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查谈历史 8月25日,从黄桥出发的99旅到达了分界,正好与王必成指挥的华中6师狭路相逢。王必成当机立断,以小部队正面阻击,然后主力部队总计4个团的兵力,从99旅的两侧以及背后出击,迅速对99旅形成了合围的态势。直到这时,敌军才发现我军的意图,立刻向李默庵求救。李默庵紧急调动如皋的187旅和79旅的一个团,迅速靠近黄桥,增援99旅。对此,粟裕早有准备,陶勇的1师在加力和谢家甸附近,拦住了敌军的援兵。双方激战连连。陶勇阻敌前进,王必成力求全歼敌军。但是,由于99旅采取了依托村庄,拼死抵抗的策略,,我军一时之间也很难解决这部分敌军。 分界镇 那时的形势,对我军非常不利。因为在邵伯战场,当时运河大堤已经被敌军占领了一个桥头阵地,乔墅防线也被整编25师突破了。如果我军不能快速解决99旅,1师,6师都会被敌人拖住,这样邵伯和这里,都会有巨大的危险。粟裕后来回忆道,那几天,他的压力特别大,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 1师在阻挡187旅的增援,6师一时拿不下99旅,两边都形成了僵局。粟裕当机立断,召来了1师1旅旅长张震东。26日上午,张震东到达野司,粟裕也不客套,指着地图说:敌人被我们分割在加力和分界两个战场,我们两个师,围着敌军两个旅,同时打,兵力分散,一个都解决不了。现在我打算采取雷公打豆腐的办法,先集中力量干掉分界的99旅。加力那里有敌军一个旅加一个团,短时间不好解决。时间一长,如皋还有两个团的敌军可以增援,这样就更危险。你旅立刻撤出战场,直奔分界,配合6师王必成同志,全力歼灭99旅。 张震东领命后,不敢怠慢。立刻指挥1师1旅从加力强行军前往分界。26日中午,1旅主力到达分界东北的指定位置。6师得到了1师的支援,士气大振。下午1时,王必成指挥6师,在1旅的配合下,对分界的99旅发起总攻。激战两个半小时,99旅大部分被消灭,残敌约1000多人,往东南突围,却被1师1旅挡住,最终被我军包围消灭。99旅旅长刘光国也被1旅俘虏。就此,分界战斗结束,敌99旅被我军全歼。 1师1旅旅长张震东 打完分界以后,我军根本就不休息。1师1旅和6师18旅以及华中军区特务团立刻挥师东进,直取加力,准备在26日夜里,给加力之敌致命一击。可是,由于连续作战,连续行军,过度疲劳,1师1旅并没有在指定的时间赶到指定的攻击地点,1师3旅只能独自发起攻击。打到27日早晨,6师18旅的一个团和华中军区特务团率先赶到谢家甸以东参战。敌军看我大军云集,士气低落,就以营为单位,打算往如皋方向突围。结果被1师,6师18旅,淮南5旅和军区特务团包围,激战到黄昏时分,这一个半旅的国军被全歼在加力和谢家甸地区,逃回如皋的,已经不足千人。 我军形势一片大好,乘胜追击。七纵于27日早晨占领大白米镇,晚上攻占曲塘,控制了海安到泰州的公路交通线。淮南5旅攻击黄桥,由于黄桥的99旅已经被我军消灭,守卫黄桥的敌人仅仅只有5个连,被我军包围后,突围无望,只能于31日夜晚,向我军缴械投降,黄桥被我军收复。 这一战,是苏中战役中,我军最大的一个胜仗。歼灭了敌军99旅和187旅全部,79旅一个团,160旅5个连和63旅2个连。共计俘虏敌军12000多人,缴获各类火炮50多门,轻重机枪600多挺,步枪3500多支。我军也付出了3500多人的伤亡代价。邵伯保卫战的胜利和解放黄桥,也标志着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胜利收官,完美落幕。 历时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我军七战七捷,共消灭国军5万多人,占国军在苏中南线投入总兵力的四成,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改变了苏中的局面,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敌军连维持交通线都显得很困难,一个旅不敢单独出动,一个团不敢固守一个据点。 粟裕在苏中战役的总结会上,对我军的胜利,是这么总结的:首先,我们没有机械的教条的运用战略战术,我们不轻易放弃一个战略支点,但也不死守一地,死拼一点。因为和敌人拼消耗是不值得的,也是不合算的。比如海安,我们再给敌人以巨大杀伤以上,就主动撤离,既打击了敌人,也有效的保护了自己。其次,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战,坚决贯彻了中央的意图。我们每打一个仗,中央就指示我们要休整好部队,准备再战。因此,不断积蓄和充实战斗力,以便于连续作战。战术上,则坚决执行以多打少,比如李堡之战,我军14个团,打敌军3个团。分界之战,敌军2个团,我军集中10个团打他。这样,敌军就很难逃跑。第三,就是采取了战斗必须速决战。很多同志对我要求限时限刻结束战斗不服气,认为这是上级不体谅下级,是主观主义,太蛮横。其实,要求速决战是必须的。我军集中了几倍于敌人的力量,当然可以速决。也只有速决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自身的伤亡和消耗,才能争取时间打下一仗。第四,各部队的协同也做得很不错。比如在最后一战中,1师先配合6师解决分界的99旅,6师再配合1师解决加力的187旅。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粟裕的总结,基本把我军为什么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弱势的状态下,打赢苏中战役的原因说的清清楚楚。苏中七战七捷极大的鼓舞了各个根据地的士气。毛泽东在8月28日给各个战略区首长的电报里,就推荐大家多看看苏中的战报,多吸收苏中战役的宝贵经验。这是他对苏中战役的最高评价和褒奖。 粟裕同志在前线 我们前后用了八篇文章,对解放战争的华中第一战,苏中战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粟裕在苏中的胜利,拉开了华东战场的序幕。但是,苏中的胜利并不能掩盖我军在整体上的劣势,国军也被并不会因为苏中的暂时失败,就放弃对我根据地的进攻。除了苏中战场,很快两淮战场也即将开打。这次,不仅仅是两淮的部队参战,粟裕指挥的苏中主力和陈毅指挥的山东部队也分别会投入两淮,又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我们结束了鏖兵苏中这个章节以后,即将迎来下一个章节,浴血华东之再战两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