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材料》阅读笔记:尚扬

 水里画外美术馆 2020-09-21

《游山玩水——1》布面油彩、丙稀 113X178CM 2002

“在《游山玩水》系列作品中,我想贴切地表达人与环境的新的比例关系。”——尚扬


《游山玩水——2》布面油彩、丙稀 148X233CM 2002

《呼吸般的平静》

文/王东声

尚扬的画,是物象高度形式化的视觉图式,加上质朴高雅的色调和平面化处理,从不同侧面凝聚着他对当代人类生存状态的焦虑与反思,蕴育着他对人生与艺术的不息追求。

天性自由的尚扬从不固守原有的领地,始终以年青人一样“活跃鼓动”的品格进行着自己的创作,他对本土文化的深深思考是始终的。他在黄土高原上的感悟和谛听,滋养着他的艺术生命,并启发着他的创作日超走向深刻。

为了更好地阐释心中的思考,他一直探索物质材料和画幅表面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在做学生的上世纪60年代将沙子掺入颜料追求粗糙质感;20世纪80年代初在高丽纸上画油画表现涩味;用石膏粉及乳胶做仉肌理效果;用丙稀和油彩,采取古典油画的方法罩染,并抹擦画面,使之泛出底色,营造一种纹理突兀的厚重又空幻的气氛;《状态系列》自由地运用纸浆、印刷纸型、胶合板、宣纸等材料,力求一种“心无挂碍,空诸一切”的放松感,极近道家与佛禅虚空无为的世界观。石冲早期的作品和尚扬的风格如出一辙,只是石冲在此基础上捡拾起具象描绘,用逼真的写实手法走向另一个极端。尚扬则不同,他用松动的书写式的用笔,在创作中不停地寻找新的自我。在他的绘画里,到处弥散着清虚旷达的东方式的美感追求。

《大风景系列》、《深呼吸系列》,使尚扬的作品真正带上了个人的标记,并逐步走向一种可触及知的生命的“真实”之中。画家对于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的认识:“一个正在全面物化的现代社会使所有空间(物理的和心理的)都显得挤迫起来。‘呼吸’的被指令和剥蚀,几乎弥漫在所有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命的过程里,问题其尖锐和迫人。”

在教市文明和工业文明大发展的现代社会,空气里充满了浑浊的粉尘,空气都浑浊了,人的呼吸还能纯净吗?空气里有人体所需氧气,同时还弥漫着灰尘、病菌,以及不尽的纷争、贪欲、伪饰与矫情。人类就是在自然而必须的呼吸中将这些东西一并纳入,而人性的纯朴、真诚和坚韧的品质渐渐被置换出去。这是人类的悲哀。但是“如同对于呼吸的无意识一样,它们并未被真正明确地意识到,其迫人和尖锐之处也正在此”。在透察人类命运和对现实的观照中,尚扬的作品是有着清晰的内在关系的。画家采取了诘问与追索的手法,倾述画家对当代文化问题的关注。

尚扬对艺术的品位认识态度是一种对“简约”的向往。

当下中国油画界,技法与观念多在故作玄深或乏味中摇来荡去。这一点无疑令人担忧。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决不是拿着我们的作品非要到国际市场争得一席摊位那样简单,形式技术的挪用复制掩盖不了本质的苍白,时髦热闹也不可能有恒久的感如召力。中国油画的发展需要一个不断渗透、递进、蜕化的过程,需要一个大批有正义感的艺术家尽心展力,巧拟造化的过程。身居现代社会,尚扬显露出一种超然的冷静和坚定,他把艺术归于“呼吸般的平静和必须”,并以自己默默的实践探索着与心中理想相吻合的表达方式,展延着自己所向往的视觉意象、体验和直觉。他以智慧通透的文人气质和不羁的性格,站在一个相当的历史高位,构筑着笔下所言与心中块垒的默契;在不断地确立否定再确立再否定的创作实践中,图解着生命存在的意义。简约概括的视觉图式、勾画了了的用笔、散淡的色彩,就在这似乎显得很简单的“原始空间”里,成为一种纯粹的声音悠然回响。

应该说,多方面的学养砥砺着尚扬的艺术。望着他的作品,使人朦朦胧胧感觉到了禅道的空虚无我,感觉到了老庄的淡泊、莫兰迪的大朴、杜布菲的率真稚拙、高更的原始追求、塔皮埃斯的自在、霍克尼的结构方式、乔伊斯超常的感应力等等。从尚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决不是苛守一隅的,他的灵魂触角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尚扬很善于从纷繁万象中去冥思体悟,然后撷取所需一一化解,并潜隐到自己创作中去。

尚扬绘画的底色无疑是狡黠的,这个“狡黠”里面有画家的会心一笑,也充分显示了尚扬的大智慧的思索。他用轻松诠释着幽深,用素朴承载着灵智,用单纯舒缓着艰涩与焦灼,用谐谑化合着斑驳与沉重。尚扬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典型的传统文人,一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占星士,一个独步潮流之外的诗人。他的视觉世界是用文化人格来供养的。因此,他的艺术品味虚灵静穆、淡逸高华。

《蛇年风景》局部布面油彩、丙稀 118X406CM 2001

E地》布面油彩、丙稀 25.5x35.5cm 1999

《风的日记——020715》布面油彩、丙稀 93X133CM 2002

独家!徐晚晚

徐彬水彩|夜声

《画室笔记》

整理/石头

“不教判断力就是失败的教学”

“倘若一个人失去了以陌生的眼光看待我的能力,那么他就会失去独创的能力,紧紧跟随着你的熟悉的影子就会来吞没你,直至你永远失去作出真正选择的能力”。

尚扬认为,每个学生的判断力实际上是他日后艺术赖以生成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没有判断力,没有正确的判断力,是成千上万艺术学徒沉落下去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他看到,在被资讯覆盖的当下社会,学生缺少的不是自由选择的机会,也不是自由选择的权力,而是判断力。

“源出人类心灵的艺术,其本身就不可能是封闭与面面俱到的。面对丰富而多义的客观世界,紧随判断之后,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取舍提炼,作出选择。从一张画的格调趣味,到语言方式的选择开始,最终用有限的艺术语言传达出对象意味的无限丰富性,创作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品,毕竟,最终留在画布上的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没有选择就没有审美。

选择是贯穿艺术始终的,而且,每一个选择都是对学生综合审判判断力的检验。会即时在画面上得到显现。他从不强制以已之视解代替学生的观察。选择能力的教学是暗中进行的,是通过对学生画面中好的趋势作出肯定性提示,使学生掌握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与依据,从而获得对面内在的一贯性的把握能力。

艺术的基础是个性化的独特样式,历史文本提供方向,也提供可能。正是这个可能诱使一代代艺术工作者,以独立批判的精神视角,在形形色色的形式观念中寻找被遮蔽的盲点。艺术工作的全部过程就是在艺术规范中寻找自己的年检。年检的起点也全在历史文本提供与暗示的方向与可能中。视觉工作的基本问题就是挑战视觉极限。世上没有一个指纹相同,因此这个极限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学习大师是快乐的,但也是危险的——被吞没的危险。对你们来说,重要的是拒斥,保持自己的品格,不要涉入审美误区。

只有把握历史才知道审美

比如说,西方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自己的阶段,以传统的传承延续为基础。如绘画、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这些伟大的成就已成为西方文化财富的象征,已浸漫于西方文化微软脉中了。这是西方文化的根源。我们能在斯特拉文斯基的伟大的作品中,听出那些是属于巴哈的,那些是根源于俄罗斯的滋养……在文化延续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却在积极寻找指向未来的通道。这就形成第二种指向未来的情结。这是革命性的因素,也恰恰是西方文化精神里最重要的因素。倡,它经常是颠覆性的,所以文化突破的态势非常明显。比如,19世纪从古典主义到印象到后期印象主义的变革。其他文化就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形成这种态势,20世纪这种爆发力就更强。20世纪是西方源头自身逻辑不断突破的过程,源自西方理性精神……

但是两种情节是互相伴生纠缠的。就我观察到,在最先进、最前卫的艺术里也包含古典基因。

在艺术精神上,尚扬是一个反叛者,但在言辞和行为都很躁动的年代,他却公开提出“古典气质”。他说:“古典气质就是人类的基本精神传承。今天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人类,今天的文化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文明,凝练了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东西在里面,人类所需恪守的原则和精神品质,人类世代追求的或向往的最重要的东西,始终在人类历史中延续,人们把这些传移到美的历史上,通过艺术的表达表现,通过器物材料空间……使我们今天仍在这些东西上触摸到千百年来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因此他说:“我一向重视艺术的精神品格,我的心始终向着真实地切入时间的艺术,但决不依附时尚和潮流。我感到这个世界需要锐进和本真的一致性。因此主张古典气质与现代精神契合。或许有人不能赞同,认为这是不能相容的两种东西,不能兼得。但我认为,中外好的艺术家都活在这种契合的状态里。”

看画要与时代联系起来,要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东西深入体会……

材质的表达就是你的思想与观念的表达……要去了解艺术史上做材料的先行者走得有多远,探索得有多深,在何处做得还不够,尤其要留心类如具象转向抽象这种画派思潮的更迭过渡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要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提醒你这些为的是希望你确定继承与学习的方向,将你的工作学术化引向深入,不是蜻蜒点水而浮在表面。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对照历史反观自己。你的声音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是强还是弱,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我想一张画中,落入你眼中的败笔才是决定性的,因为正是这些地方在考验画者的智慧,大开大合与细心收拾的功夫,控制全过程的能力与心态……

他要求学生留心体悟绘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拓展的可能性,真正体味到工具的妙用,真正熟悉材料的性能。他已在这些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非常投入地为学生改画,用手揉搓,用抹布擦画,多种画材的混合使用……他的示范有效地说明了他的观点。

他说:“画画,不是泥上去,要有大刀,你们的刀太小,特别像瓦工的泥刀,还要有不同型号形状的笔,足够的颜色量。用笔有多种方式,是巧拙互用,既非钝滞,也非浮华。你们用笔用刀太实在,像学生习作。应该放松。别担心人家讲哪有漏洞,哪有缺点,该保留的要保留,但是不要搞成面面俱到的样子。学习时画得方法多一点好。根据模特的感受尽可能贴近一些。有些地方可以借用经典,并不是用与人家一样的方法去画。有些初始的生动的感觉要保留下来。画不下去时,做做有意思的尝试也好,不要死画死磨。要轻轻松松的写写画画。不要老画不到地方,要有厚薄肌理差别。不要老是往前面画,把所有的地方都添满了。用大笔提些线会变得松弛些,应留下笔触。有些地方不画,要比死画好,而有些地方不抓紧,画够,千万不要拉平。画面的节奏,形处处理,对空间的感受,都不是平均的,要打破平均,改变过去的习惯,不改就能前进。”

放松是一种作画状态,它要求作者放下一切已成思想的包袱,以及对已成技巧的迷恋,而牌一种平实虚静的状态,在与对象平等的互感互动中进行绘画。

我一些作品常常是在废品中发现出新的效果,还有在自己不愿意的时候,没有灵气的时候,我发现那种笨拙感和那种不到位倒常常是我平日里所追求不到的。在废品中我会生发出一些新材料效果,比如关于画面的覆盖,以及一些皴裂的效果等等,都跟废品有关。所以我现在画画尽量不刻意去追求什么东西,这在中西画论里都有,要天然偶成呀等等。常常是跟着画面效果走,它往往提示给你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可能。

这体现了“随机”的特点。他对画面出现的偶然性因素是很重视的。“随机”,即把握作画的过程中出现的偶然因素,并将之生发培养成画面的某种意味。因作画者已放弃成法,在作品完成之前可能性是多向的。这样,作画者个人的修养经验趣味必须会左右作画的过程,而达到自然和成功有效地把握偶然性将必不可少。同时作画者骨子里那些东西也将袒露无遗。

他常提醒画布上太流畅太即兴太熟的同学“画困难一些”,因为缏过程不是单纯追求表面的效果,留心画面本身提示的走向,要有寻找思考的痕迹。他说:“技法和艺术的关系与人们的修养一样,时时在培养和修行。平常画的时候,要呈大家风范,是信手拈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像灵巧纤弱等人工的帅气,都是造物所忌之巧。灵巧往往惹眼,但不及朴素木讷有厚度。流畅也易吸引注意。但是流畅易流于轻飘。”他重视的品质是貌似的拙朴中蕴含浑浑沌沌绵绵若存的生机。这股生机,在他看来,还要“利用画者的技术与控制因素,借助最好的呈现手段,使画的内在品质从画里透散出来。最后,画面的学术品格是不容忽视的。这能显示画者是否具有驾驭画面的能力。呈现个人综合的技术与审美判断力,不一定要具有博物馆感。所谓博物馆是针对强调个人特别的专业素养而言。但过分强调专业素养又易引导到面面俱到的学院的方式,理想状态是体现学院素养又去除僵化板滞油滑的学院弊端”。

尚扬极为重视学生的心性品格的培养。课堂中他信得过一个链条的比喻,他说:“一根承重的链条环环相扣,其中最弱的一环决定整根钢链的强度指标。人的整体质量,也像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你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少,能有多长久的发展,都是由人性品格中最弱的一环决定的。所以,不仅要知道自己最弱的一环在哪里,还要予以修炬加强……”他常说:“画画的过程是一个自身修养的过程。”这也是他从艺经历的切身体会,艺术于他而言是一种真实的体悟生存的方式与手段,由于重视自身的心性修养,因此就格外重视艺术的精神品格,而在修悟艺品的同时,又加持了人品的境界。

尚扬说:“我一直在关注语言的突破,这种突破能带来心理感受与视觉表达上的革命。我的问题最终都得落实到视觉上。”并且说:“我不得不讲究表达,讲究视觉样式的选择和组合,我考虑的问题可能很多,但如果这些问题最终与视觉表达无关,那么一定会放弃它。”他要求学生重视对艺术自身形式的个性发掘与提炼,通过艺术语言的载体来传达个人的哲学美学思考以及生活体验,感情活动。借对学生在审美之维的锻炼,将他们的艺术学习与创作推向深入。他说:“画的方式有千万种,为什么今要选这种语言呢?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自己要对所采取的方式语言有一个量度的控制:不能欠,不能过,尔则有话说不出,过则矫揉造作。对要传达的内容,自己思想上要有潜台词导引自己的思路,毫不牵强,在心理上的传达也应是畅通的。还要顺理成章地转译成有效的绘画语言。”

他提出两个创作的“大忌”。一是创作时“最怕想得极端化,一点艺术味道都没有,是大会上的讲解,却以为达到了很高深的艺术境界,其实有违艺术规律,所以创作上想极端了反而是简单浮浅。我认为艺术的道理往往是把生活里普遍的东西稍加个别化,往往真实,比较朴素,也好进入,跟艺术离得很近。……事实也证明,越是轻松进入,就越能抓住问题……要想办法怎么从自己思维习惯里头找一个突破点,不要跳得太开,使自己与构想发生断裂,思维跟不上,手段也跟不上”。二是坚决反对图解现实与政治。针对遗留在许多人思想中的“内容决定形式”,观念先行“等旧观念,他说:”艺术不是政治声明,我反对脱离画面谈生活。画面的构成是创作的第一步……过去排斥形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被政治化,是内容决定形式……个人创作若老陷入这个误区里,老在创作中先想到题目,这就错了。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过去搞主题性创作的方法,先搞个题目,根据题目想一些方法……是很概念的东西。……创作不应该这样。现在我们颠倒过来,先从本子上画各种草图,第一步先寻找形式,草图可以没有任何意义,可以是随画的东西,也可以就因为一闪念,想到了就画下它。画了以后,哪个更有意思,我们共同交流分析。不要怕我麻烦,有了想法,我们可以随时讨论。但要声明,这并不是排斥内容。首先有了视觉图像,而后寻找内容的有机安排。这样才能使形式内容很好相融,若一谈到创作,就先想到内容、主题,内容规定后还能谈到形式吗?先入为主,视觉反而是勉强的。

“创作过程是改变更新我们的艺术观念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希望你们能通过这个环节来更好地塑造人生观念。不管别人多么先进现代,我们要坚持老实的态度。”

水里画外——2017年陈朝生师生风景写生作品展现场再现!

《色彩的性格》阅读笔记7——白色

人体写生资料集锦之十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