼓浪屿建一所教堂,于是各差会的信徒纷纷捐款,在鼓浪屿的鹿礁顶建造教堂。1863年,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竣工,时称国际礼拜堂1911年,教堂进行翻建,改称协和礼拜堂1949年后,协和礼拜堂交由中国教会管理,19513月底,协和礼拜堂改由三一堂和福音堂的长执会接管。1952以后,协和堂交给厦门市第二医院使用,1974年,由于第二医院发展的需要,这座教堂差点被拆毁用于建设第二医院药剂房,但在国家一级建筑师白家欣先生极力周旋下,用貌似破坏实则保全的方法,在教堂周边加盖一些楼房,虽然教堂被楼群所遮盖,但却使教堂得以保存。现协和礼拜堂已重新修缮完工,以修旧如旧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

               1.协和礼拜堂
      2.林祖密故居(内厝澳2004翻修) 林祖密(18781925),原名资铿,字季商,祖籍平和,出生于台湾雾峰林姓望族。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进犯台湾时,随父母内渡祖国大陆,择居于鼓浪屿。民国716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任命他为闽南军司令,负责指挥闽南的军事行动。他还曾创办随军学校”(陆军学校),为国家和闽南地区培养军事人才。民国8124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陆军部奉命以“218号令授予他陆军少将。

          2林祖密故居(内厝澳)

               2林祖密故居 (1)
    3.汇丰公馆(鼓新路57)。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大约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选址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开始修建汇丰公馆供银行高级职员居住。汇丰公馆由英国建筑师设计,系典型的欧式别墅建筑,占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公馆结构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海景,是难得的建筑精品.

                 3.汇丰公馆(鼓新路57号)    
         4.卢嘉锡故居(泉州路70) 这座三层洋楼,名宁远楼,取宁静致远之意,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结构化学、晶体材料科学的杰出奠基人,原福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教授的故居。卢嘉锡是台湾台南人,20世纪20年代随父母和两个哥哥住进宁远楼的三楼。抗战爆发前,他获中英庚子赔款的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抗战胜利后回国,出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任厦门大学理学院长、副教务长、研究部长、校。长助理等。1953年加入农工党。1955年入选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为一级教授。195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与创办福州大学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任所长。他是伦敦大学科学博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卢嘉锡一直住在鼓浪屿宁远楼,直到1946年才搬入厦门大学的教工宿舍。也许是沾了鼓浪屿宁静致远的灵气,成就了他辉煌的科学研究事业。

              4.卢嘉锡故居(泉州路70)    
     5. (泉州路82)。主人名叫林振勋,从新加坡回国后定居鼓浪屿,是基督教长老。1923年,林振勋买下英国伦敦差会废弃的纪念堂地皮,由其子林全城负责设计,于1927年建成林屋,林屋共三层,隔潮层为地下室,建筑屋顶和结构独具特色。林全城把整幢别墅设计成宛如含苞欲放的郁金香,使之成为鼓浪屿上一道别致的风景。1955年林振勋临终前留下遗言:林屋不能卖,留给子孙为祖国服务。

               5.林屋(泉州路82) (1)

                 5.林屋(泉州路82)
     6.版筑传芳(泉州路72)古人建房造墙,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是用砖,而是筑土成墙,即版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房主看来是建筑世家.

                    6.版筑传芳(泉州路72)
       7.黑猫餐厅  (为永春路14)原名黑猫舞场(鼓浪屿人习惯叫黑猫跳舞场),为同安吴姓商人于1920年间开设的经营性娱乐场所,在当时的鼓浪屿名噪一时。原址在现中华路33—39号一带,舞场边有一幢两室一厅的平房是原舞场的售票处(现已拆除重建),当时主要对上流社会人物开放。现黑猫餐厅地址为永春路14号原中南银行马姓行长的私人寓所,电影《云水谣》、《钢琴密码》在此取景拍摄,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空姐日记》、也曾在此取景拍.

                   7.黑猫餐厅(永春路14)

             7.黑猫餐厅(永春路14) (1)
         8. 姑娘楼(鸡山路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第二年,英国传教士施约翰到鼓浪屿传福音.创建基督教鼓浪屿伦敦差会.在鸡母山头建了一栋从英国来的女牧师居住的房子,伦敦差会姑娘楼,现在的喜林阁咖啡旅馆.

          8姑娘楼(鸡山路1号)
     9.春草堂(笔山路17号)建于1933,临崖而筑,外观似西式养楼,实为中国民居。主房设在二楼,两厢为居室,中间为客厅,四房夹两厅,客厅外为宽廊,可观景、纳凉、吸阳。建筑选花岗岩作墙基、墙基和廊柱,加以清水红砖勾缝,有自然粗犷厚实之感,又具闽南建筑天然美感。此楼选址独具匠心,视角幅度宽广,推窗即见厦门西海域,嵩屿、大屿、猴屿、火烧屿、九龙江口以及港仔后的海景和海沧投资区。与相邻的观彩楼同样可以欣赏到绚丽的晚霞。春草堂是厦门第一个建筑工会会长许春草的住宅,由他亲自设计。许春草早年追随孙中山,被任命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后致力于民间活动。春草堂现由许的儿子居住。

           9.春草堂大门(笔山路17号.建于1933)

             9.春草堂(笔山路17号.建于1933)

          9.春草堂大门石狮(笔山路17号.建于1933)
    10.观彩楼(笔山路6号)笔架山顶,有一幢风格独特的欧式别墅,因形如花轿,故人新娘轿子",又因在楼上可观赏到美丽的落日彩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观彩楼"。观彩楼建于1931年,由荷兰工程师设计,许春草营造公司承建。此楼的形体和装饰,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颇为美观古朴,又结合许多现代化建筑手法,新颖流畅。它的屋顶十分别致,为背弧形,由棱线分割,既是外墙又是女儿墙,凸拱窗镶嵌其间,立体感特强,装饰效果特好,颇有西欧风格。观彩楼的门柱为绞绳状,新颖别致,有西班牙风韵。窗楣系整块石材雕成,借用中国乡村民居的的铺首形式,雕刻成欧洲剑客(火枪手)的脸庞,手法简洁,颇有艺术灵气,也增添了别墅的华贵气派.建筑使用者原为荷兰工程师,后几经转卖,80年代初此楼曾作旅游观光的旅店,后因客源不足停办,至今一直空置荒废。

             10.观彩楼(笔山路6号.建于1931)

             10.观彩楼主体(笔山路6号.建于1931)

11.公审会堂(笔山路1.3号)建筑为两幢西欧式别墅组合,造型基本一致,呈对称状,立面圆平组合,较为和谐,女儿墙独具艺术韵味,具有群体建筑景观特色。会审公堂是工部局的附庸,规定凡案涉洋人,无论小节的词讼,获有罪名之案,均由该领事亲来或派员会同公堂员审问1933年,十九路军发动闽复,拟收回司法权,1941年,由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历时42年的会审公堂被撤废。文革前作为干休所一部份,现今为民宅。先人已逝,楼房依旧,门楼尚存,院内衰草萎萎,棺须垂挂,不见当年喧闹,但站在挂过公堂招牌的门楼前时,令人不禁依稀感到当年的屈辱。

                                 11.公审会堂(9笔山路1.3号)
     12.金瓜楼(泉州路99号)建于1922年,屋顶“金瓜”造型属拜占庭风格, “金瓜顶”橙黄泛金,8条瓜棱明显,支撑穹顶。它既有罗马建筑的因素,又有洛可可艺术的美感,建筑外部装饰采用中国传统装饰工艺,加上金瓜的瓜络纵横密缀,交错繁衍,故又有瓜络绵延、吉祥富贵之寓。建筑内部格局则中西结合,又中国传统的厢房、中厅和西洋壁炉、宽廊等,建筑门楼精巧独特。金瓜楼的门楼颇具特色,门楼分为两层,运用中国歇山式古建筑手法,重檐翘角,翘角飞卷春草与金瓜上一致,装潢有如城门一般,门穹蓝天高悬,足具气派,是鼓浪屿建筑中独具风采的门楼之一。金瓜楼原为黄姓房地产商于1922年建成,1924年由菲华侨黄赐敏买下定居。

               12.金瓜楼(泉州路99号.建于1922)

          12.金瓜楼左角(泉州路99号.建于1922)

                12.金瓜楼左(泉州路99号.建于1922)

               12.金瓜楼大门(泉州路99号.建于19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