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河西

 东海若水斋 2020-09-21
甘肃学习平台2020-06-23
作者: 林茂森

乘坐高铁,过黄河河口,沿起伏绵延的祁连山西行,在一条长千余公里的狭长绿洲上飞驶,我的身心依稀随风掠过古长城,将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城楼上的狼烟悉数点燃;我的意识恍惚穿梭于天祝吐谷浑墓葬、民乐东灰山、山丹四坝滩、酒泉火烧沟遗址和敦煌莫高窟壁,将河西在一个个朝代更迭、民族往来、繁荣经济、交融中西文化的重要历史节点尽阅于胸。

翻越祁连山,在冷龙岭北麓,有一片占地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汉阳大草滩(即山丹马场草原),这里水草丰茂肥美,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凉爽适宜,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草场。自山丹马场草原往北,至民乐东灰山、山丹四坝滩,这里是与马家窑马厂文化同期同类型的史前文化遗址,从出土的新石器彩陶罐、玉器,以及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夜光杯来看,西域出产的美玉和黄河流域出产的陶器、瓷器、青铜器等,早在春秋战国前期,马背民族已经在草原之路上进行交换,而河西则成为这种交换通道上的中转站。

从凉州到沙州一路走来,登城楼可看到敦煌汉简中记载的丝绸之路。河西一千多公里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和西域连结的纽带,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它的重要性不单是星罗棋布的河西驿(置),是马帮、驼队丝绸运输的停靠点、歇脚地和保障所,更为重要的是使沿途各族人民获得了巨大利益,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自张骞奉武帝之命,沿玉陶之路凿空“丝绸之路”,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从此便成为中国、中西亚和欧洲经济贸易往来的大通道。据敦煌汉简记载,丝绸之路南、中、北三条道,在张掖境内交汇并行,沿途各地设有驿邮、传置保障畅通。《马可·波罗游记》亦载,由肃州至甘州,甘州较之肃州尤大。中有九站供行人食寝,每站奉边境长官命,供应马骡450匹、车50辆。如此完备的保障机构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河西成为无数商团运输丝绸的歇脚地,一队队马帮、驼队,把西域良马、美玉、胡桃运来,再将内陆绸缎、茶叶、陶瓷驮走,他们一次次在丝绸古道上往来穿梭,互通有无,满足需求,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唐张籍诗“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真实地描绘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兴旺景象。商贾使团无论东来还是西去,都要在河西集结休整,或打尖歇脚消解路途疲惫,或贸易采购补充行程给养,从而使河西成为古丝绸路上的商贾重镇,也成为国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历代中原王朝在这里筑城堡、建要塞、设烽燧、修长城,开疆拓土,拱卫中原。河西也因此始终成为战争与和平的竞技场、民族融合的大舞台、东西方商品贸易的桥头堡、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始终以开放、包容、兼蓄和服务的崇高姿态,守护着丝绸之路的畅通。

出敦煌玉门关南屏长城,北临疏勒河古道,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至今仍保存着一段茶马古道的原始遗迹,路面为砾石,凝结坚硬,断断续续五十余公里,犹能看出千人踏,万人走的迹象。

我国的“茶马互市”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西部因饮食结构需要大量茶叶,而在内陆役使和军用骡马的需求量大,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使“茶马古道”应运而生。这样,西部边塞地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陆出产的茶叶、布匹、丝绸、食盐和日用器皿等,在川滇藏茶马古道和甘青新丝绸之路上运流不息,巨商大贾南来北往,“缣马交换”日趋繁荣。茶马古道是无数马帮用人力和骡马脚力,踏磨出来的生存之路;茶马互市是无数商团使者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商埠口岸。而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河西,当然地成为各国商贾交易货物的集散地和桥头堡。隋朝炀帝西巡,视察张掖交市,奖励“四科举人”,焉支山召开“万国博览会”,会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设“河西四郡”;唐朝时在蒙古回纥地区设驱马茶市;北宋时在四川成都、甘肃秦州各置榷茶和买马司;明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120斤。汤显祖《茶马》诗云:“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繁荣。

在河西,不论玉陶之路传递着古老的草原文明,还是汉明长城烽燧留下智慧与创造的见证;也不论茶马古道上雕刻下藏传佛教的神圣与庄严,还是丝绸路上商队使团、军旅僧游、学者艺人、工匠苦力西出东入,其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都要在河西走廊上进行一番吐故纳新,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对接和转化。比如北凉王沮渠蒙逊重视同西域的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以当地胡羌乐、歌舞与龟兹乐、印度飞天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秦汉伎》,使西凉乐源远流长,成为河西文化的璀璨瑰宝。尤其那些令人难忘的《拉骆驼歌》和《赶马调子》,满载着丝绸的诱惑、玉陶的精美和茶叶的馨香,雄浑哀怨震撼玉宇,连接着欧亚的千家万户。

今天,回眸河西走廊的辉煌历史,她不仅是一条商贸大通道,也是一条人生探索之路,一条友谊传播之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我看到昔日的黄土官道,早已被今天的公路、铁路、航海出行所取代,昔日驼队马帮休养生息过的驿站,也已演变为今天的一座座现代化都市。无数商团使者烙印在丝绸古道上的足迹,活跃在东西方贸易交市上的身影,化成了一种精神,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