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青木森森 2020-09-21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翻译过《巴尔扎克传》,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尘外清高,在回答《锻铁居珍藏名家诗稿手迹》何人题签相得益彰的问题时,应答:“南有周退密,北有王世襄,舍此二人实难寻合适人选。”此中提到的周退密先生,便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书法家、诗人、学者,也是上海文史馆员、上海诗词协会顾问。大凡传统文人的雅嗜,他皆有造诣,郑逸梅先生称之为“海上寓公”。

出身名门,求学“曲折”

周退密先生1914年生于浙江宁波,周家在当地乃名门望族。郑逸梅先生的《周退密谈上海第一号汽车》,写的就是周先生幼时和哥哥、姐姐乘坐小汽车去看戏,是旧上海大剧院一景。他幼时入私塾清芬馆习诗文,读儒经。受“四书”、“五经”熏陶,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十六岁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读中医,未毕业改从名医陈君诒习岐黄。后他因嫂子被中医误诊撒手人寰,毅然弃医入震旦大学习法律。震旦以法语作教学语言,周退密也“多一只眼睛求知识”。

熟习诗文,擅于诗词

正因为从小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周退密家学渊源深厚,文史功底扎实,擅作诗词。对于他的诗词创作,书法家张瑞田将其特点概况为:“仁者胸襟与高士品格,忧患意识与批判精神。”周退密的诗词创作题材丰富,有的精心构思,有的信手拈来;有的纪事,有的抒怀;有的唱和,有的赠答.....总之,能够寄情言志,把对历史的思考、现实的审视、自我的反省以及对他人的祝福、对自然的热爱,糅合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他创作的诗词数量可观,著有《周退密诗文集》(黄山书社出版,近100万字)、《墨池新咏》等。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周退密诗文集》书影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周退密诗稿

周退密在《我的书缘》一文提到:“童年时代放晚学回家,就向母亲要了书楼的钥匙,独自一人上楼开启书橱,有时并不是为了看书求知识,而是去闻闻从古籍中间散发出来的一种氤氲香味……开启书橱以后,常常抽出一部看看翻翻,立即又把它放回原处。有时只是立着看看书的标签,摸摸刻本的书根也会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快乐,真可谓之爱书爱到发痴的程度,真的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了。”幼时对书如此痴迷的周退密真可谓天生的读书种子。

周退密的诗词善于观察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读来意味深长。譬如,他在《漫兴》中发出沉重的感悟:“不涉兴亡事,焉能责匹夫。如川安可防,有罪得同诛。白日走仓鼠,青灯笑腐儒。刑天舞干戚,吾道岂云孤。”他批判当代诗词创作,认为诗词创作是文学创作领域重要的一环,理应有思考、有分析、有批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需要面对苦难的。可是,当代一些诗词作品,越来越脱离群众了,没有表达对现实的真正理解,却不厌其烦地在平仄、韵律上钻牛角尖,回避诗人的历史责任。

博采众长的书法

周退密书法筑基深厚。他学习书法从欧阳询入手,上溯二王,临写《兰亭序》、《圣教序》几成日课。隶书从《华山碑》起笔,转至《礼器碑》,后对清代篆隶发生兴趣,研习朱彝尊、郑谷口等人的作品,力求书法语言的凝练、书法风格的凝重。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周退密书法

关于书法学习,周退密在一些文章中有过陈述,在《我的闲章》一文说:“我自幼爱好书法,好像一生中从来未放弃过毛笔。退休以后用毛笔的机会越来越多,抄书、起稿、写信,多半是用毛笔。”在《人去嘉音在思之增惆怅——为纪念施蛰存先生逝世三周年而作》一文中,他谈得更具体:'虽然我们两人都爱碑拓,但是目的略有不同。施老主要在于通过碑文作为文史研究的一个方面,他的《<水经注>碑录》就是一个例子;而我的目的则很单纯,只是想通过碑文上的不同风格书法作临摹、参考,使我的书法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精益多师,为我所用。免得墨守一家,成为三家村里的老学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周退密是有着现代人格的知识分子,他的诗词、书法并峙,是文化高原上的一座高峰。

漂泊的法语老师

1940年夏,周退密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那时国内正处在抗战敌我双方对峙状态,上海成为孤岛,山河飘零,前途渺茫。那年冬天从重庆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领到了律师甄别证书和律师证书,周退密立即花了六十元银元加入上海律师公会(在复兴中路黄陂路口),后汪伪接收法租界,周退密就辞职,不与其合作。

后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先生邀请他去教国文。1956年,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又请他去教法语。黑龙江与上海相隔甚远,且黑龙江寒冷异常,是否应允是周退密的一大难题。但东北室内的采暖设备让他打消了些许担忧;另外一个重要的巧合是,时年四十二岁的周退密的父亲,曾去哈尔滨考察股票生意,这一年,周退密也是四十二岁,两代人与一座城市的缘分,饱含浪漫的诗意。

辗转于上海与哈尔滨多年,1964年他才被调回上海,在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法语。1968年,有人提出,英汉有辞典,法汉没有,应该集中法语人才,编写《法汉辞典》。于是《法汉辞典》编委会成立,周退密也参与了《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其中的法律辞条、国际音标,由他审定。自1968年到1979年,历时十一年,他与许多的法语同行,一同完成了《法汉辞典》的编写工作。正因为这项工作,虽然在“文革”期间,生活也相对稳定。另外,他也涉足法律理论,著有《民法上之赡养义务及其在刑法上之制裁》、《限定继承》。

慷慨捐赠

周老也是一位收藏家,曾慷慨将部分藏品捐赠给天一阁和宁波大学,以表对故乡眷恋之意。2013年1月24日,他向天一阁捐赠76种书籍和文物,其中包括周老父亲生前手迹与所藏书画。他三次向宁波大学图书馆捐赠藏品,自1986 年宁大创建以来,已先后两次赠书,约400多种,600多册。尤为可贵的是其中有10种书稿均为周退老在64岁至74岁十四年间的行书抄本,书法飘逸流畅,并钤有周老藏书印,是诗词,又是艺术品。先生高风亮节、故土情怀让人赞叹。

者宿硕彦

周退密的人生新篇章从六十七岁退休开始。退休以来,他往来于诗词创作和书法艺术研究的天地间,笔耕不辍,健笔凌云,诗书兼备,成为诗坛、书坛享有盛名的耆宿硕彦。老当益壮的精神让后辈叹服!

然2020年7月16日00时12分,周退密先生辞世,享年107岁。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沈飞德评价他“成就卓著,也是一位学养丰厚的书法家,在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德高望重,倍受大家尊敬的前辈长者。令人敬佩的是,他年过百岁后仍坚持诗词创作,挥毫题词,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珍品。”

《退密诗历四续》中其中的一首诗,可算作是周老一生的写照:“名利场中无此人,潜修隐德信无论。凭君一管生花笔,网得珊瑚颗颗珍。”

水墨云林画,松风山谷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