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添加辅食怎么吃?遵循“四个一”原则,宝宝吃得好还有营养

 IF枕边育儿 2020-09-19

上午,闺蜜唐唐跟我咨询了有关于婴儿辅食的问题,她家宝宝现在6个月大,准备让他适应一下辅食。

我正在准备给她整理一些辅食做法时,她噼里啪啦就打来了一堆字,大意是:冷的不行热的不行,太硬不行太软也不行,要营养与健康兼顾,味道与种类俱全,像什么蔬菜什锦之类的都可以上。总之就是种类得多,营养要高,味道要好。

我说,你这难倒我了,我们以前小时候哪里有养的这么精细,大米磨成粉煮一煮也能吃,而且小婴儿刚开始喂养辅食,根本不需要特别复杂的食材。

为什么要给宝宝添加辅食?

我发现很多妈妈都对孩子吃什么辅食、怎么吃辅食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一知半解。就拿糖糖的需求来说,其实这也没错,只不过这是针对1岁左右的宝宝的进食需求,刚刚开始添加母乳外辅食的孩子不能使用太复杂的食材。毕竟凡事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添加辅食也一样,所以父母们千万别走进一些辅食喂养的误区

  • 满足宝宝的身体需求。

从出生到6个月,给孩子提供营养来源的是母乳或奶粉,但6个月之后这两种不能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辅食添加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铁元素,因为宝宝缺铁会导致营养性贫血。

  • 吞咽咀嚼能力的增强。

6-12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牙,并需要学会咀嚼。如果没有一开始的练习,后续会造成喂食困难,长期吮吸乳房跟奶瓶的婴儿不仅吞咽咀嚼能力不行,也会拒绝进食辅食,这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 肠胃消化能力的促进。

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有了消化比母乳、奶粉更复杂事物的胃能力,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正逐步增强,这时候喂养辅食可以促进他们的肠胃吸收。

  • 顺应生长发育。

半岁大的宝宝从生理到心理都做好了接受新食物的准备,这个时候喂养辅食顺应了孩子的生长规律,有利于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刚开始喂养辅食最好是在6个月左右,过早或过迟都不太合适。

辅食添加“四个一”原则

根据中国营养协会发布的《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在刚开始的过程中,妈妈们要记住这四个“一”:

1.第一口辅食最好是米粉或肉泥,同时考虑到米粉是由谷物制成,含有丰富的铁与其他的微量元素与蛋白质,以及口感软稀,因此比起肉泥来说,含铁量高的谷物米粉更适合刚添加辅食的宝宝食用。

2.不要在一开始就选择复杂多样的食物,而是应该添加单一食物,让孩子有个生理上的适应期

3.等宝宝开始适应辅食后,后续添加其他食材应该一种一种的加,并且要经过3天左右的观察期,看宝宝是否有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等确定什么事都没有的前提下再继续添加下一种食材。

4.一开始不要让宝宝吃太多顿辅食,最好一天一次,其中辅助母乳或奶粉,孩子的肠胃功能虽开始发育但依旧很脆弱,对于辅食的添加需要有长期的适应过程。

到了1岁左右,宝宝已经差不多完全适应辅食了,这时候妈妈就可以添加多样食材的辅食了,不过还是要注意不要太多种一起添加哦,每餐的食材选择最好在2-3种左右,食材的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a.富含高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因蛋黄铁吸收率低,需要注意第一次辅食不要选择蛋黄,最好在7个月后添加)、胡萝卜、南瓜等。

b.不能一味追求软烂糊。

一开始添加辅食需要捣的细碎烂糊一点,但到了后期宝宝逐渐适应后,过于烂糊反而不能锻炼宝宝的吞咽咀嚼能力。

Tips:在添加辅食3个月后可以选择根茎类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它们有一定硬度同时富含能量,可以根据月龄遵循菜泥-碎菜-菜的顺序添加,逐步锻炼孩子的口手动作、消化吸收能力。

c.选用新鲜、当地当季的食材。

在喂养过程中,妈妈们不必纠结于进口不进口,实际上食材只要新鲜就好,有时候进口食材,反而因为运输原因没有菜市场卖的水灵。所以,选择当季当地的新鲜食材是最好的,营养价值最高。

d.不要过度调味。

1岁之前,给宝宝添加的辅食中最好不要加盐,此外,像糖、香料等也要尽量不添加,因为这不仅会给宝宝的肾脏与肠胃带来很大负担,还会让宝宝形成重口的进食习惯,从而拒绝其他的食物

因此,煮辅食时要避免添加太多调味,此外,在选用加工的婴儿辅食时,也要选择添加剂最少的食物。最好选择原本就有味道的天然食物,如胡萝卜、玉米等。参照上面的图片,还可以做素三脆、苹果玉米汤,一本书在手,做辅食变得更简单了,几十块钱,少吃一次外卖就够了。

枕边育儿寄语:

辅食的添加是一个从母乳到饭菜的过渡,也是婴儿到幼儿的必经过程。父母都希望每个时期的孩子都能吃的好睡的饱,但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讲究方法,让宝宝有个更好适应过程,让他们能更健健康康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