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瓷器中名闻遐迩的臧窑、郎窑和安窑

 君合瓷约 2020-09-19
.
 
 康熙画像
 
康熙首位督陶官“臧窑” 

清代御窑厂是在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而来。明代御窑厂自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停烧以后,自清顺治初年才开始逐渐恢复烧造。据《景德镇陶录》载,清代御窑厂建立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朝廷委派饶州府“督造龙缸,栏板”,均不成功,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由巡抚张朝璘上疏奏请停止。到了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玄烨曾为其父顺治帝陵墓定烧了一部分祭器,除此之外,官方文献中并无其它重要烧造的记录。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吴三桂等煸起三藩之乱,致使窑事受到严重破坏,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才恢复了部分民窑生产。大规模的官窑器生产则是到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后才正式开始的。

臧应选,清工部虞衡司郎中。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即公元1680--1688年),清朝廷派遣臧应选、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廷禧、笔帖式车尔德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实际上这段时间以工部虞衡郎中臧应选在景驻造时间最久。按习惯称呼,将此时期御窑瓷称"臧窑"瓷器。

 康熙豇豆紅柳葉瓶(华盛顿国家博物馆藏)

据《景德镇陶录》所载,臧窑瓷器、“土坯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血黄、吉翠、黄斑四种尤佳,其烧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迨后有唐窑,犹仿其釉色”。臧窑以单色釉为成就最大,尤以鲜红(豇豆红)为最著。从传世瓷器看,记载中的除鳝血黄和黄斑点外,其它都得到了证实。臧窑的青花和五彩瓷,虽出于宣德,成化窑作法,但更超越了上述两个时期。

 康熙豇豆紅筆洗(美国大都会藏)

康熙豇豆紅菊瓣瓶(美国大都会藏) 

《景德镇陶录》记载藏氏曾得力于神助,才烧出如此精美的窑器,其实是人们对臧氏精于陶务不太理解,只得因缘附会,便说他得到神人的臂助,这类传说,在古代科学不发达韵情况下,被人们当作真事而记载下来,是不足为怪的。

康熙豇豆紅萊菔尊(美国大都会藏) 
 
 康熙豇豆紅盖盒(华盛顿国家博物馆藏)
  
 康熙豇豆紅太白尊(武汉市博物馆藏)

封建帝王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随即也就委派专门负责管理御器厂的官员,这类官员称为督陶官,或称督陶使。明朝督陶官由皇帝身边的宦官担任,他们常常倚仗帝王威势专横霸道,多次导致御器厂瓷工的反抗,御器厂的生产也因此而几起几落。清代统治者改变明代的做法,把宦官督陶看作弊政,予以革除,而由朝廷直接派员督陶。所委派的官员,大都熟悉陶务,或愿意钻研陶务。在清代,确有几位对景德镇陶瓷作出过贡献的督陶官,臧应选就是其中一位。
 
 康熙酒蓝釉竹节式多穆壶(故宫藏)
 
 康熙洒蓝地魁星点斗五彩笔筒(故宫藏)

 康熙青花釉里红山水纹盘 (大披麻皴)

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以前的产品,造型及画风尚有明末遗风,器口施酱黄釉的也常见,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色稳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色过渡。早期青花书帝号年款的较少,尤其是前十年,常见者多为干支款或书前朝"大明年制"款,也有署斋堂款的。釉面多为青白色。
 
康熙青花铜雀台比武图棒槌瓶(故宫藏) 

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一1706)之间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粗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底款书本朝款识在中期成为定制,凡署"大清康熙年制"者,多数均为中期以后产品。但青花呈色青翠明亮的,很少书本朝款,多书成化、嘉靖款识或各种图记及斋堂款。釉面多为粉白色和浆白色。

康熙青花五彩琴鹤相随人物图盖罐(故宫藏)

康熙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后的产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表面釉色与雍正时完全一样,均为青白釉。
    
 康熙青花福寿绵绵葫芦瓶(大都会藏)


 显为人知的“郎窑”

郎廷极,字紫衡,号北轩, 盛京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家世显赫,隶镶黄旗汉军籍。郎氏19岁即以门荫授江宁同知,官至两江总督,卒于1715年任内。郎廷极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任职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其中烧制郎窑红最为盛名。 

 康熙郎窑红炉子(故宫藏)

郎窑的最大成就是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把早在200多年前明代中期就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烧造技术又恢复起来。尤以“郎红”最为著名。

康熙郎窑红梅瓶(大都会藏) 

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园式、滚园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国博藏)

 康熙郎窑红釉长颈瓶(故宫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
  
 康熙反郎窑渣斗(故宫藏)

清郎窑绿釉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康熙郎窑绿苹果青釉瓶 (故宫藏) 

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康熙白釉暗刻花卉纹直口瓶(故宫藏)

郎窑除著名的“郎窑红”器外,还有水平极高的仿明宣德青花器和仿明成化脱胎白釉器,及洒蓝描金郎窑青花五彩还开创了在素胎上施黄、绿、茄紫三色的素三彩,而外不罩釉。

康熙白釉双耳三足炉(故宫藏) 
  
“郎窑”之所以名声大振,翻查康熙五十年前后的历史和用瓷情况,究其原因是“郎窑”承办了康熙六十大寿的贺寿御瓷这一重大项目。由于这批贺寿瓷器深获康熙皇帝的赞赏,得到朝廷上下一致好评,特别是受到了当时官宦阶层的大力推崇,如此才有了“近复郎窑为贵”、“迩来杰出推郎窑”的现象。

 康熙素三彩牡丹纹大盘(故宫藏)
 
 康熙素三彩荷莲纹攒盘(首博藏)

 康熙洒蓝釉描金小棒槌瓶(故宫藏)

 说到郎窑这里还要提一下“纯一堂”款,《江西通志》中也有明确记载。该书卷十九曰:“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御书赐巡抚郎廷极'布泽西江’匾额及对联:'政敷匡岫春风满,会洽鄱湖澍雨多’。廷极并将四十二年为浙藩时御赐'纯一堂’及'清慎’二字皆勾摹悬诸厅事“。由此可知,“纯一堂”系康熙四十二年御赐给郎廷极的堂号。是康熙皇帝赐给一位宠臣的私家堂号。

 
康熙纯一堂款蓝釉合碗(国博藏) 


 少为人知的“安窑”

安尚义,或称安尚仁,安三,字易之,康熙朝重臣明珠的大管家,其子为康雍时期著名书画鉴藏家安歧,朝鲜族人,隶明珠所属之正黄旗。有意思的是,安尚义在负责为清宫烧造之时并无任何官方身份,而且只是一个家奴。在康熙五十五年到雍正初期的七八年间,他以私人身份为朝廷督烧造的瓷器,也就是民间所称的“安窑”。
 
  
 
 康熙斗彩山水人物故事花盆(故宫藏)

“安窑”并非是朝廷委派,但“安窑” 其产品确实为清宫所用。安窑”的性质应该如何归属呢?不少人认为“安窑”亦属于康熙官窑,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官窑烧造模式而已。“安窑”的烧造模式应与“郎窑”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郎窑”一定没有像“臧窑”那样动用大量的行政资源,否则档案中不会 没有记载;其最大的可能烧造模式就是如“安窑”一样派遣其幕僚或家奴“在景 德镇置买材料,雇工烧磁”,依循官方的烧造要求承接烧造任务,所用材料以 及工匠价值,俱预行给发,一切遵循市场经济原则。“郎窑”以低调的模式进行烧造,经费则来自官方(很可能是出自内务府)。
 
  康熙青花福山寿海纹花盆(故宫藏)

 
 
 康熙青花福山寿海纹花盆(故宫藏)

”安窑“瓷器中特有的款识甄别特征,就是”大清“的”清“字右下方的“月”字里面是一竖一横,这个安窑是特有的写法。

 
 
 雍正斗彩花鸟纹斗笠碗(佳士得拍品)

康熙安窑款识“安窑”并非是朝廷委派,但“安窑” 其产品确实为清宫所用。“安窑”的性质应该如何归属呢?不少人认为“安窑”亦属于康熙官窑,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官窑烧造模式而已。“安窑”的烧造模式应与“郎窑”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郎窑”一定没有像“臧窑”那样动用大量的行政资源,否则档案中不会 没有记载;其最大的可能烧造模式就是如“安窑”一样派遣其幕僚或家奴“在景德镇置买材料,雇工烧磁”,依循官方的烧造要求承接烧造任务,所用材料以 及工匠价值,俱预行给发,一切遵循市场经济原则。
 
 
 雍正五彩仕女纹罐(故宫藏)

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比较多样,品种也丰富,新创烧品种层出不穷。大器浑厚,小器精巧玲珑,巧夺天工。不单单官窑瓷器,民窑瓷器也快速发展,青花瓷器与五彩瓷器广泛流传。同时开始创烧了粉彩与瓷胎画珐琅瓷器。无论是臧窑,郎窑还是安窑都为清代早期瓷器烧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