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blackhappy 2020-09-21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用两年时间完成的平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四七年在上海首版发行,刚一出世便广受欢迎,到一九四九年已发行三版。文学界对其评价甚高,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1947年首版

《围城》主要讲述的是以方鸿渐为中心的中国新知识分子,在封建王朝灭亡之后,中国被迫地开放,并接收国外思想,在封建旧思想和进步新思潮的碰撞下,一大批中国青年选择出国留学,期待回国后光宗耀祖,报效国家。但等他们学成归来,面对的是一触即发的中日战争,只好在颠簸流离的夹缝中求生存。

这本书描写的是一副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的画卷,针对各类人士对功名利禄的不同表现,讽刺了一批虚荣、狡诈、软弱、无奈、庸常的知识分子形象。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2017年新版

第一次看《围城》,还是十年前,那时尚在象牙塔里,读完只觉得方鸿渐实在是个一无是处、说谎、轻浮、自欺欺人而又无立业之本的浪荡男人,可笑至极。

如今工作多年,再读竟然产生了一种同情、心疼方鸿渐这样一个角色,继而反思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如方鸿渐懦弱而平庸的人随处可见,受尽领导的冷眼和无视,甚至因为不懂为人处世被同事们排斥,游离在集体之外,没有强大的靠山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只能碌碌无为的活着。而那些精于处事、善于钻营,甚至溜须拍马、欺下瞒上的人却混得如鱼得水。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杨绛曾为由陈道明、英达、吕丽萍、李媛媛、葛优等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围城》作序:“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也是整本书的意义。

我们从学业、婚姻、工作三方面来分析,围城是如何让人想冲进去,又想逃离的:

一、学历是敲门砖——但并不是你事业成功的保证

出国留学,如同一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

方鸿渐资质平庸,大学期间,学不了土木工程,只好学些文科类专业,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

大四时,家里定的包办婚姻周小姐不幸早亡,听父亲的建议,给未来岳父周经理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慰唁信,周经理感其知礼,将女儿的彩礼和嫁妆一共2万元,资助方鸿渐毕业后出国留学。

方鸿渐在国外学国文博士,但在校期间生活懒散、荒芜学业,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第四年因为资金马上用尽,计划回国。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可见,方鸿渐在学问上是没有什么追求的,包括出国,也是为了赶时髦,镀金,因为没有目标,生性懒散,最终学无所成。由于父亲和岳父的督促,问是否取得博士文凭,希望他得“洋进士”,学成归来,光宗耀祖,这时,他才意识到文凭的珍贵,于是慌不择路,花了四十美元,买了一个假文凭,得以瞒天过海,顺利回家。

刚回老家几天,就被父亲的老友,省立中学的吕校长请他去给学生们做演讲,方鸿渐推辞不掉,只好埋头搜集演讲材料,等上台后才发现演讲稿不见了,只好现场随机发挥。

他的演讲内容是西洋东西只有两件在中国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后被乡邻们嘲笑和传播,留学回来的方家大儿子公开提倡抽烟狎妓,连之前想把女儿嫁他的人家都收回成命了。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刚回国时自以为志酬意满,而此时,只觉得:懦弱,渺小,职业不容易找,恋爱不容易成就。

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方鸿渐错把岳父给自己的资助当成他的平台,挥霍、不学无术、浪荡度日,在本该学习知识的时间选择了安逸和放纵。以为回国就可以得到好工作,受到别人的崇拜和羡慕,没想到最后,他只能先在岳父周先生的点金银行上班,当个普通的小职员。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学业如同一座城,包括上大学和出国留学,在外面的人觉得进城就是天之骄子,挤着头皮往里冲,而城里的人却觉得文凭如同一张废纸,并无多大用处。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等于智慧,学历是敲门砖,但不是你事业成功的保证。混日子、拿文凭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只有虚心学习,真正掌握可立于世的本领,才是真正的学问。

二、恋爱结婚——和对方的优点谈恋爱,和对方的缺点结婚

婚前婚后发现娶的不是一个人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方鸿渐和四个女人都产生了联系,性感放荡的鲍小姐,学历和家世都很好的苏文纨,美丽聪颖的唐晓芙,表面柔弱的孙柔嘉。他一生最爱的是唐晓芙,但求而不得,因误会失去,受伤害颇深。

后来,在去三闾大学的旅途中,他遇见了孙柔嘉,初始只觉得她温柔似水,人畜无害,与世无争,每处理一件事情总要先征求方鸿渐的意见,并带给他一种聊得来的错觉。他并不爱孙柔嘉,但却一步步踏入孙柔嘉织好的圈套,稀里糊涂地就定亲结婚了。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婚后他才发觉,孙柔嘉有脾气,独立,还很有主见,和婚前那个柔弱的小女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两人时常因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而争吵,吵完也没个结果。

虽然每次都是方鸿渐求和道歉,但他是有自尊的,“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伤到他的自尊,他就会触底反弹,不会再主动求和。

最后他和孙柔嘉关系破裂,是合是分虽是个开放的结局,但他并没有找到和妻子相处的技巧,也不清楚婚姻的本质,两人前途堪忧。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方鸿渐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相识相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

婚姻如同一个围城,没结婚的时候想进去,结婚了又想出来。方鸿渐喜欢唐晓芙的时候,很想踏入婚姻,如今娶了孙柔嘉,又想逃离。就算方鸿渐真的和唐晓芙结了婚,难保唐晓芙婚后不会变成另一个伶牙俐齿的孙柔嘉。婚姻是需要智慧的,学不会包容、体谅和感恩,是经营不好婚姻的。

三、工作事业——频繁跳槽无以立业

如果没有目标,没有职业技能,工作只能四处碰壁。

方鸿渐第一份工作,是在岳父周经理的点金银行上班,吃住都在岳父家里,因为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尚没有更好的工作,作为暂时的落脚地。

因为和丈母娘闹矛盾,方鸿渐又不会道歉服软,正好三闾大学给他发了邀请信函,周家待不下,银行的工作也没办法做了,于是一气之下收拾包裹回家。周经理为人处世还是很合体的,给他多结了四个月工资,让他充当路费和暂时的花销。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接着他跳槽到三闾大学任教,是赵辛楣给他介绍的工作。因为在国外留学没获得学位,只是一个在国外浪荡的学生,高校长看在辛楣面子上,让他做了副教授,开了他不低的工资。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但因为看不惯校长,韩学愈以及李梅亭等虚伪投机的人,又没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没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最终被排挤,只教了半年,就成为全校唯一没有续聘的老师。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方鸿渐再次跳槽,仍然是赵辛楣给他介绍的,上海报馆的工作,但因为上级领导王先生的辞职,他也盲目地离开,根据赵辛楣一封并不确定的信,决定辞职,投奔赵辛楣,以便留在重庆。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方鸿渐一直很盲目,毫无目标,他没有一技之长,所幸还有前岳父和好友赵辛楣的帮忙,才让他在国难当头,颠簸流离中还有不错的收入,但他得罪了前岳父,那条路已经断了。现在只有赵辛楣的帮忙,假若有一天,他把赵辛楣再得罪了,凭他败落乡绅儿子的家世,虚假的国外博士身份,以及不会为人处世的性格,都将不会有好结果。

如果只是一味的得到又放弃,找到工作又辞职,而不会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那么,方鸿渐仍然会像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四处碰壁,事业会越来越走下坡路。

最后小结

围城不仅是对婚姻来说,对求学、工作亦如此。在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人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达到了目标,发现不过如此,这山望着那山高,再次想跳出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反反复复,无法满足。

钱钟书《围城》带给我们关于学业、婚姻、工作的三种感悟

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因为没得到,所以要不断的追求,因为得到了,又产生了不满足和厌烦。人的一生都在这种得到与失去的挣扎中度过,如同一座围城,进与不进,出与不出,都是一种智慧,亦是人生。

参考资料:

《围城》——钱钟书

《记钱钟书与《围城》——杨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